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自古有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话足以证明,以文字为载体的新闻,是有温度的。新闻的“温度”,即为传播者的人文高度。传播“有温度”的电视新闻,就是媒体以理性的温情去传播、观照并解读新闻要素,找到与时代、与民众需求相契合的传播亮点。那么,作为电视新闻中最能传情达意的灵魂人物的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准确定位,“有温度”地传递新闻正能量呢?一、重构责任是传达“有温度新闻”的基础播音员、主持人是一种特殊职业,因占有媒介资源便利,从而在公共事件或私人空间拥有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在大数据的自媒体时代,以微博为例,播音员、主持人的粉丝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的也不足为奇,其只字片语一呼百应、具有极大感召力。这个时候,播音员、主持人的言行面临着巨大的考验,既有职业素养维度、亦有公序良俗维度。正如美国电影《蜘蛛侠》里的那句名言:能力多大,责任多大。那么,播音员、主持人该如何担负起社会责任呢?
简介:一、报纸宣传,也要讲究效益中国进入了效益时代。在经济工作中,应当讲究效益,已经成为人们共识。那种没有效益的产值,没有效益的速度,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摒弃。那么,宣传工作,要不要讲究效益?报纸宣传,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宣传,有没有一个效益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宣传的效益问题,一向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人们关注的往往只是我们应当宣传什么,我们已经宣传了什么;而很少关注我们的宣传是否起了作用,是否被人们接受,或者说,起了多大的作用。我们关注的是报纸登了没有,登了多大块头,却不关注我们登了,有没有人看,有多少人看了。我们应当面对这个事实:报纸上登的东西,并不是每篇文章每个
简介:20世纪后期,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生活化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大趋势,它渗透到了社会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各个领域,广播电视也不例外.当今,广播电视节目已作为一种文化、娱乐、信息产品为受众所消费,其制作过程和方式与以往的文化艺术产品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社会热点问题、文化消费趋向、艺术生产动态、大众审美时尚、新闻事件追踪等,正在通过大众传媒的强化,受众的及时反馈织就着一个全新而庞大的审美文化网络.从节目制作人在布景灯光、节目编排、情节设置、技术应用等环节上殚思竭虑,不难看出其作出的种种审美努力.然而,对"生活化"的迷恋,"口语化"的膜拜,使得一些主持人在审美创作方面不思进取,主持人创作与承载传播大众文化的节目审美化进程相比相对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