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时间:1998年11月12日地点:重庆沙坪坝金太阳宾馆主持人:谭湘谭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秘书长、《当代人》副主编):我参与女性文学研究的时间不长,本来无意于主持这个"新中国文学五十年学术研讨会"中的"会中会",可是几天来,一拨儿一拨儿的女同胞找到我,交流或述说我们彼此对于女性文学的热情以及新的思考或发现,大家都有意以一个专门的时间坐一坐;而恰好许多男性精英也出现在这个当代文

  • 标签: 女性文学批评 中国女性文学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写作 发展前景 两性对话
  • 简介:晚清时期的“乌托邦想象”,呈现于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也呈现于如《新法螺先生传》那样的宇宙遨游,甚至呈现于如《女娲石》那样聚集了女科学家和女革命家的“女性乌托邦”,但其基本格调依旧充满了“感时忧国”的民族国家情结,并没有真正拥抱人类情怀和共同价值。

  • 标签: 女性乌托邦 迷思 晚清时期 科幻小说 女科学家 民族国家
  • 简介:刊印于万历34年的《杨家府演义》,从家族史角度对历史题材创作实施整合,体现出不拘一格的叙事优势:为舒缓战争过程中紧张激烈的叙事节奏,作者巧妙地将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因子融入历史小说总体叙事框架内,在战争间隙插入了杨门子弟的江湖情缘,从而建构起潜在而别样的“英雄美人模式”。通过文广与诸美的马背情缘试图创建一种“朝廷武将+江湖侠女”完美结合的范型,打破了历史小说与世情小说不可融和的禁区,从而超越了传统历史演义模式对儿女私情和婚姻家庭生活的限制,营造出一个家国兴衰、英雄命运和儿女情怀交织一起的悲怆而和谐的小说境界。

  • 标签: 《杨家府演义》 两性叙事 马背情缘
  • 简介:龙瑛宗日据时期的小说中建构了一个“女强男弱”的世界,女性是殖民地男性想象中的救赎者;到了光复初期,男性则变为女性的知性启蒙者。从被殖民时期对女性救赎的寄望,到光复初期对新女性的想象建构,龙瑛宗的位阶随时代的更迭而发生置换,但不变的是对女性议题及问题的关注,如他所言,女性的确是令男性思慕的故乡。

  • 标签: 龙瑛宗 两性观 台湾文学
  • 简介:近期上映的电影《美女与野兽》真人版又开始炒热了女权主义,片中贝儿(Belle)的扮演者艾玛·沃特森是联合国妇女署亲善大使,曾积极为女权运动站台发声。她自己也坦言,之所以选择这一角色,不仅是因为《美女与野兽》是她最喜欢的童话,而且她想要从赫敏(艾玛·沃特森在电影《哈利·波特》中扮演的角色)变成贝儿,完成一个女人的蜕变。贝儿作为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其中之一,她身上的独立、果敢、爱读书等美好品质的确很适合拿来传达女权主义的观念。在艾玛·沃特森主演的真人版《美女与野兽》中,亟待解救的“野兽”被刻画成一个霸道总裁的形象,圈了一大批怀有少女心的粉丝。由此看来,迪士尼片方从选角到宣传,的确都在积极地标榜电影所宣传的女权主义。然而,最初版本的《美女与野兽》的故事跟女权主义没有丝毫的关联。《美女与野兽》这个故事由法国德维伦纽夫夫人为了与沙龙的朋友解闷斗乏所写,这个故事充满了成人间的隐秘色彩,主要表达的是性与爱,“Belle”在法语中也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代称,意为美女。其后法国一位童话作家勒普兰斯·德博蒙保留了故事中的“爱”,删去了“”,改写成孩子的睡前童话,这也是如今迪士尼公司沿用的故事主线。

  • 标签: 《美女与野兽》 “性” 电影 迪士尼公司 女权主义 童话作家
  • 简介:《纯真年代》是美国作家伊迪斯·华顿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以19世纪末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纽兰·阿切尔与位女人之间的爱情故事,揭示了父权制压力下的生存困境。

  • 标签: 伊迪斯·华顿 《纯真年代》 父权社会 男性 女性
  • 简介: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英国一位多才多艺,颇有争议的作家。《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于1913年写的一部自传的小说,该小说第一次为作者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引起了广大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就国内而言,关于《儿子与情人》的研究不胜枚举。有人采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分析它,指出主人公保罗和母亲之间的关系符合弗氏心理学理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如张涛(1998),王毅(2001),胡亚敏(2005),吴方等(2007);

  • 标签: D.H.劳伦斯 《儿子与情人》 两性观 精神分析学说 俄狄浦斯情结 心理学理论
  • 简介:伦理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之一。新移民女作家关于叙事中多维面相的书写,揭示出当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内涵与思维方式的变迁。她们处于文化与性别的边缘地带,一面触礁现实,呈现出先锋探险的姿态;一面回溯历史,重估传统。她们勾勒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婚恋形态,诸如对“出轨”“单亲妈妈”等持肯定见解,我们需要把它们放置于现代进程中性别伦理场域中进行考察。其中关于性别解放、差异与平等的伦理诉求,为我们思考多元文化背景中的社会伦理关系与生命价值取向提供了典型的文学范本。

  • 标签: 新移民女作家 两性叙事 伦理诉求
  • 简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于1882年的英国上流社会家庭,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女权主义者。伍尔夫天资聪颖、生性敏感,作为女性作家,通过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入观察与缜密思考。她把作品视为手段和武器,在《奥兰多:一部传记》中再现现实生活中女性所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对传统的男性霸权文化进行猛烈抨击。她在作品中隐喻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作品中寄寓似乎遥不可及的社会理想——男女平等、和谐地走向双赢的未来。

  • 标签: 弗吉尼亚 伍尔夫 双性同体 和谐 上流社会 女性作家
  • 简介:在《聊斋志异》中,对看似同类性质的关系,蒲氏却往往取不同的评判态度,论者通常用“思想矛盾”来解释这一现象。本文不同意这一诠释,把《聊斋》中所有涉及关系的作品作为一个整体对象,从分析作者思想内部构成的角度出发,研究作者在创作中对关系的各种评判标准(构成部件)及其相互关系(总体构成),努力廓清其观念的组合方式,探寻作家建立自己标准的基点。本文认为,《聊斋》关系评判标准是按照一种特定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系统,其总体构成是:个世界(现实、梦境世界)、四条标准(以“礼”为本,以“情”为想,以“义”为尚,以“寒士”为重)、一个中心(以男子“寒士”为中心),它不是“混乱”、“矛盾”的,而是大体统一、协调的。用这一认识模式可以较准确、合理地理解、诠释《聊斋志异》中近200篇作品的关系描写。

  • 标签: 聊斋志异 两性关系 评判标准 内部构成
  • 简介:“文学是人学”如果用一个简洁的词或短语来概括20世纪中国文学,“人的文学”应该是极具说服力的。1918年12月15日《新青年》5卷6号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该文详细阐释了“人的文学”观念,并对当时及其后的文艺理论界和文艺创作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王安忆小说 两性关系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观 想象 文艺创作
  • 简介:前言:和谐,平等,对话,这是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话题.在构建理想社会和理想人际关系的今天.它吏成了我们生活中的时尚话题。然而,当我们走入历史,回溯我们的传统民间文化时,我们发现,其实,在传统文化的深层,在最广泛的大众之中,它潜藏已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标签: 性别叙事 对话 和谐 二人转 理想社会 传统文化
  • 简介:“在现代小说创作中,互文已经从单纯的语言修辞手法转变而成为文学创作和解读的艺术途径”,“而这种文本间的必然关系的存在,就具有文本之间的相互阐释和对照的意义发生,前一文本便可为理解或解读当前文本提供某些先存的范式和途径”。鲁迅创作于1925年的中篇小说《伤逝》与王海鸽创作于2004年的长篇小说《中国式离婚》正是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婚姻家庭生活的观照,

  • 标签: 《中国式离婚》 婚姻家庭生活 《伤逝》 互文性 解读 挣扎
  • 简介:明清艳情小说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一个独特部分,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展示了她们不同的性心理和个性,也揭示了她们的悲惨命运,但囿于传统道德,被视为“淫妇”“荡妇”而予唾弃。本文认为,这些形象事实上已超越了道德范畴,切入了人的本性层面,因而是一个需要正视的社会、文化问题,而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只不过封建时代无法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法而已。

  • 标签: 明代 清代 艳情小说 女性形象 古代文学 性心理
  • 简介:本文将当代海峡女性散文同置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宏大框架内加以整合研究,分析了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的差异而导致的女性散文各自的艺术风貌,探讨了女性散文在传统母题、人性意蕴、主体意识等方面深刻的精神联系.

  • 标签: 女性散文 中国当代文学 文同 艺术风貌 母题 意蕴
  • 简介:肖勤在创作中对女性悲剧命运呈现,是淋漓尽致的。《云上》讲述是一个姐弟遭遇意外“人祸”的故事。这是一个悲剧让悲剧继续发生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来揭示出了个美丽的山村女性的悲剧命运。本文从逃离不了“红颜薄命”的宿命;性格决定命运也主宰着人生:生存环境使悲剧命运成为必然这三个反面来探析这女性的悲剧命运的深层原因。

  • 标签: 云上 女性 悲剧命运
  • 简介:曹禺戏剧中的蘩漪和张爱玲小说的七巧都是现代文学吏上成功的文学形象.爱的失落、情感的荒凉和现实的冷酷扭曲了她们的人性,破碎了她们的人格.

  • 标签: 女性形象 破碎人格
  • 简介:肖涧秋来到芙蓉镇,在接触了文嫂一家和陶岚之后说:“我接触了个模型不同的女性底感情的飞沫。”这里所说肖涧秋心目中女性是谁呢?影片《早春二月》以及别的评论家如何其芳,都曾经认为是文嫂与陶岚。可是,这个看法,在作品中找不出根据。从作品实际描写看,个不同模型的女性是陶岚与采莲。第一,中篇《二月》一个字也没有描写过,甚至也没有暗示

  • 标签: 陶岚 柔石 肖涧秋 何其芳 早春二月 采莲
  • 简介:1丁玲1904年生人,韦君宜1917年生人,丁玲比韦君宜大十三岁。但是,后人隔着时空把她们放到一起比较,直感却是韦君宜更老成。老成不是年岁问题,是性格问题。论资历,丁玲老过韦君宜。论名气,丁玲大过韦君宜。但论晚年评价,韦君宜好过丁玲,尤其在知识界。

  • 标签: 韦君宜 丁玲 原型 女性 1904年 知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