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前,首届仰光及周边地区汉语拼音培训在仰光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文化处王瑞青参赞、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领事部杨庆连主任、仰光汉语教师协会各理事、福星孔子课堂理事、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董事会各董事等参与了开训仪式。培训由仰光汉语教师协会与福星孔子课堂主办,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协办,福星孔子课堂江琪英教师主讲,福星孔子课堂教师们辅助。中国驻缅甸大使馆领事部杨庆连主任还为参训教师们讲课。开训仪式上,东方语言与商业中心曾圆香董事长致词,向嘉宾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大力支持培训的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表示衷心的感谢。曾圆香说:“仰光与周半地区的汉语教师们能够齐聚一堂参加汉语拼音培训,是大家迈向专业化的重要一步。今后还将开展内容丰富多采的各项培训,为广大的仰光及周边地区汉语教师提供更多自我提升的机会和相互交流的平台。”
简介:城市空间理论属于空间批评的一部分,文学与城市的双重构建关系让我们在文学文本中看到更加清晰的一个城市的意象。詹姆斯·乔伊斯是一代文学大师,他用毕生精力书写他的故乡都柏林,1914年他发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这十五篇短篇故事看似短小平淡,但展现了都柏林这座现代城市的状况和城市中人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在乔伊斯看来,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是畸形的:贫富的两极分化,因欲望而导致的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等等。文学中的城市是现实城市的影子,也是对现实城市的再现,本文拟运用城市空间理论,通过一系列城市中最典型的空间形象——窗户,房子,街道,花园,酒吧等对《都柏林人》中的《姐妹》《伊芙琳》《一小片阴云》三篇文章进行分析,从而一窥城市化对都柏林的影响,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部伟大的作品。
简介:文章对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中存在的第三空间及第三空间语言和文化现象进行介绍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国际汉语教学与传播的第三空间模式。这个模式建立在多元文化主义和民族相对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它将外语及第二语言教学与传播定位为跨文化交际第三空间中的教学和传播活动。也就是说,二语教学与文化传播不是孤立地发生在目的语文化空间中的,而是在第一空间(学生母语文化)和第二空间(目的语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第三空间中发生的一个渐进的过程。二语教学和文化传播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要帮助学习者建立第三空间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视角。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走出第一空间、单一空间视角的限制,通过对第二空间语言文化的了解与掌握,逐渐建立第三空间知识结构、思维方式与视角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