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如何站在货币政策的角度,对金融市场进行分析,充分利用金融市场有关指标,判断经济货币形势,调整货币政策,这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从理论上探讨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实证方面求证我国金融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作用程度,并提出分析基本框架,我们试图在这方面作一探讨。

  • 标签: 金融市场 货币政策 实证分析 分析框架
  • 简介:中国国内保险业务恢复二十多年来,保险业的发展十分迅速。1980年至1999年,保费收入由4.66亿元增加到1393.2亿元,年平均增长35.1%。然而在保险业务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着恶性竞争、诚信不足、违规操作甚至欺诈等诸多问题,不仅损害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还损害了保险业的形象。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保险公司企业形象是我国保险业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 标签: 企业形象管理 保险公司 路径分析 保险业务 保费收入 恶性竞争
  • 简介:中国基本养老金制度筹资和支出两端受压,必然要建立“多支柱”体系,而作为第二支柱的补充性企业年金则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在权衡收益的视角下,以均衡考虑股东权益最大化与企业年金受益者权益最大化为目标,在降低企业年金资不抵债风险的同时,运用随机最优控制理论,构建并求解出企业年金最优资产配置比例所满足的HJB方程,得出企业年金最优资产配置比例的解析解。结论显示,无论年金资产是否出现资不抵债风险,公司资产配置比与年金资产配置比都呈现负相关关系,即可得出企业年金负债越多,企业高管在投资决策中越保守的结论。

  • 标签: DB型企业年金 随机最优控制 资产配置 均衡理论 权衡收益
  • 简介:2008年以来我国遭受了数次地震灾害,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关于巨灾风险分担的讨论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借助完全保险假说及其计量工具,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年至2011年之间9次调研的数据对完全保险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地震风险分担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测算。实证分析结果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当前国内社会保障体系以及金融市场、保险市场还不完善,居民风险分担能力比较弱,但地震区域的家庭风险分担能力则相对较强,其原因是享受到了政府援助带来的正面效应。因此,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中,应当充分考虑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同时避免“挤出效应”与“干预不足”。

  • 标签: 完全保险假说 地震风险分担 CHNS
  • 简介:本文在描述当前医疗保障状况,分析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诸多结构性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制度、多种标准”的改革思路,并对“一个制度、多种标准”模式进行了探讨,指明应以“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为医保改革的突破口,建立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

  • 标签: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制度框架 全民性 标准 医保改革 医疗保障
  • 简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是金融理论中两个至关重要的范畴,由于在实行分业经营的传统金融体制下,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部门基本上被隔绝于金融市场之外,因此便产生了将金融市场中的全部金融活动等同于直接融资,又将间接融资局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这样一种理论倾向,在金融业务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的当代背景下,这种理论倾向造成了许多认识上的混乱。

  • 标签: 金融业 金融理论 间接金融 间接融资 金融市场 金融中介
  • 简介:考虑到财产保险公司之间存在生产技术异质性,采用共同前沿函数和非径向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共同前沿分析框架,对2006~2013年我国31家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分析效率损失原因并揭示效率改善的潜力来源。研究发现:共同前沿下的经营效率水平,低于组别前沿下的情况,但显示了最佳技术条件下财险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改善潜力;我国财产保险公司总体经营效率较高,中资公司效率高于外资公司,表明外资公司存在更大的效率改善空间;管理无效和技术无效是导致经营效率损失的两大来源,其中外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主要由技术无效造成,中资公司经营效率损失的原因则具有多样性;前者效率改善的篡略是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后者应根据效率损失来源的关键方面提出有针对的设计策略。

  • 标签: 经营效率 潜力来源 技术异质性 共同前沿 组别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