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0 个结果
  • 简介:AbstractBackground:Few studies have asse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mortality risk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e aimed to identify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the number of chronic diseases with the risk of mortality among Chinese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Methods:We used data from the China Kadoorie Biobank and included 512,723 participants aged 30 to 79 years. Multimorbidity was defined as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of the 15 chronic diseases collected by self-report or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baseline.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Cox regression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the number of chronic diseases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Results:Overall, 15.8% of participants had multimorbidity. The prevalence of multimorbidity increased with age and was higher in urban than rural participants. Four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 (diabete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troke, and hypertension), respiratory multimorbidity (tuberculosis, asthma, and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gastrointestinal and hepatorenal multimorbidity (gallstone disease,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irrhosis, peptic ulcer, and cancer), and mental and arthritis multimorbidity (neurasthenia, psychiatric disorder, and rheumatoid arthritis). During a median of 10.8 years of follow-up, 49,371 deaths occurred. Compared with participants without multimorbidity, 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 (hazard ratios [HR] = 2.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CI]: 2.14-2.26) and respiratory multimorbidity (HR= 2.13, 95% CI:1.97-2.31) demonstrated relatively higher risks of mortality, followed by gastrointestinal and hepatorenal multimorbidity (HR= 1.33, 95% CI:1.22-1.46). The mortality risk increased by 36% (HR= 1.36, 95% CI: 1.35-1.37) with every additional disease.Conclusion:Cardiometabolic multimorbidity and respiratory multimorbidity posed the highest threat on mortality risk and deserved particular attention in Chinese adults.

  • 标签: Multimorbidity Pattern Mortality Chinese
  • 简介:摘要1972年,如病毒被发现,此后被确认为全球急性胃肠炎散发病例及暴发的主要病因之一,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50年来,人们对如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特征、病原特征等有了较深入认识,但迄今未能建立有效的体外培养和实验动物模型,导致其感染和致病机制研究受限,也无特异的疫苗和药物上市。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全球普及,如病毒成为继轮状病毒后又一亟待控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 标签: 诺如病毒 急性胃肠炎 疫苗
  • 简介:摘要喹酮类药物从最初的无氟喹酮(NFQs)到C-6位引入氟原子的氟喹酮(FQs),其药理学特性显著改善,疗效得到很大提升,被认为是喹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而今FQs耐药性快速增加和近年陆续报告的严重毒副反应,导致临床使用受到限制。药物化学研究发现,6-氟基并非抗革兰阳性菌活性所必需,通过结构修饰,新的NFQs如奈沙星和加雷沙星等开发和成功应用于临床,展现的优点包括抗菌谱拓展(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某些喹酮靶位突变耐药菌株依然具有较高活性,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尚未发现FQs常见的心血管、肝脏和糖代谢方面的毒副反应,成为喹酮类药物发展史上的新标识。本文就构效关系、NFQs的临床研究和发展、NFQs的医学与生态学意义进行讨论。

  • 标签: 喹诺酮类 抗菌活性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肠道病毒A71型(EV-A71)中和实验,评估血清稀释过程中采用两稀释和四稀释时在中和抗体滴度、几何平均滴度(GMT)、血清阳性率和新感染率等方面的一致性。方法基于2013—2018年在湖南省安化县建立的1~9岁儿童和母婴前瞻性队列,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92名参与者共386份血清,对其同期进行两稀释和四稀释的EV-A71抗体中和实验。使用Bland-Altman法评估抗体滴度之间一致性;采用分层分析方法评估两种稀释方法对GMT、血清阳性率和新感染率的影响。结果两种稀释方法中和实验所得抗体滴度平均差值为0.04(95%CI:-0.02~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一致性限度(LOA)的上下限(-1.12,1.21)(95%CI:-1.22~-1.02;1.10~1.31)均超过了临床可接受范围(-1,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稀释方法在全部人群和阳性人群的GMT及以血清阳转为定义的新感染率的差异分别为2、6和2%(P值均>0.05)。与两稀释中和实验相比,四稀释中和实验所得血清阳性率高6%(95%CI:1%~11%);当分别以“4升高”和“阳转/4升高”作为新感染定义时,四稀释中和实验所得新感染率分别高8%(95%CI:1%~16%)和 9%(95%CI:1%~17%)。结论两稀释和四稀释中和实验在估计GMT时,两者所得结果可比;但在评估人群新感染率时,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可忽略。

  • 标签: 倍比稀释 中和试验 肠道病毒A71型 一致性 血清阳性率 血清新感染率 几何平均滴度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卡菌病确诊时的胸部CT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认识。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贺州市人民医院确诊的16例肺卡菌病患者,分析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胸部CT特征。结果16例患者中单纯肺卡菌病15例,1例为播散性卡菌病(皮肤、肺)。多数患者合并有基础疾病或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困难,少数可出现咯血、胸痛。胸部CT常表现为多发结节(81%,13/16)、实变(75%,12/16)、支气管扩张(56%,9/16),其他表现包括空洞(25%,4/16)、胸内淋巴结肿大(44%,7/16)、胸膜增厚(56%,9/16)、胸腔积液(6%,1/16)、肿块(13%,2/16)。结论肺卡菌病的胸部CT表现是多样性的,常见的表现为结节和实变,少见空洞病变常发生在免疫抑制宿主,支气管扩张患者出现新发结节需高度警惕并发肺卡菌病。

  • 标签: 肺诺卡菌 胸部CT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提高卡菌病的诊治水平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20年10月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收治的24例卡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治与转归。结果24例卡菌病患者中,男18例(75.0%),中位年龄为54.5岁。23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其中最多见的为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16.7%(4/24)]。共鉴定出9种卡菌属,最常见的为皮疽卡菌(7例)。受累部位主要为肺部[70.8%(17/24)]、皮肤软组织[42.0%(10/24)]、颅脑[25.0%(6/24)]和血液系统[17.0%(4/24)],有12例(50.0%)患者受累部位≥2处。24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经病原学检查后确诊。19例患者的治疗方案包含了复方磺胺甲噁唑,其中2例因磺胺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停用。经治疗后19例(79.2%)好转,5例(20.8%)死亡。结论卡菌病的临床表现常不典型,可累及多个器官,尽早、准确的识别和快速、有效的抗感染治疗是改善卡菌病患者总体预后的关键。

  • 标签: 诺卡尔菌属 诊断 诺卡菌病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如病毒(Norovirus, NoV)属于杯状病毒科如病毒属,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和散发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针对NoV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是以NoV复制的各个环节、宿主细胞因子以及免疫调节因子为靶点设计的抗病毒药物。本文以抗NoV药物为重点进行综述,旨在为NoV防治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诺如病毒 小分子抑制剂 药物靶标
  • 简介:摘要如病毒(Norovirus, NoV)作为病毒性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造成较大的疾病负担。由于NoV变异快,型别多,交叉保护性差,免疫保护性持续时间短,缺乏有效的细胞培养系统和实验动物模型,及对其感染致病机制和免疫保护标志物认识不足等多种因素,使得NoV疫苗的研发进展缓慢。本文对NoV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重点综述了基于P颗粒、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 VLPs)及重组腺病毒载体的NoV疫苗研究现状,期望为我国NoV疫苗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诺如病毒 胃肠炎 疫苗
  • 简介:摘要近年来,卡菌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目前脓液卡菌导致肺部感染的病例报道罕见。本文报道1例脓液卡菌肺部感染病例,通过分析卡菌的临床感染特征、影像学变化、检验结果以及药物治疗过程,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帮助,加强临床、药学及检验等多学科的协助诊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慢性颈深部脓肿病例,病原学提示新星卡菌复合群感染,该患者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1年,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脓肿引流术后选用敏感性相对较低但副作用小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维持治疗,随访12个月无复发。对于免疫抑制状态下的不典型脓肿,应警惕卡菌感染。其抗菌治疗疗程长,首选磺胺类药物治疗,如有禁忌,备选敏感抗生素配合充分外科引流同样有效。该病罕见且临床表现及治疗特殊,加强临床、检验及药学等专科的认识及协作至关重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3—8月因急性加重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48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改进用药组(A)、常规用药组(B)和非用药组(C),分别为18、15和15例。针对性改进患者使用噻托溴铵能乐的吸入方法:身体前倾,缩胸彻底呼气后,扩胸挺胸深长吸气。观察患者6 min步行距离。第1天3组基础6 min步行距离分别为(315±80)、(288±122)和(251±89)m;第2天A、B两组采用常规方法吸入噻托溴铵能乐,6 min步行距离分别增加至(358±76)和(322±120)m;第3天,A组采用改进方法吸入后,进一步增加至(406±70)m,B组继续采用常规方法吸入后仅增加至(331±121)m;非用药组3 d的6 min步行距离没有显著改变;A、B组采用说明书常规吸入方法的吸入持续时间为(2.8±0.5)s,采用改进吸入方法的吸入持续时间显著延长至(5.2±1.3)s(F=4.18,P=0.04);患者对改进吸入方法的学习能力跟学历呈正相关、与年龄呈负相关。相比常规吸入方法,身体前倾缩胸、彻底呼气后扩胸挺胸深长吸气法吸入噻托溴铵能乐,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用地孕素(DNG)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DNG序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药物治疗的11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用DNG(2 mg/d)治疗的患者40例(DNG组),注射GnRH-a(3.6或3.75 mg/针)3~6针后序贯DNG(2 mg/d)治疗的患者70例(GnRH-a+DNG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痛经视觉模拟评分(VAS)、血癌相关抗原125(CA125)、癌相关抗原19-9(CA19-9)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70.0 mm、68.55 kU/L、22.45 kU/L,GnRH-a+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80.0 mm、151.50 kU/L、20.44 kU/L),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红蛋白(Hb)含量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前DNG组、GnRH-a+DNG组的中位数分别为102.00、94.00 g/L;P均<0.001)。(3)DNG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GnRH-a+DNG组治疗第15~24个月子宫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小(中位数分别为167.76、227.77 cm3;P<0.05)。(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和凝血指标分别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随访期间乳腺未见明显异常病变。(5)GnRH-a+DNG组患者的闭经率高于DNG组,不规则点滴出血和突破性大出血的发生率低于DNG组。结论无论是单用DNG治疗还是GnRH-a+DNG序贯治疗均可显著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VAS评分、提高Hb含量、降低血CA125和CA19-9水平,同时对凝血指标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GnRH-a+DNG序贯治疗在改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出血模式、减少突破性大出血发生和控制子宫体积方面优于单用DNG。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促性腺素释放激素 治疗结果 地诺孕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近四体/四体核型(near-tetraploidy/tetraploidy karyotype, NT/T)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的遗传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对1576例初诊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筛选出细胞核型为NT/T的MDS患者,后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四体细胞比例,分析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和治疗情况。结果NT/T在MDS患者中较罕见,在1576例初诊MDS病例中筛出9例NT/T-MDS,检出率为0.57%。9例NT/T-MDS患者中,8例NT/T-MDS不携带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NT/T-MDS为复杂核型。NT/T-MDS患者骨髓细胞除典型MDS细胞学形态外,还呈现出原始细胞胞体较大、胞浆丰富、部分细胞呈双细胞核、细胞核轮廓不规则等多倍体细胞特点。1例NT/T-MDS患者放弃治疗,另8例NT/T-MDS患者经过治疗,1例患者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患者未缓解,3例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结论NT/T-MDS较罕见,具有独特的细胞形态学特征;一般情况下,NT/T-MDS患者预后较差,但不能将NT/T简单的划为高危组,要视其是否携带有特殊染色体结构异常而定。

  • 标签: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近四倍体/四倍体 形态学 遗传学
  • 简介:摘要卡菌属放线菌目,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中,通过吸入肺部或者侵入创口而引起化脓性感染或肉芽肿性病变,也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引起播散性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是最常见的侵袭部位。现报道1例乔治教堂卡菌血培养阳性伴脑脓肿病例。本例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史,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伴发热,经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脑脓肿 乔治教堂诺卡菌 血培养
  • 作者: 王开金 刘兴钊 黄艳清 刘治利 张春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庆402760,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超声科,重庆 402260,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耳鼻喉科,重庆 402260,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胸心外科,重庆 402260,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江津区中心医院)病理科,重庆402260
  • 简介:摘要巴西卡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主要引起慢性化脓性感染,可引起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较为罕见,主要引起肺卡菌病,常以咳嗽、咳脓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巴西卡菌感染导致气管脓肿病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