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我认识的青年才俊中,刘春是较为全面和出色的,他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且文章写得也不错,在书画鉴定和美术考古方面也下过不少的功夫。就他的绘画而言,刘春总想秉承传统,但又想有所突破,走出樊篱。他的许多作品构图新颖别致,颇有形式感,但在意趣上却古朴、沉静。在艺术批评家的眼里作品的完成度常常是一个画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刘春的画虽有一定的完成度,但却还留有许多过程的痕迹。我所说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作画过程,而是他的思考过程、实验过程甚至包括他的犹豫不决,这些因素的叠加或综合使得他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开放性,为更加完善留有空间。其实,这样的过程感和开放性对一个画家的成长是有好处的,这能帮助他有所补充,有所丰厚,有所积累,有所觉悟,我历来反对画家过早的形成一种所谓的风格。张爱玲所说的“出名要趁早”,在中国画这个场域中是很难灵验的,大凡少年得志的中国画画家能笑到最后的还真的不多,倒是那些“大器晚成者”诸如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登上了艺术的顶峰。
简介:周末,几位朋友小聚,品茗神侃。从伊拉克之战说到SARS,从天下足球谈到中国2008奥运会会徽,又说到“兰亭奖”获奖作品的水准、硬伤,“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陕西、河南主办权争夺的龙虎对峙,风马牛全及。谈及当代书法创作,朋友中有人说今年《青少年书法》青年版“点击·2003”栏目文章有可读性。这些年,因各类报刊、杂志充斥市场,能引起读的欲望的东西不太多。受其感染,转天,从朋友处借来《青少年书法》青年版浏览,其中第7期关于对聂成文书法的批评,颇能感觉出一些批评的学术味道。又仔细读了聂成文的草书作品,第一感觉是乱糟糟的。浓墨、涨墨的运用与游离、干枯的线形反差极大。章法的纵横无度,造成了欣赏视觉的紊乱,下意识地想到破败二字。我只是一个票友,受朋友影响,喜欢书法。我实在读不懂聂成文现行草书的美。倒是该期第7页右栏刊发的独体草书,还觉出一些清润之美。□破败感!重庆@廖伟
简介:从字面上来看,“形式感”与“形质”没有多少差别,但在实际内涵上,二者却有着迥然不同的具体所指。“形质”与“神采”相对而存在,通指书法作品可见之形象,在书法审美中,它重要性远远不及“神采”。然“形式感”强调的却是书法作品外观形象(甚至包括作品载体,如装裱、尺幅、纸色等)的独立性与首位性,形式的本身就是书法审美之目的、之主旨。也就是说,同作为审美范畴,古典之“形质”还要为体现他物——“神采”服务,自身尚是手段,充任着“桥梁”、“媒介”之角色;而现代之“形式感”展现的即是自身,角色的“主人翁”,具有强烈的“视觉艺术本位”立场。形式感之所以能作为现代书法审美范畴初步确立下来,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为了适应现代书法特有的交流方式——展览会之效应。展览会的方式本来是西方的产物,近代社会以后开始逐步引进我国。在我国古代,书法作品的交流方式大多是书斋雅玩式的,或将作品时常展开独自观赏,等等,总之,它不会同时与众多同道进行优劣比较,因而也就不具备竞争性,这一属性,即使在明清之际多作“壁上观”的巨幅作品(如王铎等人的一些作品)那里,亦没有丝毫改变。但引进展览会的方式之后,同道之间就有了非常强盛的比较性与竞争性,作品谁的好谁的坏,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