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早在“体育大纲”年代,对运动保健和新兴运动项目等体育知识的学习或介绍曾有“硬性”的室内学时规定。在如今现行的新《课标》中则没有具体规定,只是:“高中生在三年的体育学习中,必须修满11个学分,其中《田径》和《健康》教育专题为必修模块,每个模块18学时,修满得到1个学分……体育知识应与实践相联系,应穿插渗透进行……”--这其中提到的“体育知识”,是指与本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相关的内容,而对于高中生们急需了解的未开设的新兴体育项目或不熟知的或民间的、或奥运、体育时讯以及与体育有关的高考等方面的知识没有提及。目前,户外模块的田径必修和各种选项教学以及室内的《健康》专题教学开展良好,各省市一般都将《健康》模块的18学时分散安排在3个学年中,根据天气情况进行《健康》室内教学,即每学期2~4课时左右。在实际教学中,每学期有20~22周(约38~40节体育课时),除去《健康》模块的必修,由于天气原因所造成的室内课时还是有1~4节的剩余,有不少体育教师时常会自觉利用这些课时,应同学们的要求讲述有别于《健康》模块的体育知识。根据多年来我们对室内课时的记载及体育知识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在2011年的6月中旬,连云港市的4所高中(3所普高、1所职高)联合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课题《高中体育知识模块的设置及教学的实践性研究》,意在利用多余的室内课时进行体育系列的知识教学;设定《体育知识》选修模块,修满16~18学时即得到1个学分;通过各个年级的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一整套《体育知识》选修模块的教学体系。该课题于当年底获得批复并被立为省十二五中长期重点课题。一年多来,我们进行了有关此内容的大量实践及研究工作,在这里主要将我们所实践�
简介:中华武术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增进友谊、和谐关系等诸多功能,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价值和丰富民族精神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80年代初,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国门慢慢向世界打开,中华武术以其浓郁的民族性、观赏性和健身功能获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电影《少林寺》的热映,一股以少林拳为代表的中华武术热迅速席卷全球。少林武术也开始凭借其丰富的套路内容、朴实无华的运动特点以及'拳禅合一'的文化内涵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所喜爱。《少林与太极》杂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自创刊以来,坚持以挖掘整理、普及推广中原武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河南体育为办刊理念,在挖掘整理、探沉钩玄少林与太极武术文化典籍,为武学传人立传,为中国武学史研究与传承,为光大武德、增强中国武术文化的导向意识,为传统武术在新时期的创新与发展提出对策和思路,为中国武术走向世界等方面均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读者群,被世人誉为'一份具有较高声誉的武学期刊'。在少林武术的挖掘、传承、保护与发展的过程中,《少林与太极》杂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少林与太极》杂志在少林武术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及其作用的探讨,为《少林与太极》杂志积极应对网络媒体的冲击和同类杂志的竞争,突出少林和太极两拳特色,寻找新的办刊思路和运营模式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