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今,1938年生,安徽巢县人,国家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参加国内重大展览数十次并多次获奖,其中《翠谷鸣笛图》入选八届全国美展,《登昆仑兮食玉液》入选首屈全国山水画展,其他作品入选三四届全国的画展、中国山水画邀请展、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等等。作品曾在合肥举办个展和在德国、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出版有《季中国画集》、《季今画集》等。

  • 标签: 中国山水画 山水画展 协会会员 国家级 美术家 作品
  • 简介:此文为李启先生在“中国与世界:面向21世纪的传播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6年8月14日—16日,北京)上的发言,文中较为详尽地介绍了传播引入中国的来龙去脉,及其它相关问题。为使读者清晰地了解这一背景,我们特将此文附录于“第五次全国传播研讨会专辑”之后,以为参考

  • 标签: 传播学 大众传播媒介 新闻媒介 传播学研究 国际学术讨论会 新闻传播
  • 简介:每天清晨六点,宝的粮店就准时开门了。她也想晚一点,睡个懒觉,可是,上海的阿公阿婆睡不着了,他们一早就站在她店门口等着买东西了。她不想让他们久等。久了,相互之间就形成了这么一个约定,菜场里的粮油店有一排.他们偏偏喜欢买宝家的。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本文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维度分析了传播学界的核心概念——“中国传播”的生长过程与主要意涵,认为这一概念的演进是伴随着传播知识生产群体的学科认同和学科意识的成长而不断勃发、不断显化的过程,是所有从事传播知识生产、传播和应用的社会行动者共同建构、型塑的结果。

  • 标签: 中国传播学 概念 历时性 共时性
  • 简介:传播是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60年代开始风靡北美和西欧而成为一门显学。在那里,许多大学纷纷创办传播或大众传播学系科,不少学校将原来创设的新闻学系科改为传播或大众传播学系科,由新闻转向传播,确立新的培养目标;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和新的教学环节。传播何以能充实新闻,并能改变新闻教育“无学可教”的状况呢?……

  • 标签: 传播学 中国 新闻教育 教育模式 教育改革 教育理念
  • 简介:本文以1987年中国的深度报道为研究对象,从主题、文本、报道思维等角度总结了当年深度报道的主要特征,进而考察作为内部因素的职业意识与作为外部因素的社会环境对新闻生产的复杂影响。文章以媒介社会为研究视角,采用个案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在对“深度报道年”特征及动因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试图揭示职业意识、新闻生产与社会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复杂交错的互动关系。

  • 标签: 新闻生产 职业意识 社会环境 深度报道
  • 简介:笔者自2005年赴美完成耶鲁大学东亚委员会资助的研究项目伊始,和著名传播政治经济学家VincentMosc.教授已经有十余年的学术情谊,彼此合作教学、联袂出版的默契都写人每年暑假主办的“新媒体与全球信息社会的公正传播学术研究营”和研究生院支持的国际FIST课程.他和GrahamMurdock教授两位老前辈对于正在成长的年轻人都表现出无比的关怀,对于尚待理解的新媒体迹象表现出好奇的警觉,因为这一切都颠覆着资本的秩序、规划、表面的和谐.

  • 标签: 传播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验 钩沉 政治经济学家 学术研究 耶鲁大学
  • 简介:信息的传播离不开符号,无论是报刊、广播还是电视,都是通过各种符号来传达信息和观点。"我们的生活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①同样,《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形象也是通过各种符号综合建构的。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根据符号同它们所指

  • 标签: 中国主题 主题封面 周刊中国
  • 简介:本文以2016年中文新闻传播期刊中传播方向的论文为基础,旨在展示这年中国的传播的重要议题与主要成果。这年我国传播研究集中在以下十个领域或话题:传播理论、政治传播、互联网政治、媒介事件与社会抗争、性别传播、城市传播与媒介地理学、媒介话语、新媒体使用与效果、网络集体行动和跨文化传播。整体而言,这年的传播研究大多兼顾独创性与规范性、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启发;一些常规话题得到新的阐释,得出新的认识,同时一些具有新意的研究话题得到开拓,新的研究方法得以引介。

  • 标签: 传播理论 政治传播 互联网政治 城市传播 媒介地理学 话语研究
  • 简介:新闻论文较多地引证了社会、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的知识,这些学科成为新闻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源,但是它们对新闻研究的影响并不稳定。从整体来看,新闻论文的外部引证率比较低,这说明新闻研究还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

  • 标签: 新闻学论文 引证 外部引证 外部引证率
  • 简介:2002年是中国传播研究的进程中值得纪念的一年.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和传媒业的进一步壮大,使传播作为一门"显学"的地位日益突出;研究者与传媒业的密切互动、国内与国际的频繁交流,则使2002年的传播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一年里,中国传播学会(全称: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研究分会)的成立,为中国传播学界提供了一个全国性的交流和合作平台;同时,中国传播学者首次组团参加国际性传播研讨会,完成了一次"破冰之旅"[1].中国传播学界以一种空前团结、振作的姿态走过了2002年,给相关人士带来兴奋和企盼,以至于有学者宣称"中国传播发展的黄金时期业已到来"[2].为追踪学术发展的轨迹,本中心自去年始,逐年记录每上一年度的研究状况,此文承接去年的工作,对中国传播研究的2002年度状况作一综述,以资参考.

  • 标签: 2002年 中国 传播学研究 学术活动 研究课题 传播学教育
  • 简介:2001年12月15—16日,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新闻学院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传播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大陆、香港10多家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及研究机构的4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规划中国传播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方向。这是我国首次由高校主办的全国性、连续性的传播研讨会,对于推动新世纪中国传播的进步,无疑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中国化 国际化 学科建设 新闻学 中国
  • 简介:中国文化是一种崇圣文化,圣人具有崇高的地位。上古圣人与巫同源,是史上最早的职业传播者。圣人之原型即拥有超凡传播能力,能够沟通天地人神、偏倚耳听口传的“传播之王”,“圣”在中国文化中所具有的全部合法性即植根于此。后世圣人的形象与内涵多有变异,但其多知、善听、善施教化的角色一脉相承。和西方圣人相比,中国圣人根源于中国本土的巫教传统,因而具有独一无二的媒介特征。本文旨在从汉语圣字的结构入手,对圣人进行一种正本清源式的传播考古探究。

  • 标签: 传播考古学 圣人 传播王 传播史
  • 简介:本文通过对民族出版编辑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在现行管理体制和新媒体环境中民族出版编辑的工作满意度现状、总体满意度与各维度之间的关系,以及体现出的人口特征。调查发现:民族出版编辑对内部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对内部管理制度和薪酬分配满意度相对较低,民族出版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与薪酬分配制度仍需改良。自我实现满意度和人际关系满意度对整体满意度影响显著,民族出版社应该注重搭建编辑自我实现的平台,营造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工作满意度的人口特征是:工作满意度和年龄呈正相关关系,民族编辑年龄越大,工作满意度越高;工作满意度与劳动关系稳定性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事业编制满意度高于企业编制。

  • 标签: 民族出版 编辑 工作满意度 人口学特征
  • 简介:本文通过访谈方式,对比原著和译著的被引率,追溯何道宽翻译的学科渊源、翻译过程和译作选题,以求揭示何译对中国新闻传播发展的贡献,同时探讨何译特点以及译有所为与中国新闻传播发展及其对外语专业学科建设的启示。

  • 标签: 传播学 媒介环境学 译著 何道宽
  • 简介:2017年3月24日,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厦大新闻茶座”(26)跟各位茶友如约而至。北大新闻研究会执行会长、北大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程曼丽教授在厦门大学为校内外100来位慕名而来的热情茶友,奉上一杯清醇芳香的“春茶”——关于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的思考。

  • 标签: 新闻学研究 话语体系 茶座 中国 教授 厦门大学
  • 简介:“福娃”作为2008北京奥运的一个符号象征,在北京奥运传播中将扮演着不可忽略的重要角色。本文试图从符号角度出发,分析福娃的符号内涵和指示意义.并从符号的编码与释码角度,解析福娃在融合中西文化差异中的独特表现.挖掘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功能和意义。

  • 标签: 奥运吉祥物 福娃 符号 传统文化传播
  • 简介:2010年10月30日下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主办的“北大新闻茶座”第7次学术研讨活动在北大未名湖畔的体斋举行。本次茶座由路透社前北京分社社长、现中国首席记者林洗耀先生主讲。林先生通过自己在路透社工作20年左右的丰富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以路透社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如何报道中国

  • 标签: 主流媒体 路透社 新闻学 北大 中国 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