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汉语大词典》商补吴金华在《〈汉语大词典〉书证商榷》①一文中,笔者曾就《大词典》立目、释义和书证的时代提出订补的浅见;此文收入拙著《古文献研究丛稿》时虽有增修,但意犹未尽。本文除了在书证偏晚的问题上续补前文,还想从异书同文的弃取、引书的版本及标点符号...

  • 标签: 《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 《三国志》 标点本 《汉书》 《资治通鉴》
  • 简介:<正>以往出版的一些词典,大都不标词性,释义不分词与非词,不讲词语用法,因此,尽管有注音、释义,读者查阅后往往仍不能正确地掌握词语的使用方法。近年来虽然也出版了一些讲用法的词典,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动词用法词典》、《形容词用法词典》等,但是,这些词典不适合一般读者使用,一是过于专门化,尽是些语法学上的名词术语;二是收词量少,想查的词好多都查不到,即使把这些词典都备齐,有些词也不见得能查到。看来编纂一部收词量接近《现代汉

  • 标签: 词典功能 收词量 词性 释义 动词用法 词语用法
  • 简介:《汉语大词典》中每一条词语都力求列出最早的用例,但事实上,有一部分例子不是所收词的最早出处,本文增补了一些书证,以助《汉语大词典》实现溯源之目的。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溯源 词条
  • 简介:书证是词典的组成部分,是词典的血肉。尽管辞书编纂中是先立词目,然后解释词义,最后才引用书证,但实际操作中都是先搜集整理书证,再定出词目,然后释义。所以书证的搜集是否丰富,整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词典的质量。《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语文词典,本着"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方针编纂的,全面阐述了所收词语的历史演变情况,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该词典词条浩繁,书证数量巨大,有200多万条,所以疏漏在所难免,尤其是在书证渊源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笔者下面就针对《汉语大词典》所引较晚的一些书证进行讨论,摘录一些早于词典所引的书证,以备编者和读者参考。一、[一再]②一次又一次;屡次。《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公主至其国,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1—26)案:《史记·淮南王传》已有"一再",原文为:"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历史演变 语文词典 型世言 实际操作
  • 简介:<正>在上海市委的关怀下,在我院党委的领导和《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的大力支持下,我院《汉语大词典》编写组业已成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最大的、完全新编的、属于提高性质的大型语文词典,是我国文教建设中的一项重点科研项目。其规模将超过《辞海》(1979年新版合订本)三至四倍。初步估计,这部词典的词目总数约为三十万条以上,总字数约为五千万字。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初稿,争取在一九八五年正式出版。这部词典的编纂工作由国家出版局、教育部直接领导,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安徽、福建五省一市协作进行,罗竹风任主编。编纂《汉语大词典》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四个现代化的建设,需要迅速发展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许多友好国家亟需我们提供完备的汉语工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国际文化交流 语文词典 辞海 新编 新版
  • 简介:书证滞后的现象相当严重,本文就平时所记尽可能补出有关词条的最早书证.既可供修订时匡补,亦为文史工作者提供一些材料.另外,有的词条下有义项而无书证,也按上述原则补出.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溯源 书证
  • 简介:"兀秃"在《汉语大词典》中的释义与书证不对应,作为连绵词,在文献中有"乌涂"、"温暾"、"温吞"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考证它们的语音及语义关系,发现它们实质是一组同源异形词。"温暾"为本源词;"兀秃"应解释为"(未烧开的液体)不冷不热,(人性格上)不爽利,不干脆"。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兀秃 连绵词 同源异形
  • 简介:《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即中世纪)问世的一步有关突厥语言的名著,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而且是属于人类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维吾尔族的先辈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探讨《突厥语大词典》对于各学科和领域的价值。

  • 标签: 词典 价值 中华民族 文化遗产 文化发展 维吾尔族
  • 简介:《汉语大词典》对于有些词语存在解释错误或解释不当的问题,本文从《大词典》中选取了"以夷制夷、仰、伏侍、匮饿、估客、估倒"等几个词语进行剖析,找出其释义不当之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修正意见,以期《汉语大词典》修订时补充、修正之。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词语误释 校正
  • 简介:本文科学地分析了《突厥语大词典》在词典学史上的贡献,并通过实例阐释了《突厥语大词典》对维吾尔语词典编纂事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 标签: 词典编纂 维吾尔语 阐释
  • 简介:《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权威辞书,然此几千万字之煌煌巨著,又成于众人之手,自然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文章拟对“三娥”和“檀口”两个词条提出点滴商榷性意见:“三娥”不应释为“指杨贵妃之三妹”,而应释为“指杨贵妃之三姊(姐)”。“檀口”不应释为红艳的嘴唇,而应释为“浅红色的嘴唇”;同时,此条个别书证与释义也不完全密合。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三娥 檀口 求疵
  • 简介:利用北宋初年陆佃所著之《埤雅》一书所见的书证用例,来探析《汉语大词典》书证之"源流并重"的编纂方针,为《汉语大词典》进一步修订提供书证方面的参考。

  • 标签: 《埤雅》 书证 《汉语大词典》 修订
  • 简介:《汉语大词典》所引书证在断句标点方面尚有可商之处。通过对该词典“火部”部分词条书证的审读核校,发现其在断句标点方面存在截句未当、虚词脱失、句读讹舛及当断未断等四个方面的问题。由此建议截取例句时应“瞻前顾后”,避免造成句子首尾词句的割裂和冗余,同时加强词句的校勘核订,尤其是疑难词语的形义考察,理清句子内部关系,确保书证信度和断句标点的准确性,有效提高辞书质量。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书证 断句 标点 文字讹误
  • 简介:喀什噶尔是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以其灿烂的文化让我们的故土为世人所知的吉祥之地。自古以来,这块土地上创造了许许多多珍贵的文化,为我国多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历史上培育了诸如马赫穆德·喀什噶里、优素福·哈斯·哈吉甫这样著名的学者,吸引和汇聚了许许多多专心致志于科学的人士。本文为纪念马赫穆德·喀什噶里诞生1000周年就马赫穆德·喀什噶里及其名著《突厥语大词典》的研究情况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标签: 词典 古代文化 民族文化 喀什 发源地 马赫
  • 简介:马赫穆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不仅记载了突厥诸语言的特点,而且在医学、天文学、史学、农学、园艺、生物学和化学等领域均有科学论述。本文讨论《突厥语大词典》中的化学概念,记载的香料、化妆品、回鹘人的发酵技术,饮食文化、药学等知识。

  • 标签: 化学概念 词典 发酵技术 饮食文化 天文学 科学论
  • 简介:文章列举《汉语大词典》"打"字之下所释词语可商者22条,指出其失误,以期对《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有一些参考作用。

  • 标签: 汉语大词典 商榷
  • 简介:随着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工作的不断推进,墓志的语言研究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汉语大词典》编纂之初,就运用了不少墓志材料。近年来,新出墓志整理成果丰硕,它对大型辞书的编纂与修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收录解放后入藏南京市博物馆的出土墓志305方,这些墓志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可为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与修订提供丰富且真实的语料。论文以《新中国出土墓志·江苏贰南京》为语料,对《汉语大词典》12条例证方面的疏漏与不足提出了补正意见,以期有助于《汉语大词典》的修订和汉语词汇史研究。

  • 标签: 南京 出土墓志 《汉语大词典》 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