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越南汉喃研究院合编,共25册,收录元明清时期越南使者汉文著作79种,其中途径湖南永州所作诗180余首,构成一组独特的专题诗,展现了从域外看潇湘的新视角。文章依照出使时间早晚和写作的先后次序,依次辑录整理并加注解。
简介:河西是承载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孔道,也是古代中国率先接受西方物质、精神文明的洗礼,融胡汉、东西文明为一体,日益开放、日益发展、日益繁荣的一个"特区"。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内聚性便是河西文化的鲜明品格。历代文人咏河西的诗词作品,便是河西历史生活、地域文化精神的生动记录,也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富有特色、独具魅力的篇章。《全唐诗》中边塞诗约有两千首,其中歌咏西北边塞的约占一千五百首,而涉及"河西"者分量最大。明清时期咏河西诗相对于唐边塞诗而言,又有其"青出于蓝而青于蓝"的独特品格。地域文化研究是中华文化研究探原析微不可或缺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域文化与文学或诗歌的关系,也是一个愈来愈受学界关注的研究课题。朱瑜章老师编选《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是具有开拓精神和深远意义的工作。
简介:1938年夏4月,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搬迁蒙自,结舍南湖之畔,群彦荟集,对开启地方人文,多所贡献。闻一多、朱自清及诸友生,有南湖诗社之建立。时以国土沦丧,中原洒血,陈寅恪先生感时恨别,因湖寄兴,有“风物长谊似旧京,荷花海子忆升平,桥边鬓影犹明灭,楼上歌声杂醉醒。南渡自应思往事,北归端恐待来生,黄河难塞黄金尽,日暮关山几万重”之咏叹。诸同学亦痛感国难深重,以清醒的现实头脑,深入地方考察,形诸笔端,反映当时社会。如历史系同学朱延辉先生,上个旧,下矿洞,写出《矿工哀》是描述矿工生活血泪斑斑的史诗,朱先生还到建水采风,异龙湖泛舟,写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之《建水杂咏竹技词》等,无不再现当时社会生活情景。为昌明地方文化,特探幽发微,补遗救失,讼诸于众,让同学明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早有先驱。领会“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意义。
简介:刘小文,男,1983年9月生,博士/博士后,副教授,现任湖南科技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植物保护(包括生物入侵与生物安全、现代农业高效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南华大学硕士生导师,湖南科技学院“英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人,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土壤消毒分会理事、湖南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湖南植物保护学会理事、湖南省昆虫学会理事、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评审专家、湖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省级专家、湖南省“三区”人才,永州市科技特派员,永州市科技专家,永州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
简介:《历代咏河西诗歌选注》以其反映河西地域文化的多元性、开放性、过渡性和内聚性等特征,而拥有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和学术价值.该书体现了编选者的文学思想,选诗视角独特,范围扩大,题解简明扼要,启人深思,注释严谨细致,时有新见.该书的出版为我省尤其是河西地区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增砖加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