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端午节,也是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渡河节”。这一天,在三里镇汇水河畔,成千上万的群众自发在这里举行“渡河”放渡活动,把“渡河”放到水里,让它顺水漂流而下,寄托人们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求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 标签: 上林县 渡河 中国传统 三里镇 端午节
  • 简介:<正>水雾弥漫的码头,在渡轮上,女孩一身就走了。清水一样的面容只留下潋滟波光的影子。这是翻读一本书时想起的文字。书写的是路遇。这是旅途中常有的情景: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留下深刻的记忆。一座城市的缘分有时也是这样,突然相遇,你还没有明白过来,车子就把你带离了现场。意大利萨沃那对于我就是这样一个城市。下午从比萨出发,沿着地中海往摩纳哥走,海一会儿从山谷中闪现,那翠绿山谷里大都藏着一个个小镇,两边山坡上布满红屋顶的小楼,南欧的房屋不像西欧和北欧,越往北走,坡屋顶越陡,夸张的大屋顶要开多排窗户,颜色也从

  • 标签: 坡屋顶 一本 美国朋友 往前走 橘黄色 就这样
  • 简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玉壶"一词所指,当今学术界意见不一,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喻月,一是喻灯。通过对周密所辑《武林旧事》"元夕""灯品"的解读,可知,以"玉壶"比喻上元节各色灯品为最佳释义。

  • 标签: 辛弃疾 上元节 《武林旧事》 灯品
  • 简介:高大瘦削、肩胛略弯、面孔象用岩石雕刻出来的老人,孤零零、石塔般地伫立在布满石头的土地上,看着亲人们一个个地离去(《榆树下的欲望》)。一个身着黑色衣裙、表情漠然、举止僵硬的年青女人摈弃了阳光和鲜花,走进了窗户紧闭,亡灵作祟的旧宅,开始自我幽禁的生活(《悲悼》)。

  • 标签: 悲剧人物 性格 欲望 尤金·奥尼尔 表现主义戏剧 观众
  • 简介:雅斯娜的看似一部充满牢骚的独白小说,其实牢骚是表面,深藏在其背后的是老人的孤独与无奈,更深一层则是对当代消费社会的顺应潮流者的生活态度的批判以及对他们的肤浅乐观的质疑.

  • 标签: 独白的功能 暮年的忧郁 消费社会 质疑乐观
  • 简介:本文通过臧僖伯和石碏两个人窥探先秦鲁隐时期忠臣的精神气质。《左传》中记载了鲁隐在位十一年的历史,透过记载,似乎能跨越千年感受他们对国家的忠诚,分析出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 标签: 臧僖伯 石碏 直言进谏 大义灭亲
  • 简介:本文以被尊为"垮掉"的为对象,通过对小说主人狄安·莫里亚蒂的研究,阐明了"垮掉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屡遭忽视的方面,那就是:面对生存的悲剧性,人应该超越悲剧,去感知生命.

  • 标签: 《在路上》 主人公 小说 悲剧性 《圣经》 超越
  • 简介:学界对于阿Q的悲剧,往往关注其精神胜利法、国民劣根性等等方面,而关于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甚少论及,本文认为重复、突、阻缓是鲁迅对阿Q悲剧的处理方式,值得深入探讨。

  • 标签: 重复 突转 阻缓 《阿Q正传》
  • 简介: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与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两首七律,可以说是两位贬谪诗人人生历程中最痛苦的经历记录,蚌病成珠,痛苦的咸泪变成了晶莹剔透的珍珠。很少有人将这两首名作进行比较赏析,因为虽然两首诗创作背景相似,体裁相同,都能代表两位诗人的成就,但是在诗歌史上两首诗的价值是不同的,

  • 标签: 比较赏析 柳宗元 诗人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悲愤
  • 简介:《呼啸山庄》因其“神秘莫测”的主题以及主人之间扑朔迷离的爱恨情仇一直饱受争议。而精神分析学理论尤其是拉康的镜像理论和身份认同理论有助于理解小说和人物,但是在学界从该视角对小说进行研究的却并不多。本文拟通过身份认同视角对主人希刺克厉夫和凯瑟琳的关系进行解析,解读男女主人的爱恨缘由及其言行表现,并进一步揭示女作家的爱情观。在勃朗特看来,唯有死才能让羁旅在生之地的爱人们得到重生,回到互为彼此的状态中去。如果此生无法相聚,那么死后就能实现,这是女作家为男女主人公设定的救赎之路。

  • 标签: 《呼啸山庄》 身份认同 精神分析 希刺克厉夫 凯瑟林
  • 简介:通过对古辞《无渡河》与刘孝威拟作的语言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古辞集中体现了原始思维中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关系,这种强烈的对立冲突在刘孝威的拟作中通过隐喻性语言和二元对立结构的转换而得到折中化,并最终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生与死的对立。

  • 标签: 《公无渡河》 语言结构 乐府 拟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