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甲午战后,张謇等提出了实业救国的方案,并弃官从商投身实业,反映了旧式士大夫在民族危机、国家兴亡刺激下,对儒家救世思想的重新解释和对人生道路的新抉择;19世纪未清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使社会形势朝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趋势演变,晚清科举制度的式微与入仕观念的淡化等,均构成了"状元下海"的历史机缘.晚清士绅弃官从商,给清末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带来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 标签: 张謇 弃官从商 形成原因 影响
  • 简介:<正>今天讲的内容是就四个法家人物,谈谈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四个人物是商鞅、秦始皇、刘邦和汉武帝。前后时间300年左右。第一个法家人物商鞅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第四个法家人物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以这四个人物为线索,把这个时期儒法斗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谈一下。(一)第一个讲商鞅。商鞅出生在公元前38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活了四十多岁。从公元前380—338年究竟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呢?当时中

  • 标签: 秦始皇 法家人物 汉武帝 奴隶主 地主阶级 秦国
  •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自从科举制度创立以后,读书人都把读经、应考、做官当作人生的奋斗目标。明清时期,考上个三甲进士,也可以立即脱下白衫,当个七品县官;如果大魁天下,夺得头名状元,不仅可以起家就是正六品,入翰林院,而且日后的晋升也比较快,有希望位极人臣,享尽富贵,光宗耀祖,荫及子孙。所以,虽然状元三年才有一个,读书人却梦寐以求,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终生无

  • 标签: 张謇 正六品 七品 翰林院 大魁 庆军
  • 简介:商代金文无论是从社会性因素来看,还是从文字学、书法艺术学角度来看,都已充分流露出了人的主体意识,不论是群体的还是个体的。本篇以期能从社会史层面和审美意识层面引导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殷商金文艺术表现的自由,理解殷商金文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上的源头作用。

  • 标签: 商代 金文 主体意识
  • 简介: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经历了一个从"商州"到"西安"的文学创作过程。早期的商州生活,是其艺术禀赋、个人性格的生成之地,是基于血缘和地缘的生命情愫,源自少年生活经历的无意识的情感经验,成为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原始故乡。贾氏艺术经验的获得、艺术意识的形成,生活和阅历的增长,对社会和人生的判断和认识,都是在四十年的西安生活经验中完成的。贾氏借助"商州"的故事和人物,创造出一个超越了"商州"的更为普遍和更为博大的文学版图,而这样的超越,基于他四十年的长安生活,他的文学艺术观念、精神追求和他的文人气质与他在古城西安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吸纳长安文化的风度和精神,贾氏的文学艺术创作愈益开阔。

  • 标签: 贾平凹 商州情结 农民经历 长安气质 文人生活
  • 简介:1923年《商标法》颁布之前的清末民初,我国民商事活动仍然处于商标制定法缺失时期。从当时国内商标牌号的一些纠纷诉讼案及其裁判、处罚情况,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我国商民的商标法律意识的一些特点:商标专用权意识薄弱;对商标侵权的内涵界定认识不清;商标注册意识淡薄;对商标的保护和对商标纠纷诉讼的裁判、处罚仍摆脱不了传统行为方式和商业惯例的影响等等。这些特点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商民商标法律意识、观念的形成与提升滞后于商标法制建设本身所致。这些情况又进而降低了《商标法》实施的实际效果。

  • 标签: 清末民初 商标牌号 纠纷诉讼 商标法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