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临床价值。方法:8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常规预检、分诊、送入抢救室、生命体征监测、对症处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相关时间指标,包括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急救时间等。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颤、心力衰竭等有无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诊评估、心电图、建立静脉通路、静脉采血、总急救等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为9.09%,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诊护理路径可缩短急救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表法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并对比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色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评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应用全程责任制护理干预的效果突出显著,显著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降低了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
简介: 摘要:通过分析死亡组和存活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CAR)的差异以及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确定以上两项指标在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中对急性心肌梗死预测诊断的意义与价值。采取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NLR、CAR等检验数据与AMI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并且采用ROC评估CAR、NLR及两者联合指标对AMI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效能。外周血NLR和CAR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均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可以对疾病的致死几率有一个可靠的结论,并且CAR联合NLR预测院内死亡的AUC大于单独CAR或NLR,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从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中选择,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确定研究对象,选取人数为80例。在运用胺碘酮治疗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明显的凸显出该方法的效果,以对比的研究方式为主,使用计算机将患者排序后,设立研究组和参照组两个小组,将80例患平均分配至两组,并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普罗帕酮治疗,研究组中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详细情况,如临床效果,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情况,将以上数据统计后进行比较。结果: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后进行比较,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人数38例,总有效率(95.0%);参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31例,总有效率(77.5%);差异十分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20.0%(8/40)比5.0%(2/40)},该结果相比,研究组具有优势,差异十分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房颤动采用胺碘酮治疗,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今后治疗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1例AMI并心力衰竭病人按入组时间单双号排序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因随访期间发现占位病变脱落1例,最终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血管康复护理。入院72h内、出院1年随访时分别收集病人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简表评价病人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1年随访时MAP、HR、FBG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1年随访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简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血管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预后。
简介: 摘要:目的:在脑梗塞的病例中,通过对比分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脑梗塞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6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医学影像中心脑梗塞患者100人的病历资料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核磁共振)检查。比较CT与MRI对脑梗塞的检出情况、检出的病灶数量、病灶大小及检查所需时间。结果:MRI对于不同部位和不同类型的检出率,总检出率高出CT组(P<0.05)。MRI组检出的病灶数量显著高于 CT组,病灶显著高于CT组(P<0.05)。MRI组患者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率均高于CT组(P<0.05)。结论:CT和MRI都可做脑梗塞诊断,MRI的检出率高于CT,能快速清晰的反馈出梗塞情况,保证患者能够及时进行治疗,应用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一般干预组、早期康复护理组,各63例。对比2组NIHSS、SF-36评分、肢体功能及家属满意情况。结果干预后早期康复护理组NIHSS评分低于一般干预组,SF-36评分高于一般干预组,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一般干预组(P<0.05);早期康复护理组家属总满意率高于一般干预组(P<0.05)。结论使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塞患者进行干预,能够减轻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肢体功能,使患者家属更加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医中药康复综合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30人。结果:相比于对照组(7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较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