学科分类
/ 16
3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初始复发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72例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肿瘤初始复发或转移部位分为无复发、局部复发(残余胰腺或肠系膜血管、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等处复发)、肝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及其他部位转移等。采用COX风险比率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复发部位及复发后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172例患者术后12例局部复发,69例肝转移,25例腹腔或后腹膜转移,17例多部位复发,5例其他部位转移,44例未复发;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3~69个月);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6.273~21.727);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27.8%、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辅助化疗、初始复发转移部位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30 IU/ml(OR=2.669,P=0.001)、脉管侵犯(OR=1.736,P=0.028)、肿瘤低分化(OR=1.604,P=0.027)、辅助化疗(OR=0.439,P<0.001)、初始复发转移部位(P值均<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172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9个月(95% CI 7.075~10.9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OR=1.640,P=0.026)、肿瘤大小(OR=1.774,P=0.011)、脉管侵犯(OR=1.563,P=0.034)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22、21、15、14个月,其中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期最长,显著长于多部位复发(P=0.035)和肝转移(P=0.007)患者,腹腔或后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也显著长于肝转移患者(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8例复发患者中26例患者未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6.877~13.123);68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 CI 13.013~16.987);34例采用化疗结合再次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5.100~22.900),显著高于未治疗和单纯化疗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初始复发部位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局部复发和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复发后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预后
  • 简介:摘要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是晚期(Ⅲ~Ⅳ期)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当PDS不能达到满意肿瘤减灭水平和(或)有围手术期高风险因素时,新辅助化疗(NACT)+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是合理的替代治疗选择。无论是PDS还是IDS,手术彻底从而达到无肉眼可见残留灶(R0)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NACT+IDS无疑可以提高R0切除率,但未能转化为明显的生存获益,因此,NACT+IDS仍有争议。对晚期患者不建议常规使用NACT+IDS,提倡个体化和人性化的治疗方法,平衡治疗获益与风险,才能提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经严格评估后不适合PDS的Ⅲ~Ⅳ期卵巢癌患者可受益于NACT+IDS。而如何评估,做好患者的分流,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但还存在一些争议和困惑,甚至有滥用NACT+IDS的现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初始抗感染药物使用、病原覆盖性和近5年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儿童医院PICU 2017至2021年收治的257例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一般情况、致病病原、初始抗感染药物使用、病原覆盖及近5年变化趋势。据初始抗感染病原覆盖性分为覆盖充分和不充分2组,据脓毒性休克发病时间分为社区获得性和院内获得性2组,据是否合并基础病分为有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2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比较组间病原学、治疗及住院病死率差异。结果257例患儿中男162例、女95例,年龄36(12,117)月龄。病原阳性率64.6%(166/257),住院病死率27.6%(71/257)。共检出阳性病原样本208份,细菌最多(57.7%,120/208),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5.8%,67/120);病毒次之(26.0%,54/208)。99.2%(255/257)的患儿初始抗感染使用了抗菌药物,47.1%(121/257)使用了碳青霉烯+万古霉素或利奈唑胺。合并基础疾病和院内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患儿3种及以上抗细菌药物联用比例分别高于无基础疾病和社区获得性休克组患儿[27.4%(49/179)比14.1%(11/78),29.4%(52/177)比10.0%(8/80),χ2=5.35、11.56,均P<0.05]。近5年初始抗感染药物使用(碳青霉烯+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由52.5%(21/40)降至41.3%(19/46)、病原覆盖充分比例由40.0%(16/40)提高至58.7 %(27/46)。结论PICU脓毒性休克患儿初始抗感染抗细菌药物使用比例高,院内获得性和存在基础疾病患儿使用种类多。近年抗细菌药物联用有减少趋势,但病原覆盖充分性提高,选药更趋合理和精准。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抗感染药 微生物学 重症监护病房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始不可切除胃癌患者行转化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5月—2019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3例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Ⅲb/c期)或不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5.48岁,通过对资料中患者转化治疗疗效及术后病理等因素进行统计,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评价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经转化治疗达到完全缓解,18例患者达到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60.6%,共有20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7例患者达到R0切除,33例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18.6±4.5)个月,未手术患者mOS(11.2±2.5)个月,手术患者mOS(25.7±4.3)个月(P=0.004)。按分型分析,不可切除晚期胃癌患者mOS (11.3±0.35)个月,难以切除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mOS(18.9±5.5)个月(P=0.5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化疗周期≥4周预后优于小于4周期(P=0.003)、TRG评分1/2级患者预后较好(P=0.001)、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淋巴结≥7枚是影响手术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3)。结论对于难以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及不可切除的Ⅳ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病情缓解后行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生存期,充分的术前化疗可提高患者预后,化疗周期至少4周期以上。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结果 预后 转化治疗 不可切除 客观缓解率 生存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模式在某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初始审查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及可行性,以期推进伦理委员会审查能力的持续性建设。方法本研究运用PDCA循环法,从计划、实施、检查及处理共4个环节对某医院伦理初始审查管理工作进行质量改进。结果通过明确伦理审查范围、加强制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规范科研项目伦理审查工作流程、加强实质性审查、加强部门间审查协作和加强医学伦理培训等措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初始审查提交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提高了伦理委员审查能力和研究人员对伦理审查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同时提出了下一阶段继续PDCA改进的工作计划,包括建立独立顾问专家库、启用伦理审查数据管理系统、发挥临床决策分析方法在伦理审查中的作用及完善跟踪审查制度和操作规程。结论伦理审查管理工作在PDCA循环理论的引导下螺旋式上升,从伦理管理工作的长远发展来看,采用PDCA循环法应用于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 标签: PDCA 医院管理 伦理初始审查 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是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治疗的核心手段,但即使是初始可切除的CRLM,仍存在较高的术后复发率。究其原因,除了外科因素,肿瘤生物学行为层面的"可切除"更能预测治疗的有效性。对于初始可切除CRLM,新辅助治疗有利于消灭微转移、降低术后复发率、筛选肿瘤生物学行为、改善预后。但是,哪一类CRLM患者更适合接受新辅助治疗,其方案该如何选择等问题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将从初始可切除CRLM的分层管理、新辅助治疗的策略和方案选择,特别是联合靶向药物的价值等方面,结合最新指南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初始可切除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循环肿瘤DNA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12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NSCLC患者25例,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含量,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SCLC患者初始T细胞/干细胞样中央记忆T细胞(TN/S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7.71±1.11)% vs. (15.84±2.00)%,t=3.685,P=0.001;(8.38±1.23)×107/L vs. (3.40±0.43)×108/L,t=6.130,P<0.001],中央记忆T细胞(TCM)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6.62±1.16)% vs. (17.88±0.83)%,t=7.641,P<0.001;(7.98±1.78)×107/L vs. (3.40±0.31)×108/L,t=9.028,P<0.001],CD8+TCM细胞绝对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19±1.04)×106/L vs. (1.49±0.15)×107/L,t=5.561,P<0.001]。NSCLC患者效应记忆T细胞(TEM)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38.27±2.01)% vs. (17.37±1.06)%,t=8.776,P<0.001],CD8+TE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93±1.55)% vs. (4.65±0.52)%,t=5.310,P<0.001;(1.48±0.14)×108/L vs. (9.97±1.14)×107/L,t=2.584,P=0.014],终末分化效应记忆T细胞(TEMRA)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33±1.86)% vs.(8.48±1.01)%,t=3.989,P<0.001]。Ⅰ~Ⅱ期NSCLC患者CD8+TCM细胞百分率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0.33±0.06)% vs. (0.89±0.34)%,t=2.600,P=0.020;(3.99±0.84)×106/L vs. (9.03±3.07)×106/L,t=2.270,P=0.040]。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的初始T细胞及记忆T细胞亚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初始/记忆T细胞亚群较健康志愿者发生变化,具有分化能力和长期存活特性的TN/SCM及TCM降低,而且Ⅰ~Ⅱ期患者降低更为明显,以发挥免疫效应为主的TEM及TEMRA明显升高。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初始T细胞 记忆T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手术切除是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是术后复发率较高。对于可切除肝转移病灶,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缩小肿瘤,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降低术后复发;但是也可能会引起肝损伤,延误手术。目前对于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否应该行新辅助化疗,以及如何筛选新辅助化疗的获益患者,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将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及笔者所在中心的临床实践,从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发展、新辅助化疗适应证的指南推荐、新辅助化疗方案的选择、新辅助化疗的常见问题四个方面,对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新辅助化疗的认识和思考进行详细阐述。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肝转移 化疗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专业学生从事养老志愿服务活动的初始动机,为养老志愿服务策略和措施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定期参加长沙市第一福利院养老志愿服务的25名护理专业志愿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使用Colaizzi现象学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提炼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初始动机的4个主题:利己动机、利他动机、亲和动机和成就动机。其中利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充实大学生活、丰富人生经历,提升自身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经验;利他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陪伴和帮助老人,消除老人孤独感;亲和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建立情感寄托,弥补缺失情感;成就动机包含2个子主题:勇敢面对挑战、获取成就感,服务社会和他人、实现自身价值。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养老志愿服务活动具有较为明确的初始动机,学校在护理人才培养中可加强对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教育,志愿服务管理者可基于初始动机制订相关激励措施和服务策略,从而促进养老志愿团队的扩充和稳定,推动养老志愿服务的发展和完善。

  • 标签: 学生,护理 养老护理 志愿服务 初始动机 定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在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台州市中心医院2016—2017年的600例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2018—2019年的60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就诊模式,试验组患者实施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候诊时间、就诊时间、人工窗口结算率、一次付费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患者一次付费率高于对照组,人工窗口结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流程门诊智慧就医模式缩短了患者就医等待时间,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服务品质。

  • 标签: 门诊 全流程 智慧就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完成时间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纳入2018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及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性休克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患者来源、感染部位,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时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动脉血乳酸(Lac),液体复苏量、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完成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情况、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情况、ICU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分析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完成时间与ΔSOFA评分(即液体复苏3 h SOFA评分与初始SOFA评分的差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完成时间(T)将患者分为T≤1 h组、1 h<T≤2 h组、2 h<T≤3 h组和T>3 h组,比较各组之间观察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共纳入131例患者,其中男性94例,女性37例;平均年龄(68.3±15.0)岁;初始APACHEⅡ评分为27(21,34)分,初始SOFA评分为12(10,14)分,初始Lac为5.0(3.4,7.1)mmol/L;感染来源以肺部感染为主(87例,占66.41%)。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完成时间与ΔSOFA评分之间存在拟合曲线关系(Y=-1.062 6X2+4.407 9X+0.961 8),提示过早或过晚完成初始液体复苏均会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的预后产生不良影响。②不同时间完成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各组患者的感染部位、初始APACHEⅡ评分、初始Lac及初始SOF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分析显示,T≤1 h组患者呼吸支持率、AKI发生率和CRRT比例均明显高于1 h<T≤2 h组、2 h<T≤3 h组及T>3 h组(呼吸支持率:78.57%比75.51%、42.86%、75.00%,AKI发生率:57.14%比20.41%、21.43%、50.00%,CRRT比例:35.71%比0%、7.14%、16.67%),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28 d病死率方面,T≤1 h组最高(64.29%),1 h<T≤2 h组最低(22.45%),2 h<T≤3 h组为35.71%,T>3 h组为33.33%,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脓毒性休克发生后1~2 h完成初始30 mL/kg液体复苏可能会降低患者的28 d病死率,改善器官功能障碍;过早或过晚完成液体复苏有可能增加患者的28 d病死率,但需进一步临床研究验证。

  • 标签: 脓毒性休克 初始液体复苏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始不可切除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转化治疗结局影响因素,为制定患者的个体化治疗策略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纳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新初始不可切除、经过一线全身治疗且转化成功的98例CRLM患者,并将同期入院、但转化失败的134例CRLM患者纳为对照组。转化治疗方案:38例接受FOLFOX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152例接受FOLF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19例接受FOLR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23例接受全身化疗联合氟尿苷肝动脉灌注化疗;168例接受了靶向治疗,其中68例贝伐单抗,100例西妥昔单抗。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因素对转化治疗结局的影响。结果232例纳入分析的患者中,98例转化成功,转化成功率42.2%,其中30例接受单纯肝切除,68例接受肝切除联术中射频消融。一线化疗后获得部分缓解111例(47.8%),疾病稳定57例(24.6%),疾病进展64例(27.6%)。中位随访18.8(1.0~87.9)个月,148例患者肿瘤进展或死亡,转化成功患者较转化失败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31.0个月比9.9个月,P<0.001)。单因素分析发现,肝脏肿瘤双叶分布(P=0.003)、基线癌胚抗原水平升高(P=0.024)、肿瘤侵犯门静脉(P=0.001)、转移瘤数目>8个(P<0.001)、非FOLFOXIRI方案(P=0.005)以及未使用靶向治疗(P=0.038)是转化治疗失败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转移瘤数目>8个(OR=2.422,95%CI:1.291~4.544,P=0.006)、门静脉侵犯(OR=2.727,95%CI:1.237~4.170,P=0.008)为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转化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FOLFOXIRI方案(OR=0.300,95%CI:0.135~0.666,P=0.003)和使用靶向药(OR=0.411,95%CI:0.209~0.809,P=0.010)的使用为转化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转移瘤数量和门静脉侵犯情况是影响初始不可切除的CRLM患者转化治疗成败的关键性因素。若患者耐受度良好,优选三药联合靶向治疗方案进行积极的转化治疗。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初始不可切除 转化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在巩膜镜(SL)验配初始镜片矢高(LSD)选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验配SL的角膜不规则散光或干眼患者32例(53眼)。所有患者均行SL验配前一般眼科检查,采用Pentacam采集角膜前表面平坦曲率(Kf)、陡峭曲率(Ks)、散光量、非球面参数Q值、中央角膜厚度(CCT)、角膜直径、前房深度(ACD)等数据。此外,采用Pentacam自带软件测量受检眼于13.50 mm弦长下的角膜矢高(CSH)。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各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最终试戴评估修正后LSD的关系。结果:患者均完成初次SL试戴验配。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Scheimpflug images模式下所测量的13.50 mm弦长下CSH为(3 746±187)μm,试戴修正后LSD为(3 622±206)μm。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前表面Kf、Ks、散光量、ACD及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的LSD均呈正相关(r=0.36~0.84,均P<0.05);CCT与试戴修正后LSD呈负相关(r=-0.35,P=0.011);非球面参数Q值、角膜直径与试戴修正后LSD无相关性。将试戴修正后LSD作为因变量,校正相关因素后的线性回归方程显示Pentacam测量的CSH与试戴修正后LSD高度相关,即试戴修正后LSD=416.996+0.854×CSH(调整R2=0.63,F=89.17,P<0.001)。结论:Pentacam测量的部分眼前节生物学参数与SL试戴修正后的LSD相关,其中CSH可作为LSD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巩膜镜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 角膜矢高 镜片矢高
  • 简介:摘要滤泡辅助性T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在维持生发中心功能、调控B细胞亲和力成熟、浆细胞分化及记忆B细胞产生等发挥重要作用。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的过程较复杂,不仅受抗原的性质和细胞因子等因素的调控,还需要转录因子及RNA结合蛋白等共同参与其分化过程。文章总结了诱导初始CD4+T细胞分化成Tfh细胞过程中的调控机制,以及Tfh细胞具有向其他亚群分化潜能的可能机制,以便为疫苗研制及免疫疾病治疗等提供依据。

  • 标签: 滤泡辅助性T细胞 细胞分化 细胞可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且有诊刮或宫腔镜检查前宫腔病灶超声检查资料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共385例,其年龄为(57±10)岁(范围:29~88岁);均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术、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其中334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复发28例。回顾性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初始病灶大小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对不同初始病灶大小(分为0~<2、2~<3、3~<4、4~<5、≥5 cm)及其不同截断值(分别为2、3、4、5 cm)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得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果(1)38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初始病灶大小为(3.6±1.8) cm(范围:1~15 cm);其中,0~<2 cm 48例,2~<3 cm 78例,3~<4 cm 92例,4~<5 cm 73例,≥5 cm 9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初始病灶大小与年龄、绝经状态、术前血清CA125水平、有无分娩史、病理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有无子宫颈间质受累、附件转移、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与体质指数、有无高血压史及糖尿病史、病理类型、有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无关(P>0.05)。(2)334例行淋巴结切除术患者中,淋巴结有转移45例(13.5%,45/334)。对不同初始病灶大小(分为0~<2、2~<3、3~<4、4~<5、≥5 cm)进行的分层分析显示,随着初始病灶的增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显著增高(P<0.05);再分别以2、3、4、5 cm为初始病灶大小的截断值进行分析显示,除截断值为2 cm时不同初始病灶大小(指≥2 cm与<2 cm)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以外,其他各截断值下不同初始病灶大小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显示,初始病灶大小4.25 cm为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的最佳截断值。结论初始病灶大小与子宫内膜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及复发相关,在手术范围及辅助治疗的确定时需考虑初始病灶大小的因素。

  • 标签: 子宫内膜肿瘤 淋巴转移 肿瘤侵润 预后
  • 简介:摘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处于不同温度下的液态金属Fe的微观结构进行模拟分析,分别对不同温度下的多面体指数和配位数数据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当体系处于1900K和2000K时,代表Bcc结构多面体指数<0608>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其余多面体指数;当体系处于2100K,2200K和2300K时,随着温度升高,液态下存在的多面体指数减少,代表稳定的二十面体和变形二十面体结构减少,所以体系会更不稳定;当体系处于1900K和2000K时,主要配位数为14,其数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当体系处于2100K,2200K,2300K时,其主要配位数CN=13,CN=14,CN=15的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 标签: 分子动力学模拟 液体金属 多面体指数 配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