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9 个结果
  • 简介:一想到离婚两个字,把白草吓了一跳。先是四下看了看,看看是不是有人看到了她的想法。看到了四周没有人,有些放心了。再拍了拍自己的脑袋,使了一点劲,有些疼,说明它还是长在肩膀上。不过,这反倒让白草有些糊涂了,脑袋明明还是自己的,怎么会想到了那两个字呢?那两个字,可不是什么好字。不管啥时候,女人都不愿听到那两个字。只要听到了,也都会脸色发白,周身发寒,整个人会变成活不下去的样子。

  • 标签: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中国 文学欣赏
  • 简介:老兵高成刘勤在八一厂大院里,不时能遇见高成。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曾在银幕上留下了一个个闪烁着时代光彩的鲜活形象,如《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上甘岭》中的张连长,《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闪闪的红星》中的宋大爹……或许是这些形象给人的记忆太深刻...

  • 标签: 高宝 上甘岭 《狼牙山五壮士》 抗美援朝战争 卫生员 五六十年代
  • 简介:也许,每一个女子生来就有一个梦。梦里的他迎风而立,衣袂翩翩;梦里的他眼眸清明,笑容儒雅;梦里的他长身玉立,笔墨挥洒……也许,每一个才子同样有着一个梦。梦里的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梦里的她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梦里的她一颦一笑,顾盼生辉……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墨是中国书画不可缺少的用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已经有墨的生产和使用了。近年从湖北云梦出土的秦代墨块,南京老虎山出土的晋代墨块就是证明。最有名的徽墨创始于南唐,相传奚超、奚廷珪父子避乱到江南,定居于歙州新安,总结了易水制墨之法,制成的奚氏香墨。父子二人也因此受到南唐后主李煜的特别赏识,

  • 标签: 湖北云梦 南唐后主李煜 香墨 奚廷珪 中国书画 赐姓
  • 简介:象其他民族一样,彝族也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彝家人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歌,他们常常以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意,以歌来引导行动,以歌来描绘和憧憬未来,寄托着崇高的理想和深情的愿望。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展示了彝族人民的心里世界。王光荣先生的《彝族歌谣探

  • 标签: 王光荣 家人生活 生活歌 蒙古族民歌 汉族民歌 四句头
  • 简介:深圳罗湖海关,一个30来岁的少妇一手牵着加拿大籍的丈夫、一手拉着女儿走过验证大厅。她和女儿将随丈夫到加拿大首都温哥华去永久定居。温哥华曾经是她梦回萦绕的地方,那里有过她的希望,也是她的伤心地。如今,她是怀着一颗平常心前往那里。她回头看看祖国,再望望蓝天,觉得中国和加拿大近在咫尺。

  • 标签: 丁亮 梦回 穷得叮当响 去问 日思夜想 就这样
  • 简介:<正>何其芳(1912.2.5——1977.7.24),生于四川省万县.当他“还是封建家庭里的小孩子的时候,就在那些迟迟的日影爬过墙壁,孤独的夜鸟飞鸣在天空的私塾的日子里,文学,自然也只能是封建社会的文学,就走到(他)的生活里来了.它好像是无边的黑暗里闪耀着惨白的光辉的灯火.”然而,当时他“既然不懂得就是那种不满意的寂寞的日子也是建筑在对于别人的劳动剥削上,自然更不可能辨别那些封建的文学的有害方面”.1929年到上海人吴淞中国公学预科.1930年

  • 标签: 何其芳现象 中国新诗 《预言》 《夜歌》 作品 卞之琳
  • 简介:清学同志是我区著名的一位部队作家。他不仅是一位祖国的好军人,16岁起即参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丰功,而且是一位优秀的作家,50年来,出版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古人赞扬能文能武者为“上马杀敌,下马草露布”,清学同志文武双全,两面开弓,他其实又何止能“草露布”(起草文件),更擅长于写小说,而且是质量很高的小说。这,至少在我所认识的革命军人中,是第一人了。最近,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读了清学同志的《燕赵少年》和《咱这有个傻全》二书。我一边读,一边时而情不自禁发出会心的微笑,时而感动得热泪盈眶,不能自已。读完之后,我心潮似海,热浪翻滚,为作品中人物及事件所深深吸引,心里说:“这样好的主人公,这样好的小说!”在以上两本书中,我想主要谈谈《燕赵少年》。这是清学同志所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从作者一出生写起,写到他16岁参军。“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成年人固然如此,即使是少年儿童,必定也智勇过人,不同凡响。果然如此,本书主人公赵飞雪幼年丧母,饱受后母虐

  • 标签: 清学 草露 燕赵 起草文件 马草 大金牙
  • 简介: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顺义文化馆创办文学内刊《无名花》。那期间,我在文化馆打工,参与了编辑工作。创刊号发行后,立即就有不少业余作者跑到文化馆。跑得最勤的,就是王克臣,踢破门槛子。因此,我们混得很熟。1981年秋,我和编辑部的梁辉正为《无名花》缺少小说稿子犯难,忽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的那头询问顺义的王克臣,最后说,他寄来的短篇小说《南瓜王》,将被下一期《中国通俗文艺》采用。我和梁辉得知这个消息,立即骑着自行车,飞到望泉寺村。推开王克臣家的栅栏门,院里屋内空空如也。

  • 标签: 王克臣 瓜王 宝辉 中国通俗文艺 业余作者 乡土作家
  • 简介:《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创刊于2011年6月2日。办刊宗旨即为“三提倡、三反对”:“倡导真实、真诚和自由、锐利的诚意批评。反对谩骂式的人身攻击:倡导‘靶标’精准、精到的及物批评,反对不及物的泛泛而论;倡导轻松、幽默、透彻的个性批评,反对故作高深、艰涩难懂的‘学院体’。”亦可概括为六个字:“真诚、善意、锐利”。

  • 标签: 新批评 学报 办刊宗旨 人身攻击 不及物 真诚
  • 简介:强婚变,赚足了人们的眼球。这事暂且搁置一边。说点温暖的话题吧:冯小刚与王强之间那种施恩、报恩的浓浓情意,让圈里圈外的人都感动。当年王强被冯小刚慧眼相中,出演《天下无贼》中的"傻根",一炮而红。说冯小刚是王强的恩人一点也不为过,王强也完全认可。然而,王强成名后,冯小刚却很后悔,一直在想办法改变什么,这是为什么?

  • 标签: 王宝强 冯小刚 徐帆 圈里圈外 天下无贼 一炮而红
  • 简介:新旧世纪交替之际,学术史研究总成为学界的热点和亮点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文学界也陆续出现阶段性、个案性的学术史研究著作:如陈众议主编的《当代中国外国文学研究(1949-2009)》、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主编的《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陈建华的《中国俄苏文学研究史论》、叶隽的《德语文学研究与现代中国》等,然而能系统全面地总结、反思、预测中国外国文学学术史的著作尚未出现。针对这一现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的学术历程》(12)应运而生了。

  • 标签: 外国文学研究 当代中国 学术历程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可能性 多元化
  • 简介:  一、科技情报所  重庆就这样在热中拼出性命,腾空而起,重叠、挤压、喘着粗气.它的惊心动魄激发了我们的视线,也抹杀了我们的视线.在那些错综复杂的黑暗小巷和险要的石砌阶梯的曲折里,这城市塞满了咳嗽的空气、抽筋的金属、喧嚣的潮湿、狭路相逢的尴尬、可笑而绝望的公共汽车,以及汽车里易于勃起的热情性器、红色的冲锋的迷宫,难以上青天的疯狂,重庆的本质就是赤裸!诗歌也赤裸着它那密密麻麻的神经和无比尖锐的触觉.诗歌之针一刻不停,刺穿灰雾紧锁的窗户,直刺进我们的居室、办公室、脸或眼角.学田湾、大田湾、陈家湾、猪市坝、沙坪坝、李子坝、烈士墓、渣滓洞、杨家坪被逼进细窄滚烫的梯坎,在黑铁般陡峭的梯坎边上吐露恐怖壮丽的诗之长舌.……

  • 标签: 左边毛泽东 抒情诗人 时代抒情
  • 简介:何为“东亚”,历来众说纷纭。而以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的最狭义限定与西嶋定生(1919-1998)的“东亚世界”说最广为学界所接受。历史上以中国、朝鲜、琉球、越南及日本为代表的东亚诸国以汉字及儒学为纽带,联结成一个文化的整体,是为东亚文化圈。伴随着当前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与国际交流形式多样化的讲稗.

  • 标签: “东亚” 书籍之路 东亚文化圈 标书 主编 王勇
  • 简介:  人之一生,春夏秋冬.从重庆到广州,又从广州回四川,再从成都往江南到南京,我所生活和工作过的这些城市,竟如此巧地与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走向命中相连.中国当代诗歌自1978年肇始至今已有30年了,在这30年的时间里,诗歌风水可谓变动不居而又高潮迭起:先是北京今天派以其英雄之姿隆重登场(1978-1985);接着这股气脉被四川接引,很快,川人就以巫气取而代之,并迅猛地在中国诗歌版图上形成另一格局(1985-1992);再接下来,诗歌风水又往东移,而后抵达江南这片锦绣明媚的大地.江南诗人终得以将万古常青的灵气突显并为我们供献出另一幅迥然不同的画面.……

  • 标签: 之后诗歌 左边毛泽东 抒情诗人
  • 简介:中国的小说,在唐前基本上是属于民间文学的范畴,而非文人创作。文人只是如实记录而少加工。《汉书·艺文志》日:“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间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

  • 标签: 六朝志怪小说 《搜神记》 理想化 干宝 色彩 文人创作
  • 简介:近年来,书籍的物质文化特性在西方学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书籍怎样被生产出来,是通过人工手抄还是机器印刷,又经过哪些流通环节,书商和消费者在这些环节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读者以何种方式阅读它们,不同的书籍生产制作方式又如何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这些问题催生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书籍史"。

  • 标签: 生产制作 宇文所安 诗歌写作 印刷文化 孙康宜 文学实践
  • 简介:随着《中国诗歌通史》①各卷本的出版,少数民族文学史书写又一次在诗歌领域完成了自身的实践。尽管,结合笔者参与的《中国诗歌通史·当代》“80、90年代”部分的写作情况来看,这并不是一次完整意义上的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但其仍然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个案”,来具体探究少数民族文学的当代史写作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而为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提供某些经验乃至建设性的意见。

  • 标签: 少数民族文学 中国诗歌 写作问题 90年代 当代史 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