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1969年于瑞士伯恩美术馆举行的展览“活在你的头脑中:当态度成为形式(作品—概念—过程—情境—信息)”已成为当代艺术展览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时任馆长的哈罗德·史泽曼策划了一场包括贫穷艺术、美国后极简主义、观念艺术及大地艺术等当时新兴的艺术展览。该展览此后巡回至克雷菲尔德市的朗格之家博物馆以及伦敦当代艺术学院,而史泽曼本人也在展览结束不久后毅然辞去馆长职务,从此投身于独立策展事业。

  • 标签: 瑞士伯恩美术馆 展览 当代艺术展览 里程碑
  • 简介:天津美院雕塑系毕业展近日在该校举办,共展出了40名毕业生的70多件雕塑作品。展览分为4个展厅,有陶艺、石雕、木雕、金属四部分。展览虽然并无主题.但从展出的作品中可看出同学们对艺术的疑问和探索。另外,在展览上能够明显看出同学们对艺术的实验态度

  • 标签: 雕塑作品 实验态度 毕业生 美院 天津 展览
  • 简介:态度”中国-德国当代艺术家联展暨论坛于2017年5月25日在上海云艺术中心开幕。5月26日上午.中德两国艺术家及有关学者出席展览相关学术论坛。此次活动由华东师范大学现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特别支持,特邀著名艺术批评家马钦忠担纲策展人。

  • 标签: 学术论坛 艺术家 现当代 德国 中国 态度
  • 简介:组建军乐团、开展军乐活动是各国军队的丰富军营文化、传播军队形象的重要工作。军乐队作为美军公共事务部门的建制单位,被视为一种面向社区公众的公共关系手段,并依照公共关系理念实现传播和推广。纳入公共关系框架中的美军军乐传播与作为军事宣传组成部分的我军军乐传播在认识和理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对美军军乐公关的存在前提和军乐传播的公关理念进行分析,探知美军军乐传播的公共关系运行机制与现状。

  • 标签: 美军 公共关系 军乐传播
  • 简介:将通用设计理念运用于眼镜设计中,以设计一款能普遍适用于不同面部形态参数的可调式近视框架眼镜。通过论述通用设计与近视框架眼镜的基本概念,找出通用设计与近视框架眼镜的设计关联性,进而提出可调式近视框架眼镜的通用设计策略,为近视框架眼镜的设计提供实际参考。引入通用设计理念的近视框架眼镜通过'可调式'的变化设计具有最大范围的适应性与可用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

  • 标签: 可调式近视框架 眼镜设计 通用性 面部形态参数
  • 简介:"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肩负着探索经济发展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和开创地区新型合作的三大使命,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国际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阿拉伯国家作为"一带一路"上重要的合作伙伴,同中国的关系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而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部分,在新形势的发展中对国际关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文章主要探讨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阿文化交流所遇到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 标签: 一带一路 文化交流 新机遇 新挑战
  • 简介:北洋政府时期,江苏省教育会电影审阅委员会、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通俗教育研究会在审查影片《张欣生》时,有截然不同的意见。这恰恰体现了这三个主要电影审查机构的电影审查态度。在政治时局、电影产业发展情况以及电影审查机构审查态度的共同作用下,"中央"边缘化,"地方"占主导以及"外方"成为关键影响因素的北洋政府时期电影审查格局形成。

  • 标签: 《张欣生》 北洋政府 电影审查 态度 格局
  • 简介: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SebastianBach1685——1750)融合了16、17世纪欧洲各流派的艺术成就,在复调音乐技巧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深为后世所崇敬。巴赫的音乐作品中既流露着世俗音乐(cantata)的律动意识,又包含了宗教乐思之成分,这是十七世纪末和十八世纪初在艺术领域中理性主义启蒙思想的表现。巴赫的一生,大部分时间为教会和宫廷服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依附于教会和宫廷的成分很多,但他又千方百计地设法表现自己作为人的思想感情,他的很多作品都深刻地表现出他那个时代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特别是他的复调音乐与德国民间音乐紧密结合,这在当时是对宗教意识的背离,因而,后人才称之为“时代的闪光”。巴赫为大提琴所写的六首《大提琴无伴奏组曲》是1717——1723年在柯顿的那个时期写的,对巴赫来说,这个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黄金时代”,也就是他在器乐作品上创作的旺盛时期。巴赫不像19、20

  • 标签: 复调 康塔塔 器乐作品 塞巴斯蒂安 萨拉班德 宗教意识
  • 简介:与刘易斯·芒福德在《历史名城》(TheCityinHistory)中,始终偏爱低清晰度的、结构松散的城市类似。在本期的“独立空间”项目中,松散的城市之声也是连接着不同空间结构的、低清晰度的暗语。在上期组织“故乡缺口”的主题时,我们希望以一种比较;令硬、具有强迫感的视角,将那些分散在不同城市和头脑中空间的“独立性”强化出来,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存在与其所在的城市产生着“对抗”——用不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方式切开故乡慵懒文化的伤口。而随着专题的推进,这些非中心城市“散漫”的生长轨迹,还是将那种一厢情愿式的强硬姿态,带回到“松散”和“低清晰度”的概念中来。

  • 标签: 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 清晰度 有意识 态度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