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首小诗只有十行,但在物我两融上,却给了人相当深的印象。这两融,既在“结果”,又在“过程”。一般说来,就诗而论,结果往往是苍白的,但《山》却有其力度:“人说你是大地/我是你的隆起”。印象更深的,还是“过程”:从“相遇”到“吻你”,在人们意料之中,但随之而至的“想抬起头/再仔
简介:针对很多学生怕写习作,教师怕教习作这一现象,尝试通过'习作教学情景化,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习作教学情意化,完善学生的生活认知''习作教学情趣化,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等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相信学生的智慧与创造力,这样的情智相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言语生命力,生发情感,让习作成为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简介:世变无涯,人生有限。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眉毛底下是眼睛,这是说,天下本来没有新鲜事,事实呢,倒也不尽然。抗战期间,郭沫若、洪升在重庆做五十大寿,称老称公,张恨水等一批资深报人极为惊讶,以为就年纪来说,似乎还不到时候。可是,正所谓“计划不如变化快”,在传媒极盛的今天,新新人类大行其道之际,文学界的心态年纪划分,早已圈地一样,圈出了全新的内容。我所瞩目的文章家伍立杨先生,在远未到不惑之年,却已被视为“老朽”、“遗老”,关心文坛时事的人,那就不免为之莞尔不已了。
简介:关于《荀子·成相篇》:"(伍子胥)刭而独鹿弃之江"中"独鹿"一词,学界历来歧说纷纭,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杨倞、王念孙的"属镂剑说"和蒋礼鸿的"‘鹿独(落拓)’倒文说"。本文对这两种说法进行了考辨,继而从梳理"独鹿"一词的词义系统、考察其所在的同源词族、以及史书中对伍子胥之死的记载这三个角度进行论证,指出此"独鹿"应该是指一种腹圆如壶状的革囊。
简介: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觉得很难完成的一件任务,也可以说是艰巨的任务。我们的老师常常为了一堂作文指导课,绞尽脑汁,精心去准备,而结果依然这样,学生的作文没有得到多大的提高。现在的学生看到作文就怕,就头痛,他们把写作当做负担,认为写作只是为了老师。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再按照老的一套训练模式'指导—作文—批改—讲评',我们应该转变观念,化大为小,把我们的作文写作融于阅读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这样慢慢地就会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作文并爱上作文。
简介:丁玲(1904--1986),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沙菲女士的日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
简介:王昭君是著名的历史人物,更是中国文学传播接受史上的著名人物,由此而构成了一种文化的现象。故当人们言说昭君之时,其实是需要作出分辨的:是历史的昭君,文学的昭君,还是文化的昭君。而这三种昭君的形成,揭示了昭君题材不仅在中国文学传播史上有着区别于其他题材的特殊意义,而且更具有一种文化研究的价值。
物我相融的小诗
情智相融,让习作成为乐事
文史探求的风月声光——读伍立杨《霜风与酒红》
《荀子·成相篇》“独鹿”新解
转变观念 化大为小——写作融于阅读教学之摸索
以诗相悼 以词相迎————鲁迅、毛泽东写给丁玲的诗词
昭君三相——昭君题材在中国文学传播史上的特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