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既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又有汉族等其他民族习俗在内的饮食文化习俗。壮族的饮食文化习俗具有三大特点:喜食糯米食品,喜食生腌酸辣,饮食礼俗丰富多彩。

  • 标签: 壮族 饮食文化 饮食习俗
  • 简介:广西隆安壮族悠久的稻作生产历史和以稻米为主食的食品结构,决定了他们的饮食习惯与稻作生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贯穿于日常生产生活、婚丧嫁娶及节日之中,还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酒文化。

  • 标签: 隆安壮族 稻作文化 饮食习俗
  • 简介:壮族仪式剪纸是壮族祭祀仪式活动中的重要物品,其题材内容乃基于人们对神仙体系的想象,具有简洁写实、稚拙粗犷、色彩主观、多维时空等艺术风格和视觉特征.通过田野考察,运用艺术人类学文化阐释的研究方法,从仪式剪纸的题材类型入手,探讨了壮族仪式剪纸的视觉特征,进而揭示其图像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

  • 标签: 壮族 仪式剪纸 视觉特质 文化表征
  • 简介:末伦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曲艺曲种之一。作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俗瑰宝,末伦具有显著的社会功能,在其流传地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在壮族传统社会,末伦是教育和模塑社会个体的"引导牌",是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的"教科书",是社会生活和心理本能的"缓解剂",也是传递信息和沟通心灵的"对话框"。

  • 标签: 末伦 壮族 社会功能
  • 简介:"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唱童灵》以及其附录部分《冬林的故事》最为典型。相比较而言,壮族的"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这类故事的最初形态,该故事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自身的尊严。这些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的和谐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标签: 弃老型故事 唱童灵 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 斗争精神
  • 简介:“末伦”《昭君和番》具有突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就艺术特色而言,它的修辞手法丰富高明,语言生动传神,文学想象浪漫奇特。在文化内涵方面,它的文本内容以歌唱对答的方式展开,展现了壮族“以歌代言”的文化传统。它的文本既具有浓郁的壮族文化气息,又具有丰富的汉族文化元素,是壮汉文化交融互荣的绝佳范本。

  • 标签: 壮族 “末伦” 《昭君和番》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 简介:在历史过程中,壮族形成了自己的糯米生产和消费的文化习俗,进而造就了独具风格的壮族糯食文化。通过对云南省河口县马多依下寨的田野调查成果和学界对于边疆民族糯食文化的研究成果,就云南省壮族的糯食品种、制作工艺、糯食消费和进食习俗做一初步的论述。

  • 标签: 壮族 糯食 习俗 饮食文化
  • 简介:【专家简介】黄桂秋(1957-),广西武鸣人,壮族。曾任广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副主任,现为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民族民间文化研究所所长,非特质文化遗产民俗传承研究中心负责人,民俗学、宗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 标签: 民间文化 生态保护区 专家 壮族 南宁 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