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1995年初,我们创办了电视文学栏目《三原色》。栏目的宗旨是:运用电视手段为文学注入新的活力,将文学与电视嫁接,相继对电视小说、电视散文、电视报告文学等崭新的电视艺术样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六年多的创作实践,我们逐渐摸索到了电视文学片的艺术规律,使这种新形式日趋成熟。拍摄电视散文时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怎样将散文的文学语言转化为电视语言,将散文中的意境和韵味通过电视的声画呈现和传达给观众,并升华作品的内涵。我认为文学语言反映和表达人们审美的感知,是间接性的,而电视语言是直接性的。以直观的画面、音响、旁白(语言)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因此运用电视语言的特
简介:马晟哲1985年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2008年毕业于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获学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曾在重庆长江当代美术馆举办'MASHENGZHE——马晟哲个展';在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举办'1024——马晟哲个展';在北京作者画廊举办'PATH——马晟哲个人项目'。每一个人都有其特殊的使用机器的方法。对于马晟哲来说,计算机根本不是运算的工具。他不断地面对它,让它超负荷地运转,让它承受大数据的挤压,直至它崩溃。他的目的就是让计算机崩溃。这个崩溃形成一种特殊的图像——或者说,崩
简介:很多时候坐在剧场里,我都会想这么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我在看什么?我们要承认,在艺术领域,所有话语只有在言说之时才具有生命,已经说过的东西无需再说。同一种表现方式不能重复地用两次;照搬前人使用过的形式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同样的,对于剧场而言,演员的动作、表情、与观众的互动在每时每刻都呈现着不同,所以剧场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的“唯一性”。正如导演赖声川所说,“剧场的绝对魅力在于它的现场性;它的浪漫在于它是生命短暂与无常的缩影。在剧场短暂的那一刹那中,演员和观众同时知道,他们彼此经历的共同经验是唯一的。灯暗、幕落,即使是同一个剧团,同一个剧本,同一个演员阵容,这一场演出永远再也不会重现。”
简介:中国墓室壁画的当代意义,应当有三个方面的指向:首先,考古价值的判断。中国墓室壁画数量巨大,分布广泛,并且多数为中高等级的墓葬遗存,举世无双,保证了墓室壁画的考古价值。其次,艺术价值的判断。当代墓室壁画的审美活动是二次审美,是违背墓主人意愿而由封闭形态转向开放形态下进行的,因此需要从宗教语境、世俗语境和墓葬建筑语境来判断壁画图像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最后,宗教价值的判断。因为原有仪式的不复存在或发生改变,墓室壁画的宗教意义变得不再那么确定,宗教价值失去了首先考虑的位置。三个指向之间的关系是,考古价值是其他价值的基础,艺术价值因为宗教价值存在不确定性而有了被放大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