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台湾电视因其社会形态、政治环境、经济状况、地域习俗、人文景观、制播水平等等不同,有其独特的个性和魁力,也同样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台湾电视文艺节目在大陆拥有了越来
简介:(作者按:2012年6月我随团往台湾参访,行间无事,但每日参观劳顿,倦累至极,无心他顾,遂以日记消遣时光。回家后稍作整理,刊出自娱娱人。)2012年6月17日星期日昨晚赴沪住虹桥机场附近华港雅阁酒店。因空调着凉,咽喉不适。夜理批评文献提要稿,至凌晨两点。发回南大诸生嘱后续及拍摄等事,另发丁帆报告项目进展及稿子情况。
简介:
简介:印象之初从北京到台北,飞机飞行约3个小时。随着徐徐降落,俯瞰地面,遍地是房屋,大大小小种了各种植物的田地,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池塘,看不见森林。后仔细观察,才发现台湾的绿化很好。由机场到台北市区,有连片的小山包长满森林。楼房之间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长满了树的小山头。台湾政府审计部审计官兼执行秘书郭大荣先生等在机场迎接。台湾桃园国际机场,位于台湾西北部的桃园县大园乡,距离台北市中心约40分钟车程,是霞要的空运进出口。两座航站大厦整沽、有序,是一个规模很大的现代化国际机场。
简介:自2008年12月历史性的进程一两岸实行“三通”全面启动后,为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条件.笔者也随两岸关系的改善,产生了到台湾去看看的梦想.2013年7月26日,我参加白鹿旅行社组织的丽江市第一个赴台旅游团,实现了我多年的梦.往返八天七晚,虽然时间短暂,旅途走马观花,但仍留下了深刻难忘的记忆.
简介:台湾之旅,最重要最渴望的游览景点,就是去日月潭。到台湾如果不游览日月潭,那就等于没到过台湾,也就是不了解台湾。如果说日月潭是台湾的用意词,日月潭是美丽宝岛台湾的象征,这话
简介:年初,接到正式邀请我赴台湾东华大学做驻校作家的信件。东华大学是台湾学门规模最大的五所综合高校之一,设文艺创作硕士点,1999年实施驻校作家制度,在我之前他们已聘任23位驻校作家,有台湾诗人郑愁予、现代派作家施叔青等。我是聘任的第一位大陆作家。
简介:应中国诗歌艺术学会和青溪新文艺学会理事长林静助先生的邀请,我于2010年4月9—15日访问台湾。参观、游览、购书、考察、演讲,一路都由林静助先生、副理事长林精一先生、秘书长台客兄陪同或安排,使我在这7天时问里过得愉快而充实。
简介:在做台湾交换生的近200天里,收获的不只是开阔了眼界与见识,更多的是心灵的成长!
简介:花开铁树喜三通,一饼婵娟两岸同。弄影嫦娥诗意展,倾觞月桂醉颜红。南疆怒马驱妖雾,东海征鸿战恶风。情系炎黄肩道义,中华一统我扬雄。
简介:车子接近大阪,据说在日本某大学任教、貌似学者的导游开始大谈卫生保健之道,从世界医药的发展说到日本国民的平均寿命最长,引经据典,口若悬河。当然也提到几种具有神效的药,例如小孩吃了脑筋特别好,一定考得上大学;老人吃了可以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妇女吃了可以病痛全消,重现人生“性”趣……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大家听得入神,连口水都忘了吞而任其悬挂嘴角,终于有人忍不住要求导游安排购买时,车子已适时停在一家小小的免税商店前面。
简介:罗大春,贵州省施秉县人氏,出生于道光十三年(1833年),祖籍施秉县城关镇南门村(旧名施家冲)。罗大春8岁丧母,家境困难,便中断了私塾读书,随父流浪做工度日。13岁上,便独自闯荡社会,先后到过湖南、四川、云南、缅甸等地。16岁回到故土,已无家可归,父亲在外谋生,租屋被父亲卖与他人,只好又踏上流浪的道路。罗大春流浪到古州(今榕江)时,正遇清朝官军进军广西,他就随军当了挑
简介:这屋檐总是嘀嘀哒哒的腊月,一遇放睛,田野上空就碧蓝碧蓝得像泼洗它的雨水还没拧干,仍然闪着水湿的反光。透明的水蓝,风一吹,已似这浊水溪清澈的源头在流,它不像瓦溜嘀嘀哒哒得烦人,而是使人心悦神爽的亮丽。要在过去,这天上该有多少鹰,多少鸟,飞到那望不到头的
简介:1946年春,孙科在广州召开的记者招待会,曾有人问他是否愿意领导国民党的左派,他说:"此后大家都要左了,大家左了便没有派."谁都知道这是很聪明的外交辞令,不过这正反映了战后初期所谓"政治正确"的一部分内涵.有趣的是被看做是"自由派"的无党派人士熊佛西借题发挥,写了一篇文章刊载在当年3月2日出版的杂志上,为"左倾"正名,他先引用钱柏氏关于"左倾"的解释:"左者是坐在国会主席左边而具有开明与民主思想的人们",然后自己再来界定"左倾":"凡有进步思想的人都可称为左倾的人."
简介:日月潭说起台湾,就不能不提起日月潭。同阿里山一样,这两个地方在大陆同胞心目中,已然成为台湾岛的标志,更是我心中一个长久的传说。到过台湾的朋友告诉我,不要过于迷信这个传说,日月潭其实只是
简介:<正>台湾的乡愁诗在台湾文学中是颇具特色的。台湾几度漂离大陆的历史,使其乡愁诗有鲜明的寻根倾向与漂流意识。它与传统的中华民族的乡愁文学一脉相承,体现了思乡怀人忆旧的苦痛,但又不同于中国古代思乡文学对田园生活的眷恋,也不仅是离乡背井经历坎坷后的人生感叹。民族的分裂,社会的动荡,使乡愁与国愁交融,个人的苦吟与民族的不幸情结为一。因此,其政治色彩与民族意识是颇为强烈的。无论是乡土派的诗人还是现代派的诗人,都被这共同的思想感情所陶冶,只是感受的形式与艺术表现的方法不同而已。
打开一扇台湾电视文艺之窗——读李献文《台湾电视文艺纵览》
台湾日记
台湾散记
台湾纪行
台湾游记
台湾走笔
在台湾(组诗)
台湾的“家”
在阿里山体验台湾文化——台湾行日记
台湾笔记——在台湾做交换生的日子里
台湾回归宫廷内幕
宝岛台湾地名观察
中秋赴台湾游
台湾观光特攻队
罗大春开发台湾
祭旗——台湾散记
另类的台湾“左翼”
台湾纪行二题
台湾的乡愁诗
台湾出版《日报以来台湾女作家小说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