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对江波同志的散文作品并不陌生,早在十年前编《散文》月刊时即读到他的散文稿,但在这次通读了他的《涛声集》和《回声集》及其他散文作品后,又有了进步的了解与领悟.在这以前,从他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感情、对革命传统的深沉怀恋和挚爱,贴近时代、呼唤生活中的真善美等强烈意向是很有印象的,而现在则又看到了他那细致绵密的情思,非同凡俗的艺术感受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笔路.所有这些,均应视为作为个散文家必不可少的可贵的特质.

  • 标签: 散文情感 《涛声集》 散文家 散文作品 散文创作 笔路
  • 简介:摘要“中庸”作为儒家思想为人处世、个人修养的重要思想方式和个人要求,广泛而长期的影响着中国伦理学思想,而与此同时,在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出人意料的提出了与儒家极为相似的“中道”(注此处名称作为亚氏与儒家的区分,下同。)思想,这是否也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 标签: 儒家 亚氏 中庸(中道)
  • 简介:在哲学理论上,王阳明以良知释知行本体,从知行合走向致良知,同时将万物体思想的根基诉诸致良知之学,即他用致良知作为其心学思想之核心,通贯知行合与万物体。这种理论的架构及推演与王阳明治理思想的内在逻辑体相连、密不可分,具体表现为:"治天"的关键在于"治心""治世",其中,"治世"又可以转化为"治心",由"治心"可以达到对自然、社会的治理。三者之中,"治心"是核心,是主导。

  • 标签: 王阳明 治世 治心 治天 逻辑统一
  • 简介:  简洁不是简单.简单,有可能是贫乏或单薄,甚至有可能是可怜巴巴的寒酸.简单,如同枯树枝子,只能够用来烧火,别无他用.简洁也不是我们传统意思上艰苦朴素中的朴素.朴素,当然也是种很好的品质,但朴素很可能是洗旧的衣服,被阳光晒得发白而缺少了应该具有的色彩.……

  • 标签: 最美生活 简洁最美
  • 简介: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关注中国的当下现实,我们就会发现,如今社会,审美价值观念已经走向多元,审美活动方式也日益多样,人的审美关系更是丰富复杂。如果无视中国当下现实的审美现象,不作新的探索,恐怕很难建构中国的当代美学。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

  • 标签: “美的规律” 马克思主义美学 诗意地栖居 中国美学 西方美学 马克思恩格斯
  • 简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需要多学科、多部门共同研究,并协力贯彻落实。这次由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社会科学院、市文联、市作协联合举办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理论讨论会,就是根据这样个指导思想而组织的。今天我们围绕中央提倡的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问题展开的讨论,批判了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中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 标签: 民族优秀文化 指导思想 社联 社会主义新文化 传统文化基础 文化生活
  • 简介: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感的关系问题,是文艺界个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抵制资产阶级自由化对文艺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创作必须自由,这是马克思主义所肯定并倡导的问题。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文艺的过程中,也历来重视创作自由。诚然,在段时期里,尤其是“文革十”年中,艺术规律得不到遵循,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受到许多“左”的禁锢,创作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纠正了“左”的、包括文艺方面“左”的错误,进步重申和倡导了创作自由。邓小平同志在第四次文代会上,重新强调了列宁的“在文学事业中,绝对必须保证有个人创造性和个人爱好的广阔天地,有思想和幻想、形式和内容的广阔天地”这

  • 标签: 创作自由 “左”的错误 资产阶级自由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 创作思想 思想解放
  • 简介:上个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派理论家艾伦·退特将“张力”概念运用于诗歌语义批评中,之后经过该派不同学者的引申和发挥,逐步将“张力”这对诗歌文本语言特点进行理论概括的概念提升为“张力实质”,并推而广之到对文本诸多既矛盾对立又相互联系、统一的辩证关系进行揭示,

  • 标签: “张力” 小说 诗歌文本 概念运用 新批评派 40年代
  • 简介:摘要当下,舞蹈作为肢体语言传达思想的视觉艺术,其运行机制、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已发生转变,受此影响,现代舞蹈审美已发生巨大转向。通过分析时代思想的转变,视觉技术的发展,全球化的冲击等方面对舞蹈审美转向的影响,理清其转向内因,探究在此转向下舞蹈的发展途径。

  • 标签:
  • 简介:近些年来“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范式逐渐成为探究的话题,虽然系统研究者不多而且滞后于其它学科,但将视野从客体转向主体及其研究模式毕竟是逐渐深入的体现。必须指出的是,不少探讨仍旧囿于既有的文学史观视野,对方法论、思维模式、参照系统等探究的学术史意义缺少充分的认识和理论自觉。这其中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年)中提出的“范式”(paradigm)理论影响较大,学者们在借鉴时虽能注意到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不同,但对其内在缺陷认识不足。“范式”理论把研究的重点从知识体系转向研究主体,注意到了范式选择的社会性,强调研究不能脱离研究史以及段时期内研究的稳定性和内在制约性。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研究范式 内在统一性 《科学革命的结构》 “范式”理论 参照系统
  • 简介:四川丹巴莫洛村莫洛村位于成都以西345公里的横断山脉中的丹巴嘉绒藏区,鲜为人知。嘉绒的意思是女王的河谷。这里古时是东女国,国王是个丹巴美女,现在“美人谷”的藏族美女便有女王的血统。东女国古都遗址就在丹巴中路乡。

  • 标签: 乡村 中国 嘉绒藏区 东女国 丹巴 女王
  • 简介:美是什么?这是个古老的问题,也是美学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在解决这问题时,由于语用中命名和指称的混乱,从而给出的答案并非是美,而是美的东西或者美的属性。本文的目的在于清理"美是什么"这问题所涉及命名和指称关系问题,并从柏拉图所在的历史语境明确"美本身"概念的指称对象及形成过程。本文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提出"美"的指称难题及其原因;2.从指称理论的角度,探究"美"作为名词的特殊性质以及认识美的方法;3.从古希腊的历史语境明确美所指称的对象。本文认为,在古希腊语境中,美指称的是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出神经验,经由柏拉图的哲学改造,它被表述为由纯粹形式构成的理念。

  • 标签: 命名 指称 出神
  • 简介:美是真和善的凝聚和统一──读《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何祚庥(本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战斗的著作今天来参加《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编辑部等单位主办的关于谷方同志的《主体性哲学与文化问题》的著作的研讨会,深感这研讨会开得很有意义。首先,这本书是本战斗的...

  • 标签: 主体性哲学 主体性原则 文化问题 实践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主观唯心主义
  • 简介:<正>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是个流派迭出、异彩纷呈的时期,面对这乱花迷眼的当代诗坛,作为名诗人,至关重要的是在诗歌发展的多元格局中富有清醒的审视能力,从而形成自觉的艺术选择。黑龙江省著名诗人中流,是与新中国同成长起来的老辈诗人,其五、六十年代的诗

  • 标签: 诗歌意象 抒情主人公 中流 建筑美 音乐美感 诗歌美学
  • 简介:审美制度是在审美人类学核心概念之,是在近几年的学术实践中提出来的个新概念。审美制度是审美人类学对人类学和后现代美学思潮的学术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与现代美学不同,审美人类学认识到美和艺术问题的复杂性,把审美活动重新置于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研究审美活动与政治、经济、伦理、意识形态的复杂关系。由此,审美制度研究直接解构了现代美学的审美自律观念,走出审美的象牙塔,显示出特有的美学价值。

  • 标签: 审美制度 象牙塔 审美人类学 社会文化语境 现代美学 审美活动
  • 简介:西方的文艺复兴如同中国的汉末六朝,尽管社会片混乱,政权更迭频繁,但在精神上却是个极自由、极辉煌的时代。在这场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中,走在最前端的是“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意大利。从中世纪晚期开始,文艺复兴的先兆就已经在这里酝酿。但它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是在15、16世纪。

  • 标签: 汉末 人性美 文艺复兴 六朝 思想文化运动 酝酿
  • 简介:萧红、迟子建同样从片苍茫的北国走来,同样以别样的女性书写在文坛摇曳生姿,虽然她们之间相隔了五六十年波涛汹涌的岁月,但缪斯女神仍把这两位黑土地的女儿紧紧联系在起。对于萧红与迟子建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评论界常常从乡土意识、地域文化、女性叙述、儿童视角等角度切入分析。也有人注意到了两位女作家都以“越轨的笔致”描写了大量的死亡,但这方面的论述相对薄弱,而且主要是对萧红、迟子建死亡书写的不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尚未深入到文化层面进行拓展研究。

  • 标签: 死亡书写 迟子建 萧红 比照 女性书写 乡土意识
  • 简介:民间审美在20世纪文学现代性转化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以汪曾祺194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个案,分析论证其早期审美意识的民间性生成是决定其现代主义选择和认同的根本性因素。

  • 标签: 汪曾祺 民间审美 现代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