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音乐教学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表现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和震撼人的心灵。被指是“直达人心”的教育。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世界。培养高尚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世界观。教师应抓住契机,把音乐形象通过演唱、表演、创编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等情感。《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升华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重塑。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方法好途径。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将德育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呢,笔者有一些体会与大家交流
简介: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当今世界上两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他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笔者在本文中将从两种教学法的历史、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阐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得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体态律动教学法的延续的结论,进而提出探索中国音乐教学法的发展趋向问题。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我国民族音乐研究已走过了三个阶段80多年历程,即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延安吕骥的《中国民间音乐研究提纲》和重庆国立音专“山歌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集体编著的《民族音乐学概论》为代表的第二阶段以及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以“南京会议”为起始标志的第三阶段。从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看,第一、二两个阶段的研究是“在大量搜集整理我国民间音乐作品的基础上,用西方音乐理论对这些作品进行形态学的分析,从而达到为音乐创作服务和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我们可以把它称为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方式”。第三个阶段由于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高厚永教授为首的一批音乐学者首先提出了“民族音乐学”的学科概念,所以可以称之为“民族音乐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