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层出不穷,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辅助检查,细致详尽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病史询问及经典的视、触、叩、听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临床诊疗中,合理与适宜的检查是必需的,但“好的病史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并解读其报告,应建立在详尽准确的病史基础之上。仅通过全面而有技巧的问诊,可以区分90%以上的症状是眩晕或是非旋转性头晕,可以基本明确70%~80%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但头晕/眩晕病史采集并非易事,其涵盖疾病和内容非常广泛,需花费很长时间。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所侧重,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更高效地采集到更准确的信息?本文从头晕/眩晕诊疗思路入手,介绍面对不同患者的问诊策略。
简介:摘要随着微量标本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少量眼内液标本可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眼内微环境信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随访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依据。为规范眼内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明确各种眼内液检测手段的实用价值及眼内液检测本身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以及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眼内液检测的总体原则,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13-317)
简介:微生物是在自然界中广泛生存的一类生物,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繁殖能力较强和适应能力强的特征。也正是因为这些特性,微生物广泛地存在于化妆品、食品、饲料和环境等人们经常接触的领域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危害,不禁危害着人们的生活,还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进行微生物检验能够检验产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以及污染程度,检测产品的质量,为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有利的影响。而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采集样品,本文通过对微生物检验样品采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以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与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低,本研究旨在提高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方法选取邯郸市第一医院泌尿科2019年1月至12月665例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两组均取晨尿。参考组男176例、女156例,年龄(54.23±5.18)岁;试验组男189例、女144例,年龄(55.18±5.24)岁。参考组采取传统尿培养采集方法,夹闭导尿管1~2 h后分离导尿管和尿袋留取标本;试验组采取改良尿培养采集的方法,留取尿培养前延长导尿管夹闭时间、集尿袋增加采集胶塞、改变尿袋夹闭阀位置、严格无菌操作、于采集胶塞处采集标本。比较两组的尿培养一次采集成功率、标本污染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参考组尿培养标本的成功率、合格率分别为64.7%(215/332)、73.8%(245/332),试验组分别为90.1%(300/333)、94.9%(316/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参考组患者满意度为83.7%(278/332),试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1.9%(306/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41,P=0.001)。污染标本菌谱分析,参考组46例污染标本中大肠埃希菌21例、白假丝酵母菌8例、热带假丝酵母菌9例、肺炎克雷伯菌4例、粪肠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试验组3例污染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菌1例。结论改良留置导尿管患者尿培养采集方法后,提高了标本采集的成功率和合格率,不仅降低了医疗资源浪费,同时也给临床治疗带来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是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型创新、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动力。为提高临床应用业务系统智能化水平、改善门诊患者就医体验,北京协和医院于2020年2月研发智能化门诊诊前病史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智能能力层、应用服务层、能力资源层和接口层等软件技术架构及硬件部署与安全体系架构设计,通过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利用移动终端,实现患者自助提交诊前病史信息,并生成结构化病史资料供接诊医生调用。截至2021年11月,诊前病史采集系统已覆盖医院80%的科室,总计服务168万人次,患者填写率达60%,患者病史采集时长和医生门诊电子病历书写时长不断缩短,极大提高了门诊医疗服务效率。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监护室护士血培养规范采集的护理知识与行为,为临床开展血培养规范采集相关知识培训,降低血培养污染率,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规范血培养采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监护室护士血培养规范采集知识与行为调查问卷》,通过方便取样对北京市5所三级医院21个监护室559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获取监护室护士血培养采集的知识与行为得分,比较不同特征监护室护士对血培养规范采集护理知识及操作行为得分的差异。结果监护室护士血培养规范采集知识与行为得分分别为(5.29±1.96)分和(30.62±4.15)分,平均得分率为52.90%和76.55%;不同科室、职称、最高学历、工作年限护士的相关知识与行为得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相关培训护士与未接受培训的护士知识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护室护士对血培养规范采集知识掌握不足,血培养规范采集行为依从性一般,管理者需要针对监护室进行血培养专项理论培训及建立统一规范的血培养采集流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留置导尿管患者的尿培养采集流程并探讨质量控制方案。方法收集本院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0 667例留置导尿管且尿路感染的高危患者,按照尿培养采集流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 987例和试验组5 680例。对照组采用现有的操作方法采集标本,试验组采用改良的采集标本流程。比较两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及尿培养标本不合格率。结果试验组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为99.08%(5 628/5 680),高于对照组的98.48%(4 911/4 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3,P=0.004);试验组尿培养标本被污染率、尿培养标本总不合格率分别为0.33%、1.3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60%、2.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42,P=0.042;χ2=7.204,P=0.007)。结论针对留置导尿管患者,采取改良的采集流程能够提高采集尿培养标本的一次性成功率,有利于降低尿培养标本的被污染率、不合格率。
简介:摘要本共识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组织来自全国40家儿童医院及妇幼保健院检验专家共同编制。前期专委会在来自全国的240家医院(三级医院占86%)发放调查问卷384份,收集到被调研医院的日均血培养量、采集血培养前操作流程、儿科血培养采集的时机以及采集的血培养瓶/套数等信息。在汇总问卷信息、了解目前我国儿童血培养采集现状的基础上,专委会查阅国内外相关指南、标准和文献,充分咨询微生物检验专家、儿科感染相关专业临床及护理专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现状,先后4次组织专家讨论与修订,完善儿童血培养采集的临床指征、明确儿童血培养采集规范,最终形成了共识文本。本共识为儿科临床血培养规范化采集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儿科血流感染诊治能力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供电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人们的经济条件得到巨大改善,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用电量和社会生产用电需求急剧增加,这给发电站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面对这一现状,各种用电系统的节能技术在发电厂的运行过程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少电厂为了节约发电成本,普遍采用节能技术以减少电厂自身用电消耗,然而,由于种种因素,这类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获得明显的效果。因此,发电厂需要寻找合理的节能技术管理措施来解决当下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电厂厂用电率高的原因以及节能技术的相关内容。其次对电厂如何应用节电技术到用电系统当中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讨论,并对此提出针对性意见。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深度学习(DL)PET图像重建方法,提升不同采集时间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10月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核医学科45例恶性肿瘤患者[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3.6)岁]PET图像。选择原始列表模式PET数据的短时30 s/床位PET图像作为输入,采用Unet网络,以全剂量标准采集时间(3 min)PET图像为模型判别标准,建立DL图像重建模型,以预测全剂量PET图像。分别对DL、30 s、90 s和120 s 4组图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及定量分析。采用5分法主观评估4组的图像质量。分别测量各组图像肝本底及肿瘤病灶定量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及一阶纹理特征(偏度、峰度、均匀度和熵)。采用Kappa检验、χ2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组图像质量评分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99,P<0.001),DL组评分≥3分共6例,30 s、90 s和120 s组评分≥3分别有4、7和8例(χ2=125.47,P<0.001)。DL组肝SD明显低于30 s组(0.26±0.07与0.43±0.11;F=3.58,t=-7.91,P<0.05),SNR高于30 s组(11.04±4.36与5.41±1.41;F=10.22,t=5.40,P<0.05);DL组肝SD及SNR与90 s组一致(0.39±0.16, 8.46±3.34;t值:-0.87和2.17,均P>0.05)。在18个高摄取肿瘤病灶中,DL组病灶SNR及CNR均高于30 s组(60.21±29.26与38.38±16.54,22.26±15.85与15.41±9.51;F值:13.09和7.05,t值:5.20和4.04,均P<0.001)。4组肝一阶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4.30~9.65,均P<0.05),但DL组与120 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1.25~0.15,均P>0.05)。结论DL重建模型能较好地改善短帧PET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疗效评估和组学研究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