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和示范效应明显等特征。究其产生的原因,除了学界已有共识之外,还有诸如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大多抱有“法不责众”的想法,人们的价值观念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被严重扭曲,人们的某些病态心理和强烈的自我存在意识作祟以及事发后的处置不当而导致更为严重的群体性危机发生等深层次原因。正确认识这些原因,是有效预防与妥善处置该类事件的前提。
简介:<正>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是推动社会整体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重要任务,是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有保障、家庭收入有来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巴中市始终坚持把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帮扶作为保民生的重中之重,强化各级帮扶援助责任,落实困难群体就业目标,将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且就业困难并失业一年以上的失业人员、城镇
简介:<正>一、个体层次的组织公民行为Barnard在1938年提出了"想要合作的意愿",这种思想便成为了组织公民行为(OCB)概念的最早来源。而后,学者们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OCB的概念,Podsakoff等人的文章对2000年以前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DanielKatz在1964年指出,可靠的角色表现与创新和自发行为之间存在区别。Bateman和Organ于1983年在组织研究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组织公民行为"的概念。
简介: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周家的失业率不断上升.欧美等发达国家也不例外。有些西方国家如德国、瑞典、比利时、澳大利亚等为了稳定政局,纷纷推出一揽子刺激汁划,干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尤其是针对囚犯、残疾人、流浪汉、乞丐等失业青年,别出心裁地推出了“技校监狱”、专设岗位、“游艇工厂”、“男人工棚”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无业青年的失业率大大降低,并涌现了一大批就业标兵,值得学习借鉴。
简介:
简介:<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这个目标的提出,社会各方面予以普遍关注和很高的期盼。我的理解是,实现这个目标,不是贫富差距继续扩大基础上的倍增,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倍增:即在目前大约23%的基础上,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到2020年努力达到40%以上,由此使中等收入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原因浅析
巴中市困难群体就业状况调查与思考
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的组织公民行为综述
国外如何将弱势群体打造成“就业标兵”
面对新的学生群体教学前教师该如何应对
形成6亿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型与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