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正>问(李朝霞):范馆长,谈到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候,许多人就认为是那种离奇古怪、让人看不懂的艺术,或认为是挑战人们审美和道德观念的艺术,这些年来,一些画廊、艺术机构多展出一些让大众无法认同的行为艺术、波普艺术、艳俗艺术等,这种情况造成大众对于当代艺术的误解。您作为一位著名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馆馆长、又在把中国的当代艺术展现给世界的中做了大量工作,您能否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评判当代艺术作品的优劣?

  • 标签: 当代艺术展 当代艺术作品 艺术语言 美术馆馆长 美术史论家 策展人
  • 简介:一月初的纽约非常冷,而我依然带着好心情赶赴曼哈顿.我和我的朋友赫尔曼一起,一直在寻找《黑道家族》巴士之旅的汇集点.这就是我一直计划着的新年短途旅行中的最精彩部分.我迷了这部剧7年.来自伦敦的同事激动地给我讲他新泽西的旅行.在车站迎接我们的是一个穿运动服戴棒球帽,顶着一头灰发的家伙.他把我们通过电话预定的票交给我们,并把我们介绍给导游.这位导游看上去非常面熟,后来他告诉我们他参演了这部剧里的一些小角色.

  • 标签: 电视文化 家族 曼哈顿 运动服 新泽西 旅行
  • 简介:中国新诗在经过2090年代的沉寂和冷清之后,在新世纪又逐渐升温,进入了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时期和一个多层次、多格局、多元审美的艺术空间。可以说,当下正是新诗诞生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比起2080年代的辉煌和繁荣,它多了一份理智和冷静;比起2090年代的萧条和寂寞,它又多了一份温度和热情。回顾过去的十年诗歌状况,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 标签: 21世纪 诗歌 20世纪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鲜花 罂粟
  • 简介:活着进入21──九十年代文化眺望毛峰如果说八十年代是中国文化的当代性开始觉醒的时期,那么九十年代则是这种当代性充分展现其令人瞠目的活力、令人扼腕的危机与令人鼓舞的前景的时期。九十年代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是长久隔绝于国际环境之外的中国文化人渴望与国际...

  • 标签: 九十年代 21世纪 行为艺术 音乐电 人文知识分子 装置艺术
  • 简介:诚如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所说:“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这个问题,首先要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审视……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①要想充分理解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意义及其深刻内涵,同样也必须放在“我国和世界发展大势中来”考察。

  • 标签: 文艺工作者 座谈会 习近平 中国文学 21世纪 历史
  • 简介:一、小说文体与叙事学的创新维度在进行小说解释时,解释者总是带着相对确定的小说观念进入作品,解释的先见是在小说认识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的.也就是说,解释者在感性或理性经验中确立了对小说文体和小说世界的基本性认识.

  • 标签: 中国小说 文体意识 小说观念 小说文体 叙事学 文学解释
  • 简介:本文对20西方先锋派理论进行了简要的历史性考察,着重讨论了先锋派理论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艺术形式问题、艺术的自主性问题,艺术与技术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力图说明先锋派是一个极为复杂矛盾的现象,但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下,先锋派及其理论往往展示的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在现代性状况下,先锋派及其理论都强调的是先锋派坚持高雅艺术传统、否定和批判现实的一面,而在后现代状况下,则更为关注先锋派的另一面,即先锋派与技术和市场的同谋关系,先锋派也由此被宣告终结了。本文的分析表明,由于商品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先锋派以艺术之名的反叛是终结了,但从文化政治的角度看,先锋派文化则可能随着各种边缘文化运动的掀起而找到自己存在的空间。

  • 标签: 先锋派 先锋派理论 现代性 艺术自主性 后现代性
  • 简介:20以来的河南文学中,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书写是一条潜隐的线索。中原浓郁的地域特色、严峻的生态现实,为河南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而河南作家观照天地万物的“诗心”,特别是一以贯之的以文学关怀来提升人的生存质量的使命感和担当意识,使他们在创作中表现出多层面多向度的“生态意识诉求”。从对自然美单纯的维护与赞颂到对生态整体和谐的倚重,从发自本能的融于自然的绿色之思到对理想生态家园的文化想象和理性构建,从对人类片面生存方式的生态批判,到以强烈的责任感为生态整体立言。

  • 标签: 生态意识 河南作家 20世纪 人与自然关系 生长 河南文学
  • 简介: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认识和探讨,可以说是20中国戏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其中,“歌舞”、“写意”、“程式”、“综合性”等概念和范畴的提出,从学术史的角度看,都有着不容忽视的理论意义。但这些概念和范畴同时也暴露了我们理论认识的局限和缺堪,何为中国戏剧艺术的根本特征至今犹是可引人深思的问题。

  • 标签: 20世纪 中国 戏剧艺术 艺术特征 述评 歌舞说
  • 简介:文学理论课是高校文科生必修科目之一,但由于课时有限,且理论本身比较枯燥,学生一直对此兴趣不大。本文试图以性别研究为例,说明将文学理论课与影视批评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的必要性,指出理论课实践性内容在加深学生理解、提高其鉴赏分析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20世纪西方文论 影视批评 性别研究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全球化”已经成为国际学界最显著的话题,有关全球化的研究和言论在汉语学界同样炙热。根据旅美学者刘康的观点,全球化是指冷战结束后跨国资本建立的所谓“世界新秩序”或“世界系统”,同时也指通讯技术以及“信息高速公路”所带来的文化全球化传播。更进一步,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四个层面把握其内涵。

  • 标签: 文化政治学 对话主义 21世纪 金惠敏 文化全球化 “信息高速公路”
  • 简介:现在人们多少将“作家”等同于“小说家”傅小平:十九卷长篇小说年编、二十卷散文随笔年编及七卷本中短篇小说年编的相继出版,读者大致可以藉此触摸到您立体而生动的精神形象.透过这些有着很大体量的作品,我的一个强烈感受是,您是有坚定价值观,有一贯的精神追求,且对此有充分阐释的作家.也因为此,当我试图从中找到一个入口,经由您关于文学、人生的既有思考再往里掘进时,我感觉是一次精神的历练和挑战.我首先想问的是,在您看来,某种恒定的价值观对于一个作家或写作者而言,有何特殊的重要性?您是否经历过思想危机,或怀疑过自己一贯持守的价值和信念?

  • 标签: 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 谈论 精神形象 中短篇小说 价值观
  • 简介:当代西方学术知识从20中后期出现了一种“空间转向”趋势,在这种趋势中形成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的空间观念,颠覆了传统空间观念中空间的从属性和同质性,空间成为事物存在的本体纬度,充满了异质性。20中后期的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是参与这种“空间转向”的重要组成。在当代空间视野下:文学空间自身就是现实空间的重要组成;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力量的呈现最终借助于对文本的多次、多重阐释;文学阐释和研究本身成为文学空间介入现实、批判现实的一种空间结构。

  • 标签: 空间理论 本体性 异质性 文学观念 文学研究
  • 简介:弱势民族文学在当代中国的译介,既是中国现代翻译文学史的延续,又在选择和评价上显示了与现代时期不尽相同的特点,它与西方强势文学相对应,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发挥了独特的文化功能。

  • 标签: 弱势民族文学 20世纪下半期 译介 影响
  • 简介:由古至今对《史记》的研究可谓“百家争鸣”,从未断绝。各朝各代对《史记》研究均有独到之处。在此通过重点介绍近代和2080年代《史记》代表学者和研究特点,对这两个时代的《史记》研究优缺点进行比较。《史记》成书至今已两千多年,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但对它的研究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后人不应停下对它探索的脚步。

  • 标签: 近代 20世纪80年 史记 研究
  • 简介:1860年代的俄国知识界对莎士比亚的态度有了一个大转变,文学的巨人竞不如一双耐用的皮靴,个中缘由值得探究。本文立足文学论争史料,结合俄国社会思想史背景,详尽分析了莎翁在俄国那一历史时期的命运。

  • 标签: 莎士比亚与俄国 1860年代
  • 简介:不难发现,在新时期文学发展的几十年来,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以后,我们的小说叙事形态之所以会不断发生衍变,西方思潮的侵入显然是促使变革发生的一个强大动力.而进一步考察又可发现,在小说叙事的衍变过程中,这种受到西方思潮的驱动而发生的变革,又常常是与对于传统的反思和创造绞结在一起的.

  • 标签: 小说叙事 新时期文学 思潮 衍变过程 嬗变 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