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3 个结果
  • 简介:当人大出版社要我为斯蒂茨的《经济学》最新中文版写个简要书评的时候,我便在电话中欣然接受了这一富有挑战性的写作任务。这并非为了某些特殊的奢求,也绝非为了要与这位名声显赫的诺奖经济学家沾上点边,只是为了图报数年前阅读斯氏第一版《经济学》时的那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这些年来,很难再读到当时读书时的那种自我陶醉的意境了。因此,此时的图味变成无穷的激扬。

  • 标签: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家 写作任务 中文版 出版社
  • 简介:意大利画家何塞·瓦拉(JoseGuevara)1926年生于西班牙韦尔瓦省普韦布洛德古茨曼,曾就读于韦尔瓦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结束后,由于不堪忍受佛朗哥政权的独裁统治和对当时西班牙文化的停滞状态不满,而同几名革新人士移居法国、美国和南美洲。瓦拉移居南美州时,

  • 标签: 格瓦拉 意大利 画家 专科学校 独裁统治 西班牙
  • 简介:<正>他们老是问我,前不久,万灵节前一天的事情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我要做出那种事?他们说,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呆上几个钟头也不是一回两回丁,也该惯了。那天虽然是个阴天,可也没什么让人十分扫兴的事。吃的东西是现成的:烤土豆,外加一截香肠。只要一提起这个倒霉的日子——他们现在老是提到它——妈妈就念叨起那截香肠。每次

  • 标签: “家” 香肠 万灵 气球 土豆 前不久
  • 简介:当今对人类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是地震。从海地、智利、新西兰、日本、缅甸到中国的汶川、玉树、盈江,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大地震,给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财产损失不可避免,人的伤亡能不能避免或降低?各国都有不同的探索。成功的经验让人称赞,惨痛的教训令人叹息。难题之一,就是地震的预测和预报。现在,主流的说法是地震不能预测、预报。但是,独立电影人王波却以纪录片《掩埋》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 标签: 大地震 自然灾害 财产损失 新西兰 纪录片 电影人
  • 简介:我是1995年2月1日晚读完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尤西斯》三卷本的,那天正好是年初二。我读完后的一个久久不能从脑际离去的想法是:小说也可以这样写?那时候我就想写点什么,但一直没有时间。虽然没有时间去写下我对这部奇书天书的一点个人想法,但我还是在读时在书的空隙处涂下了一些。

  • 标签: 《尤利西斯》 乔伊斯 创作手法 普鲁斯特 世说新语 文学创作
  • 简介:这事儿说起来算不上远,也谈不上近.一名纵火狂被警方逮捕,后被判为终身监禁,关进了北方某座监狱的单人牢房.冰冷的牢房里没有一丝烟火,纵火犯就不时地在大脑里勾画出监狱熊熊燃烧的场面来取暖.

  • 标签: 监狱 逮捕 监禁 纵火 场面 尤利西斯
  • 简介:迪埃戈·瓦莱(DiegoValeri,1887—1976),意大利当代著名诗人,曾长期在大学执教,讲授意大利现代和当代文学。诗作甚丰,著有诗集《老诗与新诗》(1930)、《死去的年代》(1942)和《时代与诗歌》(1962)等。此外他还是一个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的诗委婉清丽,琅琅可诵,抒情气息浓郁,深受读者欢迎。1937年曾获意大利皇家学院的安其奥洛·西尔维奥·诺瓦洛奖,1959年又获塔奥米纳奖。

  • 标签: 瓦莱 西尔维奥 当代文学 当代著名诗人 米纳 瓦洛
  • 简介:<正>《吉檀迦》是印度伟大的爱国诗人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3年荣获诺贝尔奖金的一部诗集。这部有103首诗歌的诗集使他誉满全球。诗集是他在1908年用孟加拉语创作的,于1910年发表。1912年他自己把它译成英语,更确切地说,是他用英语重写的。同年访英时,他在文学家集会上朗诵了这部英语《吉檀迦》,轰动英国文坛。据印度作家瑟迭卡莫·维达伦加尔介绍,1912年英语《吉檀迦》在英国第一次出版以后,又再版了十几次。一个月里曾不得不印刷三、四次。在德国,一个出版商就单独发行了五百

  • 标签: 泰戈尔 爱国诗人 自然景物 文学家 作家 祖国
  • 简介:艾萨克·巴什维斯·辛创作中的宗教思想已经引起国际文学批评界的关注.然而,大多数评论者主要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试图通过对辛创作文本和思想的分析,归纳出其创作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主旋律.本文则力图从辛创作和思想中反映出的宗教思想的不同侧面,来揭示其宗教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探索这些复杂思想形成的过程,努力展示一个充满自我矛盾,甚至常常自我否定的辛,一个既信奉上帝又怀疑上帝的辛.

  • 标签: 辛格 宗教思想 美国犹太文学
  • 简介:<正>晴朗的秋日,寒气逼人,有个大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在杜塞尔多夫皇家花园的林荫道上缓步徜徉。有时候一时兴起,他孩子似地飞起双脚,把覆盖地面沙沙作响的落叶踢得四下纷飞,但有时又无比忧伤地抬头仰望只剩下黄叶几片的枯树。在仰望枯树残叶对,他想到了劳柯说的话:

  • 标签: 海涅 上帝 理性 思想 爱情 作家
  • 简介:<正>问:当您为《最后的遗嘱》塑造人物时,您是否从您在当地小酒吧里所遇见的人中获取了灵感?答:不,我不这么认为。书中的人物确是虚构的,但我并不是那样直接地从他们中获得了灵感。我当然不会以我熟悉的人或所遇所见的人作为原型来塑造人物。诚然,小说中的人物会与你在酒吧里所见的人很相像。可我认为我的灵感并非直接来源于那儿。

  • 标签: 斯威夫特 英国小说 福克纳 当代作家 约克大学 塑造人物
  • 简介:本文借用叙事空间理论的观念,从地志空间、社会空间和文本空间三个方面结合记忆问题,对索尔·贝娄的代表作《赫索》的叙事方式、特点以及叙事方式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剖析。在由大量书信和记忆并置构成的文本空间中,贝娄展现了小说主人公在地志空间中的旅程,他在社会空间中的成长和体验,刻画了一位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审视、反思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的心路历程,从而深刻地反映了当代美国的社会问题和精神危机。

  • 标签: 索尔·贝娄 《赫索格》 书信 记忆 空间
  • 简介:亚伯特·魏斯贝尔(AlbertWeisgerber,1878-1915)1878年4月21日生于萨尔布吕肯附近的圣英戈伯特.早年进入凯泽斯腾县立建筑职业学校室内画和装饰画科学习.1894年转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897年又进入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从师于法朗兹·施图克.1905年至1907年曾两度前往巴黎访问,并与马蒂斯相识.马蒂斯的作品使他倾倒,对他后来的创作有很大影响.1913年被选为"新慕尼黑分离派"第一任主席.1914年,魏斯贝尔自愿从军,1915年战死于伊喷附近的弗美乐.

  • 标签: 德国 画家 魏斯格贝尔 印象主义 油画 《圣英戈伯特的宗教行列》
  • 简介:<正>十年前,《当代外国文学》译载了金斯伯的《嚎叫》引起关注。在美国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垮掉的一代”的重要人物金斯伯等人均在诗坛上喧赫一时,后转消沉。但,1987年出版的诗集《金斯伯诗选:1947-1980》,837页;1988年,诗人出版又一诗集《白色尸衣》(WhiteShroud),名声复起,从“垮掉的一代”再次上升为当代美国诗坛的耀眼人物。

  • 标签: 精神境界 金斯伯格 惠特曼 重要人物 诗歌创作 上帝
  • 简介:<正>加莉娅,亲爱的!谢谢您的来信。您的信使我高兴万分,也叫我略略伤感,因为您提到了沃隆斯基。我信以为真,原来一切都是幻影。或许,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我们只是感觉到互相的存在。看在上帝的份上,您可别成为幻影。这是我最后的,也是心灵最深处的指望。亲爱的,您认为怎样好就怎样做吧。我在沉思默想。但不知道昨天写了什么,明天将要写什么。现在,我感到自己很豁亮,我不需要这种愚蠢的,名噪一时

  • 标签: 沉思默想 最深处 手杖 幻影 拉夫 尼斯
  • 简介:<正>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SalvadorDali,1904—1988)是一位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生于菲格拉斯,就学于马德里美术学院,在学习期间受契里柯的形而上绘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英国拉斐尔前派的影响。1928年两度访问巴黎,会见过毕加索和米罗。1929年开始参加超现实主义运动,并成为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达利 拉斐尔前派 西班牙 美术学院 毕加索
  • 简介:<正>战火烛天、哀鸿遍地。山崩地裂的溃退中,风狂雨骤的祸海里,弗廖罗娃·奥莉加的悲苦生活的帷幕揭开了。苏联当代作家列科娃通过音乐学院毕业生、满有可能成为钢琴演奏家的奥莉加的自叙,加上作者的描述,章节交错地结构了这部题名凄恻的《寡妇船》中篇小说。立志用欢乐音律装点人间的不幸的奥莉加以如下语句作为故事的开头:“战争刚开始,我的丈夫就在前线牺牲了。我们仍留在莫斯科。‘我们’是指我、我的几乎疲惫得不能迈步的老母亲和十四岁的女儿娜塔莎。”语句平淡、冷漠,但又纤徐绵缈、绸缪宛转。这样的开头语,当然不见得有什么特别高妙之处。可是,笔者觉得它仿佛是

  • 标签: 寡妇 颂歌 丈夫 战争时期 主题 作品
  • 简介:A.金斯伯的诗歌反映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身心焦虑与文化反叛,也显示了美国诗歌中激扬蹈厉诗风的延续.本文从"Beat"的释义、诗歌传承和作品解读等方面对之做了探讨,指出金斯伯在艺术创新和文化批判两方面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诗人.

  • 标签: A.金斯伯格 反叛诗人 文化焦虑 美国 诗歌 文化反叛
  • 简介:互文关系一直是雷厄姆·斯威夫特小说研究中的焦点之一.本文重新审视了作者在作品中对当代历史文化多元语境的呼应,把研究的重点从与其他个体文本之间的渊源关系移至小说与整个历史文化发展的联系.本文指出既引入历史文本又对其进行质疑解构,是一个各种话语、声音、体裁相互争鸣的动态互文.

  • 标签: 互文关系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 小说 《洼地》 文学评论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