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研究审计师对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监督作用。通过对1997年到2002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的加大,审计师更加倾向于出示非标准意见。在大股东占用资金最多的10%的公司年度中,审计师出示非标准意见的概率高达近50%。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师意见的变量以后,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仍然是决定审计意见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这说明我国的审计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将其反映到审计师意见中去。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发现:(1)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资金反而更加持续。这说明审计师意见对公司的监督意义不大,公司并没有因为审计师的意见而减轻占用程度。(2)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东占用对未来的股票收益的负影响与其他公司并没有区别。这说明投资者对审计师的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大股东盘剥中小股东的现象进行了监督、对大股东资金占用严重的公司出示了更多的非标准意见,然而这些非标准意见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方面公司的治理并没有改善,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没有因审计师的意见而避免更多的损失。
简介:为降低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建立经理人薪酬与企业业绩相挂钩的业绩型薪酬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励手段,但其前提是企业业绩能够反映经理人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当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公司业绩恶化时,这势必影响到以业绩为基础的经理人薪酬。因此,经理人将就其自身的业绩薪酬激励体系与大股东和董事会进行谈判,以求降低其业绩薪酬的激励强度。本文基于2002—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作为大股东掏空手段之一的资金占用确实降低了经理人的业绩薪酬激励强度,并且实际控制人性质影响该激励强度。本文为研究两类代理成本的相互影响以及两类代理成本共同影响其他财务行为提供了一种尝试。
简介: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东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东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东掏空具有一定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