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我国公司资本制度大体经历了实缴制、分期缴纳制和全面认缴制三个阶段。从制度设计和立法层面来说,以上改革的总体思路是通过赋予股东在章程中自主约定认缴金额和出资期限的自由,以达到逐步降低公司设立门槛、进一步活跃市场经济的目的。而公司一旦作为经营主体进入市场,必然会和第三人发生经济活动,并与之建立错综复杂的外部债权债务关系。对外部债权人而言,当自己对公司的债权无法获得及时清偿时,很容易将追索对象扩大至公司股东,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公司股东而言,有限责任和基于认缴制下的期限利益则是其主要抗辩思路。对司法裁判者而言,如何把握股东期限利益和债权人权益之间的平衡,做到不偏不倚保护,则是其首要任务。本文从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股东期限利益与债权人权益在实践中较为集中的冲突点以及司法裁判现状开始阐述,就股东期限利益与债权人权益的冲突与平衡问题,提出若干想法与建议。
简介:为应对2008年末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我国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辅以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伴随着经济快速回暖的同时,通胀压力也逐渐增大,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逐渐减弱。本文通过建立不同期限利率同货币冲击、产出和预期通胀的VEC模型发现:货币冲击导致名义利率和预期通胀的持续上升,实际通胀在货币刺激后的4—5个季度形成高峰;经济复苏同样在货币冲击的4—5个季度后达到顶点,此后,政策对产出的影响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通胀水平将在此后维持高位运行。实证研究结果同实际的经济数据走势基本吻合,较为真实地评估了我国当前货币政策的效果。在全球潜在的新一轮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大背景下,本文的研究为评估我国当前及未来的货币政策效果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和依据。
简介:【摘要】 劳动法采用倾向性保护原则作为基本立法原则。雇主雇用工人使得双方之间的劳动关系有一定的从属性。 这就造成了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强烈而薄弱的关系。 劳动法倾向于保护工作人员, 但在这个原则下,劳动者是否能够单方面取消劳动合同便存在了争议。 由于对劳动者的过度保护,对雇主的过度限制导致雇主采取极端措施,损害被添加到劳动者身上,反而不利于实现劳动法的保护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合同解除方式之间的差异进而提出对未定期劳动合同改进的建议。
简介:本文应用宏观-金融模型对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动态过程中的时变宏观经济风险价格进行定量估计,在此基础上,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成分和风险溢价成分进行分解,并且模拟了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冲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利率期限结构中存在着显著的时变宏观经济风险价格;不同期限利率可以明显地分解出预期成分和风险溢价成分,风险溢价成分的变动具有"阶段性"特点;宏观经济冲击在短期内对利率期限结构的整体水平与坡度均有明显影响,在长期内则仅对整体水平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我国利率期限结构可以体现出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应该进一步提高利率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制定中的作用。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重点关注商业银行的信贷期限结构和担保结构两方面。通过对35家上市银行的样本进行分析,显示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特别是股份制银行更为突出。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但不同类型的银行需因势利导地运用金融科技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因此,在调整信贷结构时,商业银行应当审慎考虑并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以避免潜在的金融风险。
简介:摘要:本论文旨在探讨普通民众,特别是处于体力层的民众,实现阶层跃迁达到共同富裕的可行路径。在当前的数字经济时代,通过预消费模式的创新、人工智能的应用、资本市场的参与以及数字资源的分享,体力层民众拥有了更多改变自身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的机会。分析这些路径的可行性和潜在挑战,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