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山东省患儿跨省异地就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选择福棠儿童医学发展研究中心建立的FUTang Updating medical REcords(FUTURE)数据库,提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出院且现住址位于山东省的省外就医0~14岁患儿资料,并选择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住院患儿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异地和本地就医患儿例数、主要流向、就诊科室、病种类别以及费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山东省异地就医患儿13 071例,就医流向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主;纳入山东省某儿童医院同时期收治的患儿资料87 742例。异地就医患儿中女性占比和学龄期患儿占比高于本地就医者,住院费用高于本地就医者;省外异地就医患儿主要就诊疾病为肿瘤、免疫性疾病等较为严重的疾病或者慢性病,而省内就医患儿以肺炎等呼吸道疾病为主。结论山东省0~14岁跨省异地就医患儿中肿瘤、免疫性疾病等占比较高,省内医院应重视重点专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患者合理就医。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陕西省儿童肺结核患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2009—2019年陕西省发现并登记的现住址是本省的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9年陕西省共发现儿童活动性和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分别为1 621例和312例,登记率与全年龄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从2015年开始,儿童病原学阳性登记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019年儿童病原学阳性患者占全年龄组患者比例最高为0.93%。儿童肺结核患者发现比例较高的月份为4—7月;男女比例为1.16 ∶ 1。陕南地区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下降不明显,占全人群患者比例呈升高趋势。10~14岁儿童肺结核患者登记率最高(4.26/10万~9.38/10万)。患儿主要通过转诊追踪(1 024例,63.17%)和因症就诊(481例,29.67%)发现。结论陕西省儿童结核病疫情仍然不容乐观,尤其要注意4—7月高发期的儿童肺结核防控,将陕南地区作为重点防控地区,特别加强10~14岁儿童的结核病防控工作,还应继续加强主动筛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0岁和2岁儿童神经发育关系。方法于2009年11月-2010年4月,在太原市的两家医院共招募221对孕晚期的孕妇及新生儿,并在其子女2岁时进行随访。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脐血白细胞中BPDE-DNA水平。应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量表》(NBNA)评估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包括行为能力,主、被动肌张力,原始反射和一般反应,总分为40分。应用《格赛尔发育量表》评估2岁儿童智力发育水平,主要包括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4个部分。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用±s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用中位数[M(Q1,Q3)]描述;分类变量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其子女神经行为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分析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对其子女0岁和2岁时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结果新生儿NBNA得分为38.0±0.8,2岁儿童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的得分分别是111.6±15.0、110.5±14.6、108.8±17.2和111.7±14.5。调整混杂因素后,孕妇脐血BPDE表达水平与新生儿NBNA评分无剂量-反应关系,但与2岁儿童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和应人能得分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控制相关的混杂因素后,经自然对数转换后的BPDE-DNA每增加一个单位,2岁儿童的行为能、应物能、言语能及应人能评分平均降低4.54、6.29、8.41和7.02分。结论母亲孕期多环芳烃暴露与其子女2岁时神经行为发育水平降低存在关联性。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及其随时间的变迁。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PubMed四个数据库中有关中国儿童哮喘患病率的研究,检索时间截至2019年6月,研究地点锁定在哮喘监测城市。采用Stata/SE 15.1和R Studio 软件,应用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合并哮喘患病率及其95%CI值,按年份、性别、地区进行亚组分析。结果从筛查的2 624篇文献中,纳入文献67篇,调查时间为1989—2015年。纳入的研究覆盖26个省份,共包括1 661 076名儿童,其中哮喘患病儿童40 737例。不同研究间哮喘患病率差异较大,最低为0.5%,最高为9.8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6%(95%CI:2.1%~3.1%),男童为3.2%(95%CI:2.6%~3.8%),女童为1.9%(95%CI:1.6%~2.3%)。亚组分析中,不同年份、性别和地区分组间哮喘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童高于女童, 呈总体上升趋势。2010年以前东部地区均高于中、西部地区,2010—2015年中部哮喘患病率高于东、西部,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男童相对女童患病率更高,2010—2015年中部地区患病率超过东部,提示中西部要加强哮喘早期预防与干预,同时要强化性别特点宣传。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嘉兴地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情况。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法,抽取2018—2019年嘉兴市秀洲区各乡镇/街道报告的300例5岁以下轮状病毒腹泻病例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获取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治疗情况,以及生病期间亲属陪护情况和生命质量等情况,综合评估疾病负担。结果300例患儿的调查问卷中,共收集到中共295份有效问卷。295例患儿年龄为(1.35±1.07)岁,其中男性患儿168例(56.95%),门诊儿童病例265例(89.83%);总经济负担为505 601.33元,人均总经济负担为1 713.90元,人均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1 359.23和354.67元。不同性别、年龄、居住地病例直接、间接、总经济负担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病例直接、间接、总经济负担的中位数分别为6 178.66、1 188.04和7 696.04元,均高于门诊病例(Z=-8.98,-8.77和-8.98,P均<0.001)。调查对象损失的伤残调整生命年为0.34人年,负担强度中位数为每千人口1.19人年,不同年龄病例间的负担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2,P<0.001),其中4~<5岁组最大,为每千人口3.12人年,0~<1岁组最小,为每千人口0.30人年。结论嘉兴地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腹泻疾病负担整体较重,儿童年龄越大生命质量损失越高。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西安市0~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患病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采取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分层抽样方法,以西安市0~4岁2 61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基于罗马Ⅳ诊断标准设计的FC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FC组及非FC组,分析FC患病率及症状体征的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段儿童F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 985份,回收2 711份,回收率90.8%,其中有效问卷2 615份,有效率96.5%;男童1 338名(51.2%),女童1 277名(48.8%);FC组260例,非FC组2 355名,西安市0~4岁儿童FC患病率为10.6%。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间FC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4.58、4.39,均P<0.05),而城乡儿童之间FC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29,P=0.070)。FC组儿童以近1个月排粗大粪便史(73.5%,191/260)及排便痛苦或排干硬粪便史(65.8%,171/260)为主要症状,FC组近1个月粪便Bristol 分型1、2、3型及排便抗拒、排便时间延长、腹部疼痛及排便不净感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F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幼年便秘史(OR=2.13,95%CI 1.55~2.92)、近1个月出现发热(OR=1.86,95%CI 1.32~2.63)、既往便秘史(OR=3.24,95%CI 2.46~4.26)、近1个月服用益生菌(OR=1.45,95%CI 1.11~1.91)为0~4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对各年龄段进行单独分析,添加辅食早于5月龄或晚于6月龄(OR=2.42,95%CI 1.13~5.20)、添加辅食期间出现粪便干燥(OR=11.27,95%CI 5.15~24.66)、既往便秘史(OR=2.29,95%CI 1.23~4.29)、近1个月内服用益生菌(OR=1.88,95%CI 1.10~3.23)为0~<1岁婴儿FC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53,95%CI 0.29~0.94)为0~<1岁婴儿FC的保护因素;家庭成员近期便秘史(OR=2.02,95%CI 1.06~3.85)及既往便秘史(OR=3.06,95%CI 1.74~5.38)为1~<2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父母幼年便秘史(OR=3.12,95%CI 2.00~4.85)、蔬菜类进食频率低于3次/周(OR=3.28,95%CI 2.00~5.38)、既往便秘史(OR=3.66,95%CI 2.42~5.53)及近1个月服用抗生素(OR=1.65,95%CI 1.06~2.55)为2~4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0~4岁儿童FC以近1个月排粗大粪便史及排便痛苦或排干硬粪便史为主要表现,0~4岁儿童FC受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影响,且各年龄段影响因素存在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东台市青春期前(0 ~ 12岁)儿童尿碘水平,了解当前儿童的碘营养状况,为青春期前儿童合理的碘营养摄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以《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2016版)为指导,将东台市按东、西、南、北、中划分为5个片区,每个片区选择乡镇医院和预防保健所的健康体检的0 ~ 7岁儿童,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每个片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取1所小学,每所小学至少抽取8 ~ 12岁儿童90人(男女各半),采集尿样,进行尿碘检测。比较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区域儿童尿碘水平。结果共采集尿样2 934份,尿碘中位数为191.9 μg/L,范围为1.4 ~ 627.9 μg/L,尿碘< 50 μg/L的占5.5%(162/2 934),50 ~ 99 μg/L的占10.9%(319/2 934),100 ~ 199 μg/L的占37.4%(1 096/2 934),200 ~ 299 μg/L的占28.3%(829/2 934),≥300 μg/L的占18.0%(528/2 934)。男童和女童尿样分别为1 535、1 399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02.3、177.7 μg/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 5.487,P < 0.05);婴儿期(0 ~ 12个月)、幼儿期(1 ~ 3岁)、学龄前期(4 ~ 6岁)、学龄期(7 ~ 12岁)儿童尿样分别为106、1 539、753、536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69.8、189.6、169.9、243.7 μg/L,不同年龄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127.395,P < 0.05);不同区域(东、西、南、北、中)儿童尿样分别为642、699、422、738、433份,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94.2、172.7、196.8、200.5、196.6 μg/L,不同区域儿童尿碘中位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 = 29.461,P < 0.05)。结论东台市0 ~ 12岁儿童总体碘营养适宜,但尿碘值超过200 μg/L的人群较多,需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合理的碘营养计划。此外,个体碘营养缺乏和过量也需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中国城区0~6岁儿童家庭内非故意伤害危险行为量表并对其信效度进行考评。方法全面检索文献后形成条目池,经专家咨询、小组讨论后形成初量表,预调查后确定终量表各维度及条目,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在长沙市城区抽取1 104名0~6岁儿童,对其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估量表信度,采用t检验评估量表在不同儿童中的区分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因子分析评估量表的内容效度及结构效度。结果儿童危险行为量表共10个维度54个条目,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4,分半信度为0.87;各维度和总量表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0.84,均P<0.001。总量表共提取11个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6.52%,54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30。量表的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比较拟合指数、拟合优度指数、调整后适配度指数分别为0.06、0.78、0.79、0.77;伤害组与非伤害组的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所研制的量表对中国城区儿童非故意伤害的行为风险评估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我国城区0~6岁儿童的家庭内意外伤害环境量表,并对其进行性能测试。方法经查阅文献、咨询专家和预调查等确定量表相关内容后,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长沙市城区抽取1 104名0~6岁儿童,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发生意外伤害和家庭环境情况等内容。采用Cronbach′s α和分半系数评价量表信度;分别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因子分析法评价量表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根据是否发生家庭内意外伤害将儿童分为两组,采用t检验分析量表的区分效度。结果量表共包含6维度54条目;共回收有效问卷1 074份,男童554名(51.6%);<3岁儿童519名(48.3%);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18.34%(197名),家庭内意外伤害发生率为10.71%(115名)。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7,分半系数为0.82,达到信度0.70以上的标准。量表各维度和总量表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53~0.84之间,P均<0.001。总量表的公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8.34%,54个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30;量表的近似误差均方根、比较拟合指数和拟合优度指数分别为0.07、0.61和0.71。家庭内意外伤害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的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所研制的中国城区0~6岁儿童家庭内意外伤害环境量表信、效度均较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国3~5岁儿童铅暴露与生长迟缓、低体重的关联。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7—2018年国家人体生物监测项目。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最终将3 554名3~5岁儿童纳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习惯和膳食频率等情况;采用标准化方法测量调查对象身高、体重,通过计算年龄别身高/体重z评分判定其生长迟缓、低体重状况;同时采集调查对象的空腹静脉全血和随机中段尿检测血铅、尿铅和尿肌酐等水平。根据血铅水平和尿肌酐校正后尿铅水平的四分位数分别将调查对象分为4组(Q1~Q4组),采用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血铅水平、尿铅水平和生长迟缓、低体重的关联。结果3 554名研究对象年龄为(4.09±1.06)岁,其中女性1 779名(80.64%);城市儿童1 948名(55.84%);生长迟缓者244名(7.34%),低体重者97名(2.96%)。研究对象血铅、尿铅的M(Q1, Q3)分别为17.49(12.80,24.71)μg/L、1.20(0.61,2.14)μg/g Cr。复杂抽样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与儿童血铅浓度Q1组相比,Q3、Q4组的生长迟缓风险逐渐升高(P趋势=0.010),OR(95%CI)值分别为1.40(0.80~2.46)和1.80(1.07~3.04);与儿童尿铅浓度Q1组相比,Q3、Q4组的生长迟缓风险逐渐升高(P趋势=0.012),OR(95%CI)值分别为1.69(1.01~2.84)和1.79(1.05~3.06)。不同铅暴露水平与低体重之间未发现统计学关联(P>0.05)。结论我国3~5岁儿童铅暴露与生长迟缓发生风险之间存在正向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上海地区单中心儿童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经验性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0~14岁尿路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尿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并根据发病年份、有无合并因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纳入1 832例患儿,其中尿培养阳性1 042例,阳性率为56.9%。检出前五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75株,36.0%)、屎肠球菌(164株,15.7%)、肺炎克雷伯菌(133株,12.8%)、粪肠球菌(95株,9.1%)和铜绿假单胞菌(44株,4.2%)。革兰阴性菌年分离率(65.3%~72.9%)始终高于革兰阳性菌(22.6%~30.1%)。各年份间不同病原菌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7.79,P=0.146)。在复杂性尿路感染患儿中,铜绿假单胞菌[5.8%(40/688)比1.1%(4/354)]和真菌[6.5%(45/688)比1.7%(6/354)]的检出率分别高于单纯性尿路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8、11.79,均P<0.05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7.2%(301/345)和87.1%(115/132)。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磷霉素、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4%(5/345)、6.1%(21/345)、6.1%(21/345)、8.3%(11/132)、11.6%(40/345)、6.4%(22/345)、4.6%(16/345)和4.6%(16/345),肺炎克雷伯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6.1%(8/132)、37.9%(50/132)、15.2%(20/132)、23.2%(13/56)、26.5%(35/132)、23.5%(31/132)、17.4%(23/132)和16.7%(22/132),均高于大肠埃希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2、76.17、9.99、7.94、16.04、28.29、20.79、18.84,均P<0.05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分别为6.8%(3/44)、4.5%(2/44)、2.3%(1/4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为0(0/44)。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6.8%(153/158),而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9.1%(8/8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的肠球菌菌株。2016年至2019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革兰阴性菌仍是儿童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常见革兰阴性菌对β-内酰胺类(包括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下降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沈阳市0~9岁儿童微量元素(铁、锌、镁、铜)水平,并探讨微量元素与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关系。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并行微量元素及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的0~9岁儿童42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422名儿童符合标准,其中男童228名和女童194名。0~3岁、>3~6岁、>6~9岁儿童铁缺乏率分别为17.5%、18.2%、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0,P>0.05),锌缺乏率分别10.0%、9.0%、10.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P>0.05),所有儿童镁、铜水平均在正常范围。锌缺乏组IgA、IgG分别为(1.24±0.77)g/L、(9.07±3.04)g/L,明显低于锌正常组的(0.94±0.55)g/L、(8.18±2.1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58、-2.440,均P<0.05),而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70,P>0.05)。铁缺乏组与铁正常组间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46、-0.960、0.029,均P>0.05)。锌水平与IgA、IgG水平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r=0.184、0.142,均P<0.05),而与IgM无明显相关(r=0.08,P>0.05)。铁、铜、镁水平均与IgA、IgG、IgM无明显相关(均P>0.05)。结论锌缺乏可以造成体液免疫IgA、IgG减少,可能与儿童反复感染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4-2020年哈密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性疾病情况。方法收集2014-2020年哈密市5岁以下儿童体检数据,统计哈密市(城区及乡村)儿童低体重、生长迟缓、超重、肥胖、贫血、中重度贫血发生率,分析其变化及城乡差异。结果2014-2020年共收集哈密市5岁以下儿童140 905例。2014-2020年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为0.27%,与2014年比较降幅为81.38%;2020年生长迟缓率为0.94%,与2014年比较降幅为42.15%。2020年超重发生率为23.25%,与2014年比较升幅为2 052.78%。2020年肥胖率为6.81%,与2014年比较升幅为581.00%。城乡间低体重率、生长迟缓率、超重率、肥胖发病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2020年哈密市贫血患病率为4.30%,与2014年比较降幅为64.70%,7年间贫血、中重度贫血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乡村中重度贫血患病率降幅高于城区。结论2020年哈密市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足、营养缺乏发病率较2014年减少,而营养过度发病率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5岁以下儿童肝移植术后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的效果及多针次接种必要性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同一肝移植组进行肝移植手术,术后遵医嘱注射乙肝疫苗完成4针次以上的5岁以下17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5例,女性95例,年龄4个月至5岁,患儿每针次接种疫苗后随来院肝移植门诊复诊时抽血检测乙肝五项,观察HBsAb应答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计数资料数据用例数和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5岁以下患儿肝移植术后完成第1个疗程乙肝疫苗注射后免疫应答成功121例(HBsAb≥100 IU/L),应答失败49例(HBsAb<100 IU/L),接种第2个疗程后应答成功29例,最终只有20例患儿接种8针次即2个疗程后HBsAb<10 IU/L。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效果的相关因素与性别、原发病、供肝方式、术后接种疫苗时间无关,与年龄、居住地、术前HBsAb滴度高低有关(抗-HBs以100 IU/L为标准)。平均年龄2岁以上患儿明显比1岁以下患儿术后接种第1个疗程后免疫应答率高,术前儿童接种过乙肝疫苗且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其术后接种第1疗程后免疫应答率更高(84.72%),术前抗-HBs滴度<100 IU/L患儿术后接种乙肝疫苗第1疗程后免疫应答稍低(60.71%)。结论大部分肝移植患儿可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主动免疫获得保护性抗体来预防乙肝病毒再感染,坚持多针次接种能有效地诱导机体产生乙肝抗体,提高免疫应答水平,具有保护效果,且经济有效,肝移植术后接种乙肝疫苗存在必要性,是目前肝移植术后推广应用方法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4—2018年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公开出版的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的0~1岁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及构成比;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率与构成比的变化趋势,计算各时间段内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全时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其95%CI值。结果2004—2018年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共15 969例,男童占58.12%(9 281例),农村占71.79%(11 464例),东、中、西部地区先心病死亡病例分别占34.30%、37.06%和28.64%。2004—2018年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从106.81/10万下降到38.70/10万,年平均下降速度为[AAPC(95%CI)=-7.2%(-11.5%, -2.6%)];女童先天性心脏病亡率[AAPC(95%CI)=-7.7%(-13.0%, -2.0%)]与男童死亡率[AAPC(95%CI)=-6.8%(-12.0%, -1.2%)]均呈下降趋势;城市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AAPC(95%CI)=-5.9%(-9.9%, -1.7%)]与农村死亡率[AAPC(95%CI)=-7.4%(-10.5%, -4.2%)]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AAPC(95%CI)=-8.6%(-14.2%, -2.6%)]与中部地区死亡率[AAPC(95%CI)=-7.8%(-11.5%, -4.0%)]呈下降趋势;性别间、城乡间、地区间死亡率差距逐渐缩小;2004—2018年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AAPC(95%CI)=3.3%(1.7%, 4.9%)]。结论2004—2018年0~1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构成比呈上升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定量磁敏感图和R2*图中测量磁敏感性值和R2*值,观察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87例年龄1个月至6岁儿童(男26例/女61例),按照年龄将研究对象分为1个月至1岁和大于1~6岁两组,测量并分析尾状核、壳核、苍白球、丘脑的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的相关性。结果1个月至1岁,仅苍白球磁敏感性值与月龄呈正相关性,而各深部灰质核团的R2*值均与月龄呈正相关性(P均<0.001)。大于1~6岁,各部位磁敏感性值和R2*值与月龄均呈正相关(P均<0.05),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的磁敏感性值与月龄的相关系数高于R2*值。结论由于R2*值可能受到脑水含量的影响,定量磁敏感图成为一种更适合评估0~6岁儿童脑深部灰质核团铁随年龄变化规律的方法。
简介:摘要利用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2019版(GBD 2019)数据,选取1990—2019年国内外5岁以下儿童标化死亡率与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中国和国外5岁以下儿童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差异,并对中国不同性别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及差异进行分析。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全因标化死亡率由1 153.81/10万降至160.39/10万,全因标化DALYs率由104 426.40/10万降至16 479.01/10万。2019年新生儿早产、先天性心脏异常、下呼吸道感染位列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前3位,除新生儿早产疾病负担低于北美外,均远高于西欧和北美同期水平。肺部吸入物和气道异物、溺水在内的非故意伤害类疾病负担均高于西欧和北美。中国5岁以下男童和女童前10位疾病和伤害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其中多数标化率男童高于女童(P<0.05)。1990—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相较于国外仍要加强新生儿早产、出生缺陷、非故意伤害类疾病的防控,针对性别差异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改善儿童整体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