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一我妹妹丁宁是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编辑。1998年春节期间,她告诉我,社里要推出《百年人生丛书》,内容是当代文化名人的回忆录。第一种已经问世,是周一良的《毕竟是书生》。这本书我读后感到很有意思。周一良是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毕竟是书生》不到十万字,重点叙述自己20世纪70年代进入梁效写作组,打倒“四人帮”后接受审查的尴尬经历。当时除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外,其他当事人尚未直陈其事。周一良的回忆录态度比较诚恳,

  • 标签: 《思痛录》 20世纪70年代 再版 文艺出版社 1998年 “四人帮”
  • 简介:《火山恋人》是苏珊·桑塔格重拾小说题材的突破之作,饱含着作家的创作激情。小说虽以男性为标题,但真正聚焦的是在男性影响下作为"他者"的几位女性人物。她们或认同自身的"他者"身份,顺从地承受生命中的灾难;或被视为红颜祸水,玷污了男性的光辉形象;或选择像男性一样介入社会生活,但因越界之举而招致杀身之祸。桑塔格在传统历史传奇小说的叙事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让这些无法自我言说的"他者"在最后一部中发出了自己死后的声音。作者暗示即便在当下,女性摆脱"他者"身份获得自由仍是一条崎岖漫长之路。

  • 标签: 《火山恋人》 他者 存在主义女性主义 生存
  • 简介:谈论“国民性”,首先要提起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阿Q正传》,因为这篇小说是作者试图“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鲁迅语)。鲁迅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引发了读者对国民性的反思。本文试图通过对鲁迅作品情节的结构化分析,探寻国人的心理及行为模式。

  • 标签: 鲁迅 小说 国民性 情节结构 民族精神
  • 简介:美国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希利斯·米勒是西方20世纪中后期的一位集大成式的人物。中外学界只注意到了他早期的现象学文学观和中期的解构主义文学观,很少论及他后期的言语行为理论文学观。本文集中分析考察了他后期言语行为理论的文学本质观、结构观和批评观,并阐述了其理论贡献,填补了国内外米勒研究领域里的一个空白点。

  • 标签: 希利斯·米勒 隐喻性 修辞性 阅读的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