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文艺思潮是一定时代和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现象。在社会大变革的年代里,文艺思潮往往与各种社会思潮激荡碰撞、交织互动、此消彼涨。文艺思潮受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的制约,怛它又有别于社会思潮和文化思潮。分析文艺思潮的波澜起伏、潮起潮落、发展流变,既可以从中洞察到文艺实践的具体情况及其走向,还可以弥补文艺编年、断代史研究之不足。为了推动对我国文艺思潮的分析研究,本刊开辟当代文艺思潮专栏,将用一年时间来讨论文艺思潮问题。这期,我们先发表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赵勇教授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梁鸿博士的三篇论述文艺思潮的文章,以飨读者。希望这个新设的栏目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关爱,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 标签: 文艺思潮 唯物史观 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思潮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简介:<正>由段若非主编的《当代思潮》杂志于今年2月20日创刊。创刊号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展开了揭露和批判。首篇评论员的文章《用四项基本原则指导和规范改革和开放》认为,全部问题的关键在于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自由化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文章简要地回

  • 标签: 当代思潮 新创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基本原则 规范改革 正确理解和把握
  • 简介:新世纪,应该意味着新的希望。可事实上,我们在文学思潮中没有看到呼唤希望的作品。上个世纪末曾经拨动过文坛心弦的理想主义思潮(以张承志的《心灵史》、史铁生的《务虚笔记》为代表)很快归于沉寂。新世纪伊始一度高涨的缅怀战争年代浪漫激情的思潮(例如都梁的《亮剑》、邓一光的《我是我的神》)常常是以悲剧结束的。还有那股引起过热烈争鸣的“底层关怀”的思潮(例如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阎连科的《丁庄梦》、

  • 标签: 文化思潮 《马嘶岭血案》 《务虚笔记》 《心灵史》 《丁庄梦》 文学思潮
  • 简介:社会思潮是审美文化的主要发展模式之一,是为社会审美思潮。社会思潮分为两种,一种建基于社会感性(社会心理)之上,另一种建基于社会理性(思想体系)之上。相比于后者,前者在空间上传播广远,在时间上却持续短暂。审美文化也分为两种,狭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感性显现中隐含的理性规范,广义的审美文化强调文化中的感性欢娱。狭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理性传播,形成建基于思想体系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广义的审美文化主要通过社会感性流行,形成建基于社会心理之上的社会审美思潮。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规律主要是由点到面、循环往复、偶然多变。把握了社会审美思潮的发展,也就把握了时代精神的脉搏。

  • 标签: 社会思潮 审美文化 社会审美思潮
  • 简介:近十几年来,"中国画的现状、前景,中国画的何去何从,再次成为国内美术界争论的焦点。但今天的争论是昨天争论的继续,回顾本世纪前期的争论状况,有助于对今天难分难解的问题作历史的清理"。本文试图通过对近现代"美术革命"思潮的分析来探究中国画的发展。

  • 标签: 美术 美术革命 思潮
  • 简介:<正>澳门是个小地方,地盘不及内地一些村。大陆之大,是无人怀疑的,大到一些人担心中国的崛起会给世界带来威胁。来到澳门已有一个月的时间,走在铺满舶来品的小路上,看着道路两旁别有风情的建筑,再迎着温暖的阳光,不免让人感到丝丝惬意,也不竟让人想到当年那个"明珠海上传星气,白玉河边看月光"的贸易港口。

  • 标签: 白玉河 道德缺失 经济发展 主观努力 社会环境 道德体系
  • 简介:<正>小论要从台湾社会各阶段的构造与性质的嬗变,探讨与之相应的台湾现、当代文学思潮的流变.促成这一尝试的原因,是此一小论的作者长年来有感于当前台湾文学理论界至今缺乏对于台湾社会做科学的自我认识的.由于战后台湾社会科学和文学理论完全受到

  • 标签: 台湾社会 独占资本 台湾文学 半殖民地 日帝 日本帝国主义
  • 简介:马来亚白话华文文学,简称马华新文学,从1919年受中国五·四文学运动的影响而诞生到1965年新、马分治,一直与中国文学关系密切(1965年之后,马华文学分为新加坡华文文学和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两支,并成为新、马两国文学的组成部分).中国文学的方方面面,大到文学思潮、文学运动,小到某个作家、某个作品,都对马华文学产生过影响.尤其是三十年代在中国文坛上盛极一时的左翼文学思潮,一度几乎成为马华文学现实主义精神的核心.本文将论述这一思潮对马华新文学的影响.

  • 标签: 马来亚华文文学 左翼文学 阶级意识 文学题材
  • 简介: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鲁迅是作为一个文学家而存在的,相比之下,鲁迅在思想上的建树却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与肯定。我们仔细研读鲁迅“弃医从文”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鲁迅是先成为思想家然后才成为文学家的。

  • 标签: “立人”思想 左翼文学思潮 鲁迅 观照 弃医从文 文学家
  • 简介:大宋的某个夜里,红烛高照,一对新人彼此凝视着,他们刚刚相见,馒一见钟情,都想穿越时空千重、划破红尘万丈,永远住到对方的心里,而他们四周飞舞着各种黑夜的小精灵,蚊子、蛾娘、蟀哥欢乐地围着这对抵足相偎绸缪缠绵的人打转,岁月静好啊……

  • 标签: 一见钟情 对方 欢乐
  • 简介:稍有理论敏感的人都会发现,在21世纪的这最初几年,文学批评界讨论得最多的不再是文学与形式的关系,而是文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无论是反思“纯文学”、辨析“文学性”,还是重提文学的“人民性”,它们背后都有相同或相似的理论关注点,即对1990年代后当代文学现实性的不足及文学精神的逐渐衰落进行深度思考,其中,现实主义理论被再次关注。相当多的核心期刊专门探讨“现实主义传统失落”或“现实如何重新主义”等问题,这些论文针对当代文学创作中所暴露的具体问题,分析现实主义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并希望以此作为使文学重返现实的途径。可以说,“重返现实主义”正在形成强大的理论呼唤,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格局和文学创作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某些批评者的文章中,“现实主义”被约等于“关注现实”,而非一种美学理论;在另外一些论者那里,现实主义则几乎成为一个道德问题。同时,也有学者或作家对这一理论现象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毫无意义的复古或对文学本质的悖反。在此意义上,本文将对“重返现实主义”的理论背景,所面临的美学困境及所隐含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作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 标签: 现实主义理论 当代文学 现实主义传统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美学理论
  • 简介:<正>王忍之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解放日报》90年2月17日)一文中指出:对已经提出来的自由化观点的批判,要连续不断地搞几年,不仅要写文章,出小册子,还要有专著,并且要体现到文科教材里面去。新教材应该体现科学性和革命性有机的统一,应该有战斗性。对种种错误观点的批判要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法。对于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自由化观点,要批判,

  • 标签: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理论观点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四项基本原则 不同方法 批判
  • 简介:那日送一位官员同时也是朋友荣升归来,酒力上涌之际,忽地就想出这个题目.信笔写来,倒也顺畅.只是写罢头脑清醒了,又有些担心,怕是写得不准不妥.遂给身边的文友看,他们说挺有意思,就这么着别改.我也就听了.

  • 标签: 地方官员 文人 文学
  • 简介:大约是在1984年冬,还在鲁北小城工作的我,偶然得到了一套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所著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在那些寒冷而常有大雪封门的记忆的冬夜,这部书给我带来了久违的兴奋和激动。我从未想到,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让人喜悦的学术著述,有如同文学作品一样带给人生命感奋和精神愉悦的文学史叙事。它所描述的青年德意志的文学群像,法国浪漫派激荡人心的文学故事,巴尔扎克式充满挫折又从未退缩过的传奇人生,

  • 标签: 文学思潮 个人记忆 中国当代 历史遗产 自序 修订
  • 简介:  在(见2009年2月号)这部小说里,雅兰以她一贯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现今时代里见怪不怪的故事.  中学英语教师沙翼好心帮助一个名叫蒯展鹏的后进生,却引起该生母亲的误解和骚扰,最后被迫从学校辞职.之后沙翼与父母一起经营佛品店,然而好景不长,佛品店遭受牵连而关门.再后来沙翼得到蒯展鹏父亲蒯新豪的慷慨帮助开起外贸服饰店.……

  • 标签: 城市纵欲 纵欲地方
  • 简介: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的呼声不绝于耳,几十年来也出现了许多新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包括几部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著作。刚刚出版的新著《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别具一格,运用现代性理论,在重新界定文学思潮概念的基础上,对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做了全新的叙述,从而为重写中国现代文学史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思潮史 “重写文学史” 南京大学出版社 杨春时 主编
  • 简介:一1945年台湾光复,重回睽违了51年的祖国大家庭,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台湾文学终于走上了再出发之路.三、五年内围绕着台湾新文学的重建、再出发,值得文学史记载的重要事项有:

  • 标签: 台湾文学 新文学思潮 艺术风格 《桥》 民族文化
  • 简介:<正>熊正良一直是寂寞的、不走运的作家。从80年代末到现在,此人踽踽独行,在他前边、后边和旁边,风云聚散,人事几度翻新。现在谈谈他为什么不走运。显而易见的理由是他写得太少,一个写得太少的作家差不多就是一个决心自我埋没的作家。作家的名字应该经常被看到,不管是在刊物的目录上还是在小报的花边新闻里。

  • 标签: 散文 文艺随笔 当代
  • 简介:在倡导“中国中心观”的名著《在中国发现历史》中,柯文(PaulA.Cohen)描述了美国中国学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地方性”转向——对现代中国历史的探讨从以整个国家为单位转向以某一地区为单位。作为该转向的一种代表性实践,在对三四十年代中共根据地的研究中,

  • 标签: 文艺生产 新中国 性问题 《在中国发现历史》 20世纪70年代 “中国中心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