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2011—202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医学科技工作者及科技管理人员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中华医学会官网,获取2011—2020年度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项目,挖掘其地域分布、学科分布及完成单位等情况。采用网络计量学、社会网络分析和词云图分析对我国医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合作关系"和"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获奖项目总数869项。其中,获得一、二、三等奖人数分别为76人、249人和475人。北京是获奖最多的地区(277项),其次是上海(167项)和江苏(92项)。在获奖项目中,共41个学科,前3名学科为肿瘤学、心血管病学和骨外科学分别占9.78%、7.94%和6.21%。结论获奖项目的地区分布呈现区域集中趋势。获奖项目学科呈多样化,特别是肿瘤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今后研究应当更加注重多学科,跨区域协助,带动整体医学协调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证数据对本研究前期建立的"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检验。方法以2018年湖南医学科技奖的48个获奖项目作为研究样本,模拟科技奖实际评审流程,邀请同行专家使用本指标体系对研究样本进行评分,以此收集实测数据。使用AMOS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和相关性进行检验。结果信度检验Cronbach的信度系数为0.820,信度较好;验证性因子分析样本数据与理论模型契合,效度较好;方差分析结果3个理论获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335 (P<0.05),表明用该指标体系测量的理论获奖结果与实际评审结果之间正相关。结论本指标体系可以稳定、真实和可靠地评价医学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水平,用该指标测量的项目评分越高,项目的质量越高,实际可获得奖励的等次越高,能作为湖南医学科技奖评审的客观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0—2020年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医学类科技成果进行分析,为新评价机制下科技成果的培育与转化应用提供参考,提升科研管理成效。方法登录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网站,获得各类成果信息并分析获奖成果的特点和概况。结果过去21年医学类获奖成果主要针对我国人群常见的多发病和高发病,有关癌症或肿瘤类疾病的成果最多,其次是心血管类疾病和传染病。高校获奖比例最高,是医学科技创新的主力,科技成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机构不平衡现象。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均空缺。结论应加强培育原创性科技成果,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着力解决医学创新实力区域不平衡问题,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医药企业,解决重大医疗难题。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青年科技人才胜任素质,构建胜任素质模型。方法通过文献法、行为事件访谈法、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筛选模型指标,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分析提取因子。结果医院青年科技人才胜任素质模型由综合素养、实践能力、个人特质、专业技能和知识素质5个因子34个指标构成。模型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80,5个因子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2~0.964,折半信度为0.922。内容效度S-CVI/Ave为0.977,I-CVI值为0.857~1.000。KMO值为0.944。结论构建的医院青年科技人才胜任素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了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参考,将为完善医院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训体系和培养策略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本期《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刊登了关于青年肺栓塞患者基因筛查和相关家系的2篇论著文稿。针对此类患者的识别和相关机制的探索是临床医生面对的实际问题,青年肺栓塞患者大多存在易栓因素,近年来临床对于血栓栓塞类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逐年提高,期望同道在面对类似患者时除了关注诊断和治疗,更进一步深入探索其病因机制。
简介:摘要目的在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为激发医学青年的创新意识,提升医学青年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政策、医学、科研、企业及资本等多方面资源,创新合作模式,探索促进医学青年创新发展的新途径和新平台。方法以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在推动医学青年学创新、做创新等方面工作实践为例,进行经验总结和成效分析。结果对推动医学青年创新的运行模式提出了新的思路和建议。结论加强医学创新能力和思维培训是激发青年创新热情的有效途径,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是医学青年走向创新的必需条件,开展医学创新项目评比是挖掘优质创新项目和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医学创新全流程服务体系是推动创新成果落地的重要保障等。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3年在阜外医院因急性心肌梗死而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并有再次住院记录的186例青年患者(≤40岁),按照随诊期间是否出现复发性心肌梗死(RMI),分为RMI组(29例)和对照组(157例),比较其危险因素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分析评估发生RMI的危险因素。结果RMI发生比例为15.6%,中位随访时间为36(12,67)个月,RMI中位复发时间为57(35,77)个月。初诊时,RMI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复诊时,对照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较初诊时下降(均为P<0.01),LDL-C水平也较初诊时下降(P<0.05),而RMI组均无明显下降(均为P>0.05)。RMI组复诊时LDL-C的达标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复诊时的达标率较初诊时增加(P<0.05)。RMI组复诊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停用抗血小板治疗(OR=7.378,P<0.001)和复诊时的高LDL-C水平是发生RMI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44,P=0.027)。结论青年心肌梗死复发比例较高,停用抗血小板治疗和血脂控制不佳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