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4 个结果
  • 简介:在被归入“朦胧诗”的一代诗人中,北岛从一开始就是最为耀眼的一个,但或许也因此注定成为受成见侵害最深的一个。他的一些诗作80年代初被广泛争议,这是因为北岛诗作以冷峻的怀疑主义和强烈的否定和批判精神,深刻的陌生化意象与荒诞的生命体验,悖论式的情景和不羁的诗意表达,既使思想上比较开明的知识分子也使庸众和权力者感到震惊和不适。

  • 标签: 北岛 诗人 早期 80年代 批判精神 怀疑主义
  • 简介:文章在文献分析与学生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来华留学预科生汉语学习障碍问卷,在281名预科生中进行初测,通过对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与探索性因素分析后,保留了18个题目,包括师资障碍、二语障碍、信心障碍、时间障碍四个维度。复测样本包括302名预科生,验证性因素支持了问卷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1)学习障碍各维度中均分最高的是“二语障碍”,最低的是“师资障碍”;(2)预科生汉语学习障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龄、年级、母语、媒介语和专业方向差异。

  • 标签: 预科生 汉语学习 学习障碍
  • 简介:本研究基于大约1岁到2岁半的4名北京儿童、共计195次访问记录的语料,讨论了儿童对焦点副词(“又、也、还、只、才、就”)的习得。研究表明,焦点的词汇与句法标记发展不同步,副词是儿童早期标记焦点的最重要手段;添加性副词的习得情况要比限制性的好;部分焦点副词的辖域解读表现出主语或谓语倾向性;儿童对焦点副词的连用、焦点副词与其它逻辑词连用时在线性次序上的限制条件已表现出敏感;不同的儿童存在个体差异,但共性更为显著;成人用于标记焦点的副词并未都出现,表明焦点知识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标签: 儿童早期语言习得 焦点 副词
  • 简介: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以莱思的文本类型理论、弗米尔的目的论、曼特瑞的翻译行为理论、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为核心思想,强调文本目的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成功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的束缚,转而以实现原文的交际功能为中心,译者有权选择最适合实现译文预期功能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为应用文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俄汉应用文本之间的翻译提供了理论支撑,能够有效解决当前俄语应用翻译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 标签: 功能 翻译 理论
  • 简介:<正>量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丰富多彩,可它只能用在数词、代词和少数几个形容词、方位名词的后面,一般不可以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是个地地道道的“配角”。但这“配角”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旦选用得好,其修辞效果并不亚于动词和形容词。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在诗歌和散文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三两个量词的妙用,竟使文句神采流溢,甚至使整篇作品熠熠生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量词表意具体,应用广泛,具有多种修辞功能,在描写人物、事物、景物和抒发感情方面,表达效果贴切鲜明,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一、用量词作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形象,使有形的事物、景物更加鲜明、生动。例如:①一只小鸟从伞下掠过,拂一丝清新的诗意给我。林桂珍《雨之思》②多情绕雨后斜晖秀竹/莫名情思牵我肃然伫立/一粒自豪又在心头复苏

  • 标签: 量词 修辞功能 景物 表达效果 比喻 修辞效果
  • 简介:文章探讨量词“个”所标记的宾语的语法性质,并从使用频率、汉语的基本语序和主宾语的不对称等三个方面解释“个”发展出标记宾语功能的动因。

  • 标签: 宾语标记 离散性 有定性 话题化
  • 简介:本文通过调查一个儿童芊芊从1岁4个月到3岁3个月自然语言产出的语料,研究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的早期习得过程及其背后的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芊芊从1岁8个月到2岁6个月期间开始习得动力型情态动词,“会”最早习得,“敢”、“能”、“要”、“可以”和“肯”随后习得,情态动词的习得顺序与其使用频率之间存在部分相关性;(2)芊芊最早习得动力型情态“能力”意义,然后逐渐习得了“勇气”、“意愿”等意义,但却没有习得“善于做某事”和“有把握做某种判断”的意义,此外,早习得的情态意义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3)情态句的句型呈现逐渐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句法结构呈现逐渐复杂化的发展趋势;(4)影响动力型情态动词早期习得的因素,除了动力型情态动词自身的特征外,还与看护者的语言输入特征以及儿童心理理论水平有关。

  • 标签: 汉语动力型情态动词 早期习得 个案研究
  • 简介:早期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学前期儿童的阅读。可以说,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它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空间。研究表明:幼儿在3~6岁期间,是其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其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

  • 标签: 幼儿 早期阅读 关键时期 重要性
  • 简介:<正>§1量词表示后面名词的意义范畴、换句话说,量词体现着人们对名词所指事物的认知方式;哪些名词跟哪些特定的量词搭配,为社会和传统的认知方式所制约。同样,在具体的语境里,某一名词的前面,能否附加数量词或冠词,也决定于对在这个语境中的名词所持有的认知方式。英语语法书规定,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不受冠词修饰。但是实际情况却不然,物质名词和抽象名词通常也受冠词的修饰,这样的例子并不算少。如“Puttheflowerginthewater”。这说明,不伴有冠词的光杆儿名词只表示极为抽象的意义,而受冠词修饰就表示具体意义。比如日常我们看到的水,总是装入容器后,才是具有具体形象的水。汉语的“一杯水”、“一挑水”、“一井水”等也有类似的道理。father是幼儿使用的词语,而“thefather”则多为进入骄慢年令的儿女所使用。同样是是父亲,对父亲的认知方式却有所不同。有人说过,“每一个冠词的用法,都表明说话人对整个宇宙的态度”,这句话实在“说得妙”。语法就起着使这种态度得以形式化的作用。§2本文从名词如何得以实体化,个体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一个”(为了讨论的方便,把“一·量”结构都写做“一个”)的功能,并且同时考虑一下汉语名词的特点。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汉语的“一个”类似印欧语的?

  • 标签: 个体化 量词 认知方式 抽象名词 物质名词 冠词
  • 简介:从“名动分立”出发来说明汉语形式动词的功能遇到诸多问题,包括前后矛盾、循环论证、缺乏内在联系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摆脱印欧语的眼光,确立汉语“名动包含”的名动关系,按名词向动词“虚化”的程度不同将形式动词的功能确定为“增强谓语的陈述性和宾语的指称性”。这个功能定位简单统一,不仅能解决存在的问题,还能解释许多相关的现象。

  • 标签: 形式动词 名动包含 虚化 指称性 口语和书面语
  • 简介:距今一万年前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先後发生了水稻农业和种植粟、黍的旱地农业。大约五千年前後,出现了部分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同时出现了社会的分化,城堡蜂起,小国林立,神州出现文明的曙光。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上古时期,中华古代文明在物质、制度和精神诸方面都有高度发展,基本特质都已形成。以三代文明为主体、结合周围多个青铜文化的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奠立。春秋-战国是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变的时期,是社会政治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又是文化昌盛和学术思想特别活跃的时期。孔、孟、老、庄等大师辈出,灿若晨星。这个时期在文化上的成就不但对此後中华文明的发展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世界文明史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 标签: 中华文明 历史渊源 政治体制 考古工作
  • 简介:文章认为,由词性(或语法功能)不同导致词义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词义,可称之为“词的功能义”。词的功能义包含在词的“语法组合”的全部过程中,体现在诸多层面上:一是词的词性层面,即词性的变化(或兼类)对词义的影响;二是词的句法功能层面,即词充当句法成分的改变对词义的影响;三是词的组合搭配层面,即词的搭配关系对词义的影响。

  • 标签: 语义 语法 词的功能义 层次分析
  • 简介:泉州话“煞”字,读作[sua?~(32)],用得多且广,它可作副词用,可作代词用,也可作动词用,不管哪种词性,它都有较强的造句功能

  • 标签: 泉州话 “煞” 词性 功能
  • 简介:"就是"在句子中做连词、副词、助词和偏正短语,除了发挥语法功能,"就是"还起衔接语篇的作用,使语篇的语义更加连贯。文章从语篇衔接理论和逻辑连接理论着手,从共时和历时角度对"就是"的语篇衔接功能及其发生机制进行全面考察。

  • 标签: 就是 语篇衔接 逻辑连接 语义
  • 简介:为了广泛了解大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状况,切实加强大学写作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武汉大学“社会对写作人材需求与大学生写作障碍的调查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于2001—2002年选择武汉大学等四所高校文科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写作障碍”的问卷调查。问卷采用匿名回答方式,便于答卷者真实反映自己的情况和想法。调查收到问卷回答共计593份,其中有效的584份,具体结果如下:

  • 标签: 大学生 写作障碍 调查分析 写作教学 教育体制
  • 简介:本研究通过考察正常儿童和特殊语言障碍(SpecificLanguageImpairment,简称SLI)儿童“把”字句的习得情况发现,汉语普通话SLI儿童在习得“把”字句中存在语法缺损现象,具体表现为:(1)汉语SLI儿童在“把”字句产出、理解和模仿方面都不如年龄相当组儿童(Typically—DevelopingAgeMatchedChildren,简称TDA),但与语言能力相当组儿童(Typically-DevelopingYoungerChildren,简称TDY)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在三类不同述补结构的“把”字句产出、理解以及模仿方面,SLI儿童表现最好的是带结果补语的“把”字句,其次是趋向补语和处所补语,然而SLA儿童整体上的表现都不如TDA儿童。(3)在“把”字句中施事和受事的产出和理解上,TDA儿童表现得最好,其次是TDY和SLI儿童。

  • 标签: 汉语 特殊语言障碍 儿童 “把”字句 习得
  • 简介:“其中”的解说性连接功能具体表现为全部解说、择要解说和补充解说三种不同情形,并受到特定的句法分布和语义条件限制,附带有语用优化和信息预示等语用表现。“其中”在一些用例中还表现出功能扩展的迹象。

  • 标签: 其中 回指功能 解说性连接功能 语用表现
  • 简介:言说类动词较易发展为话题标记,言说类话题标记在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本文重点考察言说类话题标记“论2”。能够引入各类话题的“论2”已是一个成熟的专用话题标记。在语篇中,“论2”具有“分论”的话题标记功能,标引从不同方面对语篇话题进行说明的话题。“论2”一般不用于标引语篇话题,仅用于标引句内话题。“论2”的“分论”功能与其所在语篇的“对比”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分析言说类话题标记“论2”的特点、其所在语篇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能够窥探此类话题标记的些许规律性特征。

  • 标签: “论2” 言说类话题标记 话题标记功能 语篇特征
  • 简介:隐喻不仅是人类策略交际的重要语言资源,而且是实现策略社会交际不可或缺的语用策略。对于作为语用策略的隐喻——隐喻功能,学者们的探究基本上还是局限在隐喻的外显功能,隐喻的内隐功能和模糊功能还没有得到开发。该文把隐喻功能作为一个整体,从语用视角出发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分析隐喻意义、隐喻含意、隐喻影像、情感和非言语信息之间的关系,隐喻外显、内隐和模糊功能的运作机制得以揭示。

  • 标签: 语用 隐喻 外显 内隐 模糊 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