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史诗与长篇小说在巴赫金那里是并置的概念,二者分别对应卉代和现代重要的叙事文体,但是考察我国当前的创作,不难发现有一类长篇小说带有较显著的“史诗”特征。故而将其拈出,细细打量。所谓的“史诗型”长篇小说就是在宏阔的历史视野中,试图叙述“绝对的过去”,对现代中国转型的过程做出具体描述的作品。勉为其难定义而已,就此问题而言,其实按照直觉望文生义效果更佳。举例说,1990年代以来,《白鹿原》、《秦腔》、《笨花》等都是典型的“史诗型”长篇小说,具有史诗的“纪念碑志”的特征。但是,本文想探讨的是这批堪称中国长篇小说代表作的作品有哪些问题?同时想追问,“史诗型”长篇小说向何处去?
简介:摘要教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主导因素。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潜力与境界。处在这样一个知识日新月异、信息传递快捷的时代里,教育的理念、内容、手段与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急剧的变革,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教师扮演的只是一个知识传授者的角色,现如今,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体系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过去的这种教学方式早已不再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需要教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所以,顺应时代要求,打造学习型教师,已成为大势所趋。
简介:<正>释义学最初的形态是文献学、法律释义学和圣经诠释学,只作为人文科学的一门辅助学科。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和狄尔泰在19世纪把它作为人文科学的一般方法论和认识论原理引进哲学。到本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使其发生了根本转折,释义学便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问题变成本体论问题,释义不再是说明、考证、注释,而是要追问内在的意义。但是,系统地提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使其作为一门新哲学流派的是伽达默尔。他的《真理与方法》一书于1960年发表,标志着哲学释义学的诞生。他从存在哲学的本体论角度阐明了理解的历史性和语言性,把释义学经验归结为人的世界经验。伽达
简介:从史的角度来看,我国建国以来的儿童影片创作可以1981年6月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的建立、1984年12月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成立和1985年童牛奖的设立为分界分为萌发期和发展繁荣期。后者的繁荣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近十几年的创作数量远远地超过了前三十年的创作总量;第二,对儿童片这一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分出了幼儿(2—6岁)、狭义的儿童(7—11岁)、少年(12—16岁)三个不同的年龄段,并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适应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特点的影片。第三,题材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不仅涉及了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思想、学习、教育、心理、人际交往、家庭关系、师生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且还有不少革命历史和古
简介:与现实生活中的边缘地位相反,残疾人在影视作品中是颇受关注的一个焦点。从《阿甘正传》到《钢琴课》,从《第八日》到《我的左脚》,残疾题材历来就是各国导演青睐的题材,以残疾人作为叙事主角的影片也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大奖。进入20世纪以来,工业文明的发展与人际交流的程式化,使电影成为人类“集体感知”的对象,电影题材的选择往往承载着大众的某种文化想象。因此,某种题材的受青睐便不只是简单的题材重复问题,对这类题材的深入研究,往往能让我们窥见隐藏在光影之后的大众文化需求。一、残疾题材电影特质从表面上看,残疾题材似乎并不是通俗电影所需要的造梦原料,因为它与愉悦观众所需要的喜剧、性、暴力等甜蜜的陷阱相去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