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认为,为了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该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以"授课内容"为中心,发掘理论本身的魅力,要积极探讨和改革考试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简介:学生的道德需要与其他心理现象一样,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不是独立的反映形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的个性积极性的内部动力状态。这种需要按其分类中的起源标准,是属于人类特有的文化需要,它因人的文化素养、兴趣、理想、信念以及世界观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水平。道德需要是形成学生道德品质的内在依据。学生在学校生活情境中,能否形成某种性质的道德品质,都与他们所具有的道德需要状况密切相关。近年来,在我国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里,对品德心理结构的心理成分,有几种不同说法。笔者认为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种基本心理成分构成。学生品德的形成,首先是来自社会生活向学生提出的道德教育要求,由于这种要求施加在具有道德需要的学生个体上,如果它被学生所接受,便转化为主观方面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及道德行
简介:摘要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简介:大学生修养课怎样上,许多人一直在探讨,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几点想法。一、用情感的波澜去感染学生。大学生思想修养课的教学需要情感的氛围,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激动自己。学生们敞开心扉,喜欢倾听用心用情的诉说,而不是刻板语言的说教。我在上大学生修养课时,注意使身心进入角色,让情感这条纽带贯穿课堂始终,并把学生卷入感情的漩涡,在学生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二、用理性思维去提高学生。当代大学生是勤于思考的一代。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并不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有的甚至有逆反心理。我在授课时不仅仅使学生记住一些条框、结论,而且注重使学生了解掌握结论和答案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科学思维能力,交给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