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地处沙漠地区的蒙古,在长期驯驼、驭驼过程中创造和形成了驼文化体系,并孕育了赛驼运动。赛驼运动从古代早期的斗驼逐步发展为明清时期的野外赛驼,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场地赛驼等多种形式,内容不断丰富。其过程中的祭祀与仪式也充分体现了驼文化的内涵。赛驼在其发展、传承过程中,植根草原和游牧生产方式,依托特有的地理环境,在游牧文化中不断汲取养分,增强自身发展能力,发展成为诠释驼文化历史内涵和时代风貌的媒介。同时,它又反哺“驼文化”,为蒙古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 蒙古族 驼文化 赛驼运动
  • 简介:运用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咨询等方法,对蒙古聚居区域传统体育文化那达慕摔跤、赛马、射箭等的演进与发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这古老而又神奇的娱乐性、游艺性体育活动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显著性特征是竞技性强、组织性高、内容不断增加、富于民族特色。

  • 标签: 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 蒙古族 那达慕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布依、汉族高中生体质状况,为当地完善高中生体质健康政策提供基础依据。方法:根据《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对分层随机抽取的黔西南1800名汉族、布依高中生进行体质测试。结果:汉族男、女高中生的身高、体重显著高于布依,但BMI差异不显著。布依男、女高中生肺活量略高于汉族,而肺活量体重指数显著高于汉族;汉族男高中生的下肢爆发力和身体柔韧素质显著高于布依,其有氧耐力和上肢力量耐力素质显著低于布依;汉族女高中生的腰腹肌力量显著高于布依;其他身体素质指标上,汉族、布依女高中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布依女高中生的耐力素质较汉族更为集中均衡。

  • 标签: 黔西南 汉族 布依族 体质
  • 简介:应用体育人类学的方法论,借助田野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傈僳聚居村落的“刀杆节”仪式变迁进行个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傈僳的刀杆节仪式与宗教活动密切联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以“神圣”为主流或以“世俗”为主线;“神圣与世俗之间的通约”是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不竭内源动力。通过调查个案来管窥当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演进逻辑和变迁规律,对实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体育人类学 民族传统体育 刀杆节 仪式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田野调查法,对哈尼传统体育的传承困境和路径选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当前哈尼传统体育面临着涵化、发展方向不明确、参与主体流失及影响力缺乏的传承困境。针对传承困境应加强哈尼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工作和理论系统化构建:坚持以文化学的一般规律和原理为指路标,明确哈尼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走文化产业道路的优化路径:拓展哈尼传统体育的学校教育空间为传承与发展的路径选择。

  • 标签: 哈尼族 传统体育 传承困境 路径选择
  • 简介:目的:通过对哈尼学生25年来耐力素质的研究,为制定和修改学校体育工作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数理统计法对1985—2010年来,7-18岁年龄组哈尼(以下简称“7-18岁”)学生耐力素质的对比研究。结果:25年来,男生50米×8往返跑除8、9岁增减不明显外,其余年龄组增减明显,其每10年增减值为-2.34s(P〈0.01)、0.148s(P〈0.01)、0.256s(P〈0.01)、2.108s(P〈0.01)、2.34s(P〈0.01)、1.42s(P〈0.01)、0.98s(P〈0.01)、-2s(P〈0.01)、2.78s(P〈0.01)、1.088s(P〈0.01)、0.688s(P〈0.01)、-0.528s(P〈0.01)。女生50米X8往返跑除7、9岁增减差异显著外,7岁增长了6.45s(P〈0.01)、11岁下降了4.86s(P〈0.01),其余年龄组无增减差异;800米除15岁增长了5.41s(P〈0.01)外,其余年龄组增长差异不显著。结论:在体育政策的影响下,哈尼男、女生耐力素质除少数年龄组增长外,均处于停滞或持续下降状态。尤其男生的下降特别严重.女生则是停滞状态。

  • 标签: 学校体育 体育政策 学生耐力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对肃南裕固传统体育人口和参与行为进行抽样调查,探析社会结构变迁对传统体育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体育人口呈“多元性”,仍以男性为主,女性比例相对较低,其中在校学生参与比例增加,参与者以文化程度中等为主,年龄呈“驼峰型”分布特征。活动时间具有较强的节日性,活动内容与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紧密相连,活动场所的选择具有多样性。政府已成为传统体育比赛主要发起者、组织者,传统体育活动处于低层次实物消费阶段。

  • 标签: 牧区 传统体育 人口 裕固族 肃南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56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裕固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裕固聚居区中小学体育开课率高,但不规范;新课程标准实施率低。课余体育锻炼和课余运动竞赛开展良好,课余运动训练不系统;专职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年龄、职称结构不合理;兼职体育教师缺少必要的培养,教育教学水平不高;体育经费匮乏,缺少运动场地、器材。提出依据极少数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实际按学校配齐专职体育教师;民族传统体育与大众体育有机结合和谐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极少数少数民族学校体育等发展对策,旨在为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中小学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西北地区 裕固族聚居区 中小学体育 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查和分析法,对红河州体育旅游的现状和资源进行研究,红河州体育旅游已经起步,但存在着认识不足、资源利用率不高、资金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针对红河州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开发红河州体育旅游的方法和建议。

  • 标签: 红河州 体育旅游 发展
  • 简介:体育新课程中最大的亮点是给教师与学生一起开发教材的权力。通过对云南省德宏州景颇传统体育项目“目瑙纵歌”在新课标实施下作为新课程教学内容的可行性及其作用的论述,试图使其成为能体现出本地区、本学校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并更具适用性。

  • 标签: 目瑙纵歌 体育新课标 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校本教材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法,以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研究发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蕴含了族群建构中的宗教、信仰、习俗、历史记忆、行为模式等文化元素,还是族群文化的主要叙事方式和传递手段,对族群建构具有重要意义。其意义表现在:民族传统体育强化了族群的图腾信仰和亲祖意识;唤起族群的习俗情感和历史记忆;培育并传递族群的文化心理结构与行为模式。

  • 标签: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族群建构 文化意义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法及调查法,以怒江州傈僳弩弓制作工艺为例,客观呈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器材制作工艺的现状及面临的多重困境。研究旨在提升人们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意识,促进少数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有效保护。

  • 标签: 弩弓 制作工艺 现状 困境 傈僳族
  • 简介:<正>新中国成立以来,应友好国家的要求,我国援助建筑了一批体育场、馆。对发展受援国的体育事业,促进国际体育友好交往起到了积极作用,增进了与受援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从1966年起,至1982年止,我援外体育场、馆已落成交付使用的有六项。

  • 标签: 体育场 对外影响 交付使用 受援国 体育事业 国际体育
  • 简介:民国时期,叶贻铨筹建了第一个允许华人参与的跑马运动会--江湾跑马厅,但一个世纪过去了,现存的关于江湾跑马厅资料的记载寥寥无几,人们对江湾跑马厅的记忆也愈发模糊。为了重新唤起人们对江湾跑马厅的记忆,本文搜集各方资料,重考民国时期江湾跑马厅的面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江湾跑马厅进行描述:(1)江湾跑马厅的建造规模,包括其选址、占地面积、地面建筑工程等;(2)江湾跑马厅的营利情况,这部分主要通过跑马的日程安排、税收情况来间接地体现;(3)江湾跑马厅的最终结局,即江湾跑马厅的归属问题。从而让人们对当年的跑马经营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了解和认识。

  • 标签: 江湾跑马厅 民国 体育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