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于定位模糊,实务中法院对《侵权责任法》24的适用比较随意,主要以损害结果和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等因素作为该条款的适用标准。应当将24视为独立的归责原则,在行为人不成立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时,根据实际情况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过错性、因果关系、利益与风险平衡等社会一般观念认同的归责事由,以此判定是否应让行为人分担受害人损失。

  • 标签: 《侵权责任法》第24条 适用性 公平责任条款 归责条款 可归责性
  • 简介:【摘要】:依据我国《公司法》 16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 ,公司章程对投资或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

  • 标签: 公司法 他人担保
  • 简介:在WTO体制下,探寻一种模式,使其既不违反WTO非歧视原则,又能继续赋予中国两岸四地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特殊优惠待遇。GATT24、GATS5规定为两岸四地寻找这样的模式提供了法律可行性。基于两岸四地当前的关税状况及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建立两岸四地自由贸易区模式应是既具合法性又具合理性的目标模式;而在中国内地与台湾之间也效仿CEPA进行类似的双边经贸一体化的制度性安排,应作为过渡形式。

  • 标签: 非歧视原则 两岸四地 自由贸易区
  • 简介:每年的政治高考试题的答案与评分标准中都有这样一规定:“政治观点有严重错误的,本学科考试不及格,但须认真复核,并经学科评卷组长批准。”我认为,这条规定应该废止。因为它有许多弊端。

  • 标签: 学科 组长 答案 评分标准 高考试题 评卷
  • 简介:摘要:姓名权是自然人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姓名的权力,姓名一般都是自然人出生时由其父母确定,但这不是对自我命名权的否定,是父母实施亲权的代理行为。但姓名权的行使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关于姓名权已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但只有正确解读这一文,才能发挥法律的作用。本文将借助北雁云依姓名权一案,旨在利用各种民法学解释方法对《民法典》1015关于姓名权的规定进行解释,进而说明此案裁判结果的合理性。

  • 标签: 姓氏 解释 公序良俗
  • 简介:(1)将一批重490吨的货物分配给甲、乙两船运输.现甲、乙两船已分别运走其任务数的5/7、3/7,在已运走的货物中,甲船比乙船多运30吨.求分配给甲、乙两船的任务数各多少吨?

  • 标签: 立意 南通 创新 配给 货物 运输
  • 简介: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扩充了《合同法》关于代位权效力的规定,由此引发了民法学界的种种质疑。本文试图从民事权利、诉讼经济、法律经济学、比较法的角度等论证了赋予代位权人优先受偿权的制度设计比“入库规则”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 标签: 代位权 “入库规则” 优先受偿权
  • 简介:理性、体系性是民事立法的生命.《民法总则》146对通谋虚伪表示行为的规定存在体系化思维不足、类型化不够、未规定通谋虚伪表示行为的第三人效力等问题.立法论上,未来《民法典》应对单独虚伪表示行为及其效力作出规定,以克服虚伪表示行为类型化不足的问题;此外,由于双方虚伪表示行为的法律效果可能与第三人相关,故还应就其对第三人的效力从立法上加以完善.

  • 标签: 虚伪表示行为 通谋虚伪表示行为 真意保留 戏谑行为
  • 简介:真意保留和戏谑行为是真意隐藏行为的两种表现形态,在德国法上均属于“单方虚伪表示”的范畴.我国《民法总则》1462款对此并未予以区分,实为立法上的遗憾.基于二者在行为人隐藏真意之目的以及法律效力上的差异,应在《民法总则》司法解释中予以释明.在效力规则的确定上,真意保留应以表示主义为原则、意思主义为例外,而戏谑行为则应采意思主义同时适当兼顾表示主义.

  • 标签: 真意保留 戏谑行为 意思表示 民事法律行为 表示主义
  • 简介:2018年8月13—20日,24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13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幕式,之后,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世界哲学的“奥林匹克”盛会,拥有100多年传统的全球最大规模的哲学会议第一次来到中国.

  • 标签: 哲学 世界 学者 学院 人民大会堂 奥林匹克
  • 简介:听力部分(20分)Ⅰ.听录音,选出你所听到的句子中含有的单词。(5分)1.A.EnglishB.EnglandC.FranceD.Canada2.A.FrenchB.FranceC.EnglandD.Canada

  • 标签: 初一英语 单元目标 检测题
  • 简介:第三人胁迫而订立的合同,因表意人是受胁迫而为之意思表示,有违合同自由原则,其效力当然受到影响。此处的“第三人”应当受到一定的限制,非所有第三人均可。其效力集中体现为受胁迫人(表意人)与相对人之间利益的冲突。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可得知,现存有两种关于第三人胁迫合同效力的立法模式:静态安全保护主义立法模式与动态安全保护主义立法模式。并进一步对我国《民法总则》150规定进行评价,认为《民法总则》150中采取了静态安全绝对保护主义之立法模式,其弥补了我国第三人胁迫制度之空白,但并未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予以适当的保护,进而指出静态安全相对保护主义之立法模式更适合我国。

  • 标签: 合同自由 静态安全 动态安全 第三人胁迫
  • 简介:《刑法》632款之适用在刑法理论与司法实务中都有不同的理解。以引起广泛关注的许霆盗窃案及其他相关案例的判决为蓝本对“案件特殊情况”的范围进行考察,它应当包含国家利益和个案特殊情况两个方面的内容。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时直接改判和复核程序不应设置应是该条款的当然之义。减轻处罚既可以是刑种的减轻,也可以是多种刑格的减少,但不能减轻为免除处罚。

  • 标签: 《刑法》第63条第2款 案件特殊情况 核准程序 减轻刑格 案例立场
  • 简介:题目一水平的浅色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α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υ0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

  • 标签: 理科综合 高考 传送带 动摩擦因数 加速度 2006年
  • 简介:我国《仲裁法》16规定了仲裁协议应采取的形式及应包含的内容。可以说是从正面对仲裁协议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进行了限制。本文拟就对16规定进行分析,指出其规定缺乏弹性,不符合实践的需要,不利于我国仲裁事业尤其是涉外仲裁事业的发展,应予以适当修改。同时,文章对我国学者拟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建议修改稿中的相关规定表示支持。

  • 标签: 仲裁协议 有效性 其他书面方式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1623项之规定,吸收了无罪推定关于疑罪从无的内容,正式确立了疑罪从无的原则,是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体现了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进步.但是该项之规定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无可挑剔的,也存在不当之处,需要加以修改与完善.本文即对于该项规定之修改作一阐述.

  • 标签: 中国 《刑事诉讼法》 无罪推定 无罪判决 疑罪从无原则 检察机关
  • 简介:我国《合同法》472款、482款分别规定了与限制行为能力人、无权代理人订立合同的善意相对人的撤销权。通说认为,无权处分和表见代理中的善意相对人也同样享有撤销权。然而,事实上,不管在理论层面、规范层面还是在制度层面、实践层面,善意相对人撤销权的正当性都值得检讨,因此,其存在的合理性应受质疑。

  • 标签: 善意相对人 撤销权 效力待定行为 追认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