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雪,是冬天送给人们的礼物。冬天,因为有雪而显得悠然生动。雪,一片一片一片,落在纸上,成了文人的诗篇;飘进画里,成了画家的景致;写进故事,成为世代相传的记忆。被成诗入画也好,被写进故事也罢,对于情感丰富的我们来说,雪早已不再是一种简单的自然现象,而成为气氛的烘托者、情感的寄托处。我们无从想象,那些才华横溢的先人踏雪而行时有着怎样的心情。我们只愿相信,当雪一片一片飘落,他们也曾傻傻地伸出手,嗫(niè)嚅(rú)着“哦,好美……”如今天的我们一样。他们也曾感受过欢欣与雀跃、怀想与惆怅,还曾留下亘(gèn)古不变的爱与眷恋,穿越千年,进入我们的眼睛和内心。
简介:陈昭的识见,出于天分的层面更多一些,这是艺术生成的基础。他为人笃诚,性情倔强,所以艺术上更倾向一种奇崛之境。这样的天性,如果在学习阶段善加护持,对于艺术风格的养成是大有助益的。事实上,他在长期的学习中,随着眼界的提高,能将视野集注于八大山人、吴昌硕、蒲华等明清个性派大师身上,足以说明他心性的高阔与识见的不凡。八大山人与吴昌硕是美术院校写意花鸟临习的主要典范,所以摹写他们的风格未必说明识见的高下,但能深入其意境与笔墨细节,进而在写生与创作中与自身气质相参合,则足可见出其善学与深悟之慧根。而对于蒲华的认识,可能更直观地显示其天分的卓然与气格的洒落。因为蒲华并不是院校临习的范本,原因大约因为其作品时有微瑕,缺乏完整的学理高度。但蒲华的洒脱与奇肆,诠释了写意笔墨的生动与品格的真纯,他虽以布衣终身,却足令后人景仰。陈昭能认识到蒲华艺术的高度,并自觉地汲取其精华,不能不说其眼界独到与自信笃定。
简介:中国疆域广阔,南方和北方,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从来有着相对的差异。漫长的文明历史和定居生活,让中国人有条件从容地咀嚼南方和北方的种种地域性差异。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感,也有很强的社会方位感,所以人文地理意识和知识非常发达。而且,这些认识又非常集中地体现在南北概念上。中国的南北概念,大体以“秦岭—淮河”为地理界线,大致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为区域划分。所谓“滔滔江汉,南国之纪”,所谓“奄受北国,因以其伯”(《诗经》),人文地理意义上的南北区分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这种区分,以后随魏晋南北朝长时间的南北政治对峙而进一步加深。中国人对地理的认识,
简介:在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创作和生产中,人物传记片是一种占有特殊地位的类型,在电影的美学创新,推动传统类型电影的叙事理念转变以及艺术表现和开拓方面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在中国,人物传记片同样是具有重要而独特价值的片种,也有其固有的传统并且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特殊的作用。一些人物传记片如《董存瑞》、《李时珍》、《聂耳》、《白求恩大夫》、《孙中山》、《周恩来》等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作品。进入新世纪后,经过多年的积淀和探索,国产人物传记片表现手段更加娴熟,表现对象更加多元,题材上已从政治人物扩展到非政治人物、从历史人物扩展到当代人物。厘清人物传记片的创作难点,探寻人物传纪片的创作规律,及时总结其发展成就与经验,是当下必须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重大问题。
简介:纪录片是电影的一个门类,它是对生命状态的真实写照和严肃思考。纪录片有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是真实性。像新闻报道一样,纪录片的创作素材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忠实地表现生活的真相。第二是故事性。纪录片是一种电影类型,具有电影的某些特性。纪录片的创作者不但要提炼、剪裁生活影像,还要运用戏剧、音乐、美术、蒙太奇等电影语言,把粗糙的生活影像进行艺术化的加工,以影片的艺术感染力使观众能够真切地触摸到生活的质感,深入地感悟到生活的内涵。然而,真实性与故事性是存在矛盾的,想要原封不动地再现生活,便不能添加故事性因素,想要添加故事性因素,便可能扭曲事实的真相。然而,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却并非易事。
简介:自2013年以来,伴随着中央反腐力度的加大,一系列反腐纪录片如《底线》《新中国反腐第一案》《鉴史问廉》《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须自身硬》《廉政公署》相继推出,由于反腐问题正在成为当下廉政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认识这类纪录片的价值就成为本文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