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研究了大股的配股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大股配股认购率高的公司和大股配股认购率低的公司存在一系列显著的差异,大股的配股决策考虑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配股认购率高的公司成长率指标显著高于配股认购率低的公司。市场对大股的配股行为能够作出解读,对于大股配股认购率高的公司,市场能作出显著的正面反应,表达了市场对大股积极参与配股公司发展的信心。从经济后果看,大股认购率高的公司未来会计业绩明显好于大股认购率低的公司的会计业绩。

  • 标签: 大股东 配股行为 经济后果 认购率 公司 会计业绩
  • 简介:本文以发生于我国股权分置改革后的74起大股资产注入事件为研究样本,深入分析了大股资产注入行为的动机以及资产注入与大股侵占之间的关系,并对资产注入前后公司业绩的变化,以及注入资产增值率与业绩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 标签: 资产注入 大股东侵占 非参数检验
  • 简介:随着大量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我国证券市场逐渐步入“全流通”时代,大股的非流通股获得流通权,其利益与二级市场股价开始联动,而大股的侵害行为也随之发生嬗变。由原来的“隧道挖掘”行为,变为全流通后二级市场新的操纵行为。文章据此变化对全流通后大股与中小股东新的利益博弈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

  • 标签: 全流通 大股东 中小股东 利益博弈
  • 简介:股权分置改革解决了我国资本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现象,但其仍未解决大股掏空上市公司及侵犯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大股的"掏空"行为在侵占公司资源和其他中小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分析定向增发前后大股行为,对比其在定向增发前后的利益变化,发现大股"掏空"行为的动因、手段及影响,制定针对规范控股股东行为的规则变得尤其重要。

  • 标签: 定向增发 大股东 掏空行为
  • 简介: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关系信任”和“关系投资”的国家,内部控制在缓解代理冲突方面究竞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以大股资金占用作为代理冲突的替代变量,基于关系治理和规则治理的视角,实证检验关系投资、内部控制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股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与供应商/客户的关系投资有助于抑制大股资金占用;加入内部控制治理因素后,这种抑制作用因关系投资角色不同发生变化:供应商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存在替代效应,而客户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存在互补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关系投资与内部控制的互补效应在非政府控制企业和市场进程低的地区更显著。

  • 标签: 关系投资 内部控制 大股东资金占用
  • 简介:本文研究审计师对大股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的监督作用。通过对1997年到2002年间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我们发现随着大股资金占用程度的加大,审计师更加倾向于出示非标准意见。在大股占用资金最多的10%的公司年度中,审计师出示非标准意见的概率高达近50%。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审计师意见的变量以后,大股资金占用程度仍然是决定审计意见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这说明我国的审计师对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大股资金占用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并且将其反映到审计师意见中去。我们进一步的分析发现:(1)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占用资金反而更加持续。这说明审计师意见对公司的监督意义不大,公司并没有因为审计师的意见而减轻占用程度。(2)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意见的公司,其大股占用对未来的股票收益的负影响与其他公司并没有区别。这说明投资者对审计师的意见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审计师对大股盘剥中小股东的现象进行了监督、对大股资金占用严重的公司出示了更多的非标准意见,然而这些非标准意见并没有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方面公司的治理并没有改善,另一方面投资者也没有因审计师的意见而避免更多的损失。

  • 标签: 大股东资金占用 盘剥行为 审计师 监督
  • 简介:本文考察了影响企业当前与未来价值的因素(公司治理、市场时机、盈利能力以及盈余质量)是否影响大股的减持行为。实证结果表明:当公司股票的价值越可能被高估时,大股减持的可能性越大。具体来讲,治理机制较差的公司、经行业调整的市盈率和市净率越高的公司、盈余质量越低的公司,大股减持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大股东减持 公司治理 市场时机 盈余质量
  • 简介:通过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本文描述了股权集中以及股权制衡对大股侵占行为的抑制作用,并利用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积极效果。此外,研究还发现,股权集中在大股持股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可能会引起侵占效应,且股东性质影响了股权制衡的效果,暗示着股东性质可能是影响大股选择监督或合谋的重要因素之一。

  • 标签: 大股东侵占 股权集中 股权制衡 关联交易
  • 简介:根据证监会数据统计,截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证券市场共有498家公司存在大股占款问题,累计金额近509亿元,违规担保416亿元,关联方实际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达925亿元。上市企业有近1/10的资金因此大量“流失”,大股占款成了我国证券市场最大的“出血口”。

  • 标签: 上市公司 大股东 资金 占用 治理 证券市场
  • 简介:基于大股的“掏空”行为,本文构建单个大股控制下的董事会结构模型。经过模型推导得到结论:在公司存在单个大股的前提下,如果公司的大股可以影响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构成,那么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大股将尽量多地安排自己选派的董事会成员,尽可能地减少非自己选派的董事会成员。同时,公司大股的控制能力越强,这种趋势将表现得越明显。本文选取1999—2005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对模型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证实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 标签: 单个大股东控制 掏空行为 董事会结构模型 实证研究
  • 简介:本文研究了因改制上市模式不同所导致的控股股东掏空动机差异和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及其交互作用对债务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非存续分立公司,存续分立公司有息债务比例较高、债务期限较短,这种关系随着控股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减弱;非存续分立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有息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和债务期限负相关,存续分立公司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有息债务占总债务的比例和债务期限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债务结构决策未必是为了解决公司代理问题,也可能是公司代理问题的体现。

  • 标签: 国有企业改制 大股东控制 债务结构
  • 简介:尽管中国是全球使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但关于外资大股在上市公司治理中所扮演角色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使用2003-2012年476个持股比例5%以上的外资大股数据,研究发现,外资大股相比于内资民营大股更可能在董事会中派驻董事,其所在公司也更可能聘请国际四大审计师。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外资大股面临的信息问题更为严重时,上述治理机制得到了更多的强调。研究还表明,熟悉本土商业环境的回流外资大股,其公司价值表现格外优秀。研究认为,回流外资大股相比于真实外资大股的信息优势和相比于民营大股的身份优势可能有助于解释上述现象。

  • 标签: 外资大股东 信息不对称 公司治理 回流
  • 简介:为降低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代理成本,建立经理人薪酬与企业业绩相挂钩的业绩型薪酬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激励手段,但其前提是企业业绩能够反映经理人的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当大股掏空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经营状况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公司业绩恶化时,这势必影响到以业绩为基础的经理人薪酬。因此,经理人将就其自身的业绩薪酬激励体系与大股和董事会进行谈判,以求降低其业绩薪酬的激励强度。本文基于2002—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作为大股掏空手段之一的资金占用确实降低了经理人的业绩薪酬激励强度,并且实际控制人性质影响该激励强度。本文为研究两类代理成本的相互影响以及两类代理成本共同影响其他财务行为提供了一种尝试。

  • 标签: 大股东掏空 资金占用 业绩薪酬敏感性 激励强度
  • 简介:本文的研究发现第一大股存在隧道效应和壕沟防御效应。但不存在利益协同效应;企业集团作为大股进行隧道挖掘。其效应更为明显。第二大股能起到抑制第一大股渠道挖掘的作用。但当机构投资者作为第二大股时,与第一大股一样有隧道挖掘效应。相比之下,第三大股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在关联交易方面对大股有抑制作用。在其他方面虽有抑制作用,但不显著。配股动机和达标动机分别反映出隧道效应的前置和后置信号。

  • 标签: 中国 企业集团 股权结构 公司治理机制 经营利润 资本市场
  • 简介:本文以1997年以前在中国上市的508家上市公司1998—2001年4年间的2032个观察值为样本,研究了第一大股的所有权与企业业绩和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本文发现,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上市公司第一大股的所有权比例与企业业绩之间均存在着较为显著的“M”型“区间效应”;第一大股的所有权比例和性质不同,企业业绩和公司治理代理变量的表现也不同,并且公司治理代理变量的差异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企业业绩的差异。本文的研究表明了“一股独大”并非是上市公司业绩低劣的根源,国家股减持存在必要性和迫切性。

  • 标签: 第一大股东 所有权 公司治理 企业业绩
  • 简介: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为背景,选择现金股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是否还存在大股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输送的行为。结果显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上市公司大股仍然依靠控股优势通过派发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二至第十大股尚不能够对第一大股形成有效的制衡。

  • 标签: 现金股利 大股东利益输送 股权结构 股权分置改革
  • 简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基于大股实际控制度的评价”(以下简称戴璐、孙茂竹(2005))一文以我国资本市场为背景,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程度可能偏离其持股比例这一观念出发,着重分析并检验了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程度对公司价值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控股股东的控制程度同公司价值是非线性关系,并且控股股东越倾向于超级控制则公司价值越低。

  • 标签: 控股股东 上市公司 中国 资本市场 风险防范机制
  • 简介:在股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下,大股侵占公司利益已成为一种常态,导致了严重的公司治理问题。在此情形下,探讨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抑制大股掏空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提高上市企业盈余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基于公司治理机制中的独立董事制度视角,利用2011—2015年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样本,探讨独立董事声誉能否有效抑制大股掏空行为。研究结论表明:独立董事声誉可以抑制大股掏空行为;相较学者独立董事声誉,实务独立董事声誉抑制大股掏空行为更显著;外部审计机构会为大股掏空行为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因而在治理大股掏空具有一定效用。

  • 标签: 独立董事 董事声誉 掏空行为 企业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董事制度
  • 简介:本文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总资产”这个指标反映大股资金侵占情况,用资产收益率反映上市公司盈利情况,具体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大股资金侵占情况和公司盈利情况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股权分置改革能够显著改善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情况,同时能显著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

  • 标签: 股权分置改革 资金侵占 检验
  • 简介:当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企业股权不是分散而是相当集中的,相应地,公司代理冲突更普遍地表现在大股与公司其他利益相关方之间。这一代理问题在新兴市场上尤其严重。作为公司治理,财务理论的最新发展,“大股行为方式及其后果”正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我国当前的宏观环境以及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 标签: 中国 企业股权 公司治理机制 财务理论 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