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义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正义实际上是对个人正当权利的认定和保护,因而对此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荀子的思想比较典型地体现了对正义的诉求。荀子的正义思想以其对人性的判定为基础,从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两个层面展开,既体现了对程序正义的追求,又体现了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大的现实意义,值得现代人去思考和借鉴。

  • 标签: 荀子 平等 正义 政治权力 经济利益
  • 简介:罗尔斯是20世纪最重要的伦理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之一,他的作为公平的正义理论对西方社会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一种分配的公正理论,他所提出的正义原则对于我国解决市场经济建设中所凸现的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罗尔斯 公平 正义
  • 简介:因为《三国演义》的流传,三国人物的事迹为广大人民群众熟知。有关诸葛亮的对联也出现了很多佳作。下面撷取几联,供同学们欣赏。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 标签: 人文主义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戏剧 文学评论 英国
  • 简介:由《易经》奠基,经过王弼、程颐的学术创新而建构起来的义理易学,深刻并多维地表达了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尽管玄学、理学具有很高的形上智慧,但是王弼、程颐义理易学的知识旨趣仍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实践性、功利性、辩证性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 标签: 《周易》 义理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实践性 功利性 辩证性
  • 简介:<正>中国《周易》学说发展到汉代,形成以“象数”学为主流的学术趋势,《易》家必本于卦象爻象以立说。至三国魏王弼(字辅嗣)作《周易注》,力扫“象数”之弊,独标以《老》、《庄》玄理说《易》的新风,于是“象数”《易》学渐衰,而“义理”《易》学日盛。历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间,王弼“扫象阐理”的《易》说几乎笼罩整个学术界,虽东汉大儒郑玄的《易注》也不能与之抗衡。到公元七世纪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敕命孔颖达等人主修《五经正义》,其中《周易正义》采用王弼、韩康伯注本,孔颖达为之作疏。王弼《周易注》原只涉及六十四卦经文和附于各卦的《彖传》、《象传》、《文言传》,而《系辞》以下诸传不注,后有东晋韩康伯承王弼之旨续注余篇。由于孔颖达《周易正义》选用王、韩旧注为定本,唐代开科取士的《易经》教科书,即依此为准,遂使王弼以“义理”为主的《周易》学说在此后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王弼《易注》开始盛行的东晋期间,为之续注《系辞》以下各篇者,有谢万、韩康伯、袁悦之、恒玄、卞伯玉、荀柔之、徐爱、顾欢、明僧绍、刘(王献)等十人(见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吴承仕先生云:“自元嘉以来,王《易》盛行,独阙《系辞》以下不注。故自谢讫刘专注《系辞》,皆继辅嗣而作,其同以玄远为

  • 标签: 《周易》 孔颖达 《周易正义》 《易》学 义理学 韩康伯
  • 简介:“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惟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当人们逐步从理性主义的纠缠中摆脱出来时,开始看到生活、生活世界——这一人存在的基本事实,这个在理性主义遮蔽下长期以来为人们所遗忘的事实。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而道德就是对于生活方式、生命实践的理解和选择,它是生活的解释系统,它所要破解的是人的生活意义,它的存在就在于使人对生活意义有更合理、更深刻的理解。道德又是生活的目的系统,指向的是生活的展开与提升。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 标签: 生活世界 道德教育 理性世界 理性主义 基本事实 解释系统
  • 简介:在众多的语义理论中,词汇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因其特定的优势,逐渐发展成为当今最新的颇具解释力的认知现实语义理论。文章大致介绍了这一新兴语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且揭示了该理论的重要价值与些许不足。

  • 标签: 意义 词语概念与认知模型理论 价值与不足
  • 简介:“人非草木,焉能无情。”这是千古流传的名言,说的是草木是无思想无灵性僵化静止的物体,而人则是有血有肉、懂情识理的。名言自然是不错的,但在议论文的构思炼意中,不妨打破这一思维定势,以物说理,标新立异。

  • 标签: 议论文 思维定势 炼意 物体 社会生活 磨刀石
  • 简介:"寒暄"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一种交际方式,还是一种文化表现,而日语"寒暄语"固定化的特点恰好与"义理"意识相关。日本小说中无论是用于日常生活,还是用于特定场合的"寒暄语",都为研究日语"寒暄语"中的"义理"意识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义理”意识 “寒暄语”
  • 简介:作为语言哲学中核心话题之一,意义是各个学派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且不说在哲学领域中对于人生意义或生存意义的探讨,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问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的意义是什么。从哲学的发展到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人类对于意义的理解及解释从未停止过。

  • 标签: 意义理论 格莱斯 概念 语言哲学 日常生活 生存意义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道德认识是道德主体心理三大因素之一,它是由道德感知、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智慧等环节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过程。道德蜕化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三大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道德认识能够判断善恶是非,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产生的根据,它会对道德内外化过程中的道德蜕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道德认识 道德感知 道德智慧 道德蜕化
  • 简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单是物质上的强盛,更重要的在于国民素养的提高。国家和社会在精神与道德文明方面已经做出了各种努力,树立道德模范正是这种努力之一。作为公民,我们一方面能看到树立道德模范做法的美好意图,另一方面也能感受到青少年和社会普通大众对道德模范的"敬而远之",甚至有质疑、抵制、排斥和反感。本来是一桩好事,为什么会招来这样的负面反应呢?这还得从榜样的机制说起。

  • 标签: 负面反应 心向往之 德威 自愿选择 从一
  • 简介:学校是道德教育研究的创新之源,是道德教育实践的践行之地。此次参加江苏省邗江中学的“‘道德课堂’沙龙”,有一个令人兴奋的感受,即与上半年举行的“‘道德课堂’研讨会”相比较,课题组老师们在对“道德课堂”问题思考的深度上,在对与“道德课堂”相关的教育问题认识的广度上.在将“道德课堂”实践于课堂教学的力度上.以及在将自己的研究与心得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追求上,

  • 标签: 道德课 课堂 道德教育 邗江中学 老师 教育问题
  • 简介:在当今多元异质的开放社会,存在着相互竞争的宗教传统和道德至善论,这种现象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常状态和持久特征.以某一至善论为所有人规定一客观正确的道德至善和美好生活方式,既不再被现代心灵所接受,也会败坏人们的道德生活和人性.道德底线通过用最为基本的道德义务来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行为进行限制,从而为人类的生存构建了一个最为基本的防卫体系,也为人们能够自由而安全地追求自己所欲的人生理想和道德至善提供了保障.道德教育要做的是引导青少年在多元异质的社会里与他人进行平等开放的道德对话,在坚守道德底线的前提下寻求更加广阔的道德共识,自由地追求至善.

  • 标签: 道德教育 道德底线 道德至善
  • 简介:学案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形势下所尝试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的内在联系的前提下,提出学案教学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同时为学案教学寻求理论依据,以期提高学案教学的效果。

  • 标签: 建构主义理论 学案教学 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