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定义及其特征的讨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戏剧家的剧本创作。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在诸多方面符合亚里士多德悲剧观,然而他的第五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却有别于西方悲剧而呈现出某些类似中国戏曲的特点。本文将以《诗学》中有关悲剧理论为例,阐释《罗密欧与朱丽叶》独特的悲剧效果。
简介:我的学术历程是从研究占代文论,进而研究比较诗学和比较文学的。在研究占代文论、比较诗学及比较文学的每一个阶段,我都深切感受到一个巨大的困惑,即:中国古代文论的确博大精深,极有理论价值,但在现当代中国却成了博物馆里的秦砖汉瓦,成了学者案头的故纸堆。作为理论,它不但无法参与现当代文学与文论的言说,甚至无法表述自身。而学界只能借用西方的理论来研究“凤骨”、“意境”、“文气”。例如用“内容与形式”来研究“风骨”,将“风骨”解说得面目全非:有人认为“风”是内容,“骨”是形式,有的反过来,
简介:<正>90年代已经经过了近五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形态与走向似已日渐清晰。“后新时期”/“新时期”间的差异与断裂已随着市场化与消费化的转型而越来越为人们所深识。文化及对文化进行阐释的“知识”都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变。这里既有如电视肥皂剧、卡拉OK、MTV、流行小说这样的新的大众文化走向的呈现,也有如“后殖民”及“后现代”的论争这样的高层文化对话的表征,但它们都共同标识着一个巨大的文化的地壳运动的生成。五年来的文化发展进程既是“冷战后”新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多重矛盾的投射,又是我们本土文化的复杂运作的结果。尽管人们对“后新时期”的概念仍存有争议,但似乎任何人都已无意和无法否认一个巨大的文化转型的到来;尽管人们对这一转型进行了种种不同的阐释,但我们已告别了80年代的话语则是广泛的共识。“后新时期”业已成为当下文化阐释的关键代码,成为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