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我在村里上了八年学。小学和初中。母校的记忆,有苍凉更有欢乐。所谓小学,就是三排青砖盖的麦秸屋,碎石甬路,校门口水泥砌。还有花坛,成排成排的冬青。比家里漂亮多了。上下课的铃声,特别清脆,整个村落显得生气。时常是我们在朗读,窗外不时冒出一个个小脑袋。而今,小学一点痕迹也没了。多数屋塌了,有的成了养鸡场,室外是一畦畦菜地和恣意生长的杂草。初中,全是瓦房,多了小铺和馒头房。馒头房两个活:蒸馒头,馏馒头——免费加热。
简介:从今年9月1日起,北京市符合有关借读条件的流动儿童、少年,在得到有关部门开具的“在京借读批准书”后,可到暂住地附近学校入学。从今年秋季开学起,本市将大幅降低原定的借读费。
简介:国务院发布《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
简介:1980年8月2日至7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劳动就业会议,提出“三结合”就业9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
简介: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制定《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其中规定城市中、小学毕业未升学、就业的青年,应当下乡上山去参加农业生产。
简介:因为家贫,广西灌阳县农村青年严清华弄到一个叫赵春来的人的身份证,便冒名来到深圳打工。
简介:
简介:走进《宝山陶艺社》作品陈列室,在那些古朴质典的黑陶工艺品面前,我立时就肃然。此刻,我的思绪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伫立在公元前约二千八百年到公元前二千年黄河中下游流域的河南、陕西、河北、山东的黑陶的故土上。所有的炎黄子孙都应当对它顶礼膜拜:当它首次在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被发现时,
简介:2006年4月9日14时19分,由乌鲁木齐开往北京西站的T70次列车正点驶出乌鲁木齐站。
简介:辞海里对天平是这样描述的:天平是用来衡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有一般称量的粗天平和精确称量用的分析天平,而分析天平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它的称量范围可以精确到一百万分之一克,也就是说,一张白纸假如用铅笔划一下,它的痕迹也能称出分量。
简介:今年28岁的唐美丽,是莒南县文疃农具厂下岗工人。1997年自筹资金近10万元,创建了沂蒙良种兔繁育场,成立了莒南县养兔协会,吸收农民和下岗职工为协会会员,先后带动60名下岗职工和800户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1993年唐美丽下岗后,白手起家创办了华丽精品店,经营大小百货,年经营额在40万元以上,创利税5万元,为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搞百货经营已是点多面广,很难有较大的突破。在此情况下,她决定调转船头开发新的事业。1997年当她在电视、报刊上看到介绍"中国养兔大王"王玉
简介:严冬将至,滞留在芦苇荡里的老弱大雁渐渐聚拢,它们仰望天空一行行南去的雁阵,一筹莫展。这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年轻的大雁,对雁群坚定地说:“请跟我来吧!”说罢腾空而起。众雁受到鼓舞,纷纷振翅。苍穹下,重新充满生活憧憬的一队生命又开始了新的旅程。
简介:一个下岗职工,经过自身努力,在多部影视剧中成了重要演员和主要演员之一,有人称之为“奇迹”。而创造“奇迹”的钟鑫培摆摆手,淡然笑之:“其实,所谓‘奇迹’人人皆可创造,是机遇决定了人的成功和失败,须知机遇是等不来的,要善于去寻找。下岗职工正是特别会寻找机遇的人。”钟鑫培告诉了我一个关于成功的命题。
简介:杨万平是中华技能大奖上海获得者。当记者准备采访一批技能手时,第一个便想到了他。
简介:四年翻烂三本《输气工》1993年技校毕业后,谢宗宝被分配到西南油气田公司付家庙输气站工作。这个小站坐落在偏远的大山下,生活比较单一。然而,枯燥的小站生活没有磨灭他对梦想的追求,反而让他沉下心来,潜心学习。为了提升技能,找准门道,谢宗宝随身携带理论书本,充实自己。《输气工》是入厂时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岗位技术书籍,这本书从此就成为了谢宗宝每天充实自己的理论来源。
简介:1998年春天,对枣庄市台儿庄区下岗女工王艳华来说,是她36年人生之路上一个艳丽的春天——由她带领一批下岗女工创办的台儿庄区广联商贸中心因效益突出被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先进集体;作为下岗不落志、自强创辉煌的先进典型,她也相继获得市、区"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再就业明星"、市级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共枣庄市委与南开大学联办的企业管理后备干部培训班。
简介:青年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据统计,去年上海的失业人员中,年龄在25岁以下的失业人员已经占到全部失业人员的50%左右。
简介:北京市宣武区原副食菜蔬总公司冷库司机郑耀林,下岗后到宣武区劳动保障局培训中心参加了"创业者"培训班,后自主创业,现在是"北京交道四杰节水设备厂"负责人。下岗以后,他没有灰心丧气,没有发牢骚。他思考的是今后应该怎么办?"不能闲着没事干,他想自己闯一闯,创办一个企业,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参加了"创业者"培训班。创办企业第一要选好、选准项目。许多经验证明:选定项目要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适合市场的需要,这样才会有发展前
村里上学
打工子弟上学更容易
中国就业大事记
中国就业大事记·之七
失臂打工仔获赔记
张裕干红创始人南洋创业记
黑陶之光——记再就业带头人刘春阳
T70次列车沙尘暴历险记
记一起拖欠退休金争议案的处理
枫叶正红时——记全国技术能手“天平女王”沈红珍
为再就业添砖加瓦——记控江路街道就业援助员队伍建设
唐美丽的人生座标——记沂蒙良种兔繁育场主唐美丽
乳雁振翅领群雁——记黄冈市创业者曹婵
从下岗职工到影视演员——记钟鑫培和他的演艺生涯
愿中国青年都有技能——记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杨万平
从输气工到领军者——记四川省技术能手谢宗宝
闯过严冬是阳春——记王艳华从下岗到劳模的创业之路
有志青年去创业——记英迅图文创意服务社小老板沈迅
他开始尝到发明创业的滋味——记北京市再就业明星郑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