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滨湖市的一场冲突》是一部富有时代色彩的作品。小说尖锐地反映了苏联当前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两种思想和两种道德观的冲突:是为了追求速度只顾眼前去兴建一些单调乏味的标准化住宅,还是在保证速度的前提下尽量考虑方便人民生活、保护文化古迹和自然环境;是为了保住个人名利地位因循守旧,还是为了人民长远的利益敢于大胆革新?作品围绕这一基本冲突比较成功地塑造了敢于坚持真理的革新家斯特里若夫工程师的形象。作家在这个人物身上一方面表现他具有公民责任感,敢于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个人、坚持原则,同时着力揭示他的内心世界的美,他有理想,有事业心,道德品质高尚。作品的其他人物,如院长舒鲁耶夫,工程师罗马什科、娜佳也写得形象生动,真实可信,只是副院长科鲁格雷有些概念化。这部小说虽然写的是一场尖锐冲突,但作者并没有从表面上去追求情节的曲折和紧张,而是通过各种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和思想交锋,着力表现人物内在的思想活动和心理活动,从而揭示这场冲突的社会道德内涵。从整个作品来看,作家不是以精雕细刻的描写取胜,而是以朴实、生动的描写和政论的激情来吸引读者,但有些论战场面显得冗长。
简介:《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是今天在苏联引起热烈争论的一本书.有的评论家认为,这本书的问世是苏联文学界的大事.有的读者则认为,这本书是"有害的,不真实的".对一部作品有褒有贬,意见不一,这是正常现象.如何全面、正确地认识历史,这是一个重要和严肃的问题.目前,这场争论正在深入.为了使我国读者能了解一点这方面的情况,我们在这一期刊出《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选段,同时刊登雷巴科夫在答记者问中谈《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创作的材料以及他收到的部分来信.《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在《各民族友谊》1987年第4-6期全文发表之前,作者精选了若干相对独立的章节,适当删节和重新编排以后在《星火》杂志1987年第11期上先期刊出,与读者见面.本刊这里译介的正是这个片断.作者在《星火》杂志刊登的小说片断之前,还写了以下一段文字:"长篇小说《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的内容与书名相一致.它首先是一部关于生长在莫斯科阿尔巴特街的一些年轻人的命运和生活的小说.命运是各种各样的,每个人各不相同,但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这一代青年男女的群象,它也许并不完整丰满,但我希望它是真实可信的.为了充分反映时代的多样性,扩展了本书的框架.横向:从阿尔巴特街到高加索、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纵向:从工人和大学生到国家高级领导人.我什么也没有臆造,只是写了我曾经看到和感受到的东西.在小说里,我只是把生活的事实作了这样的安排,使它能符合情节和性格发展逻辑的要求.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有自己的生活,我不让他们离开历史的真实.今天大概我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但他们按照自己时代的法则生活,重要的是使他们不要与全人类的生活法则相违背."小说描写的时间是1934年,那是介复杂的年头,象整个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