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鼓舞是鼓与舞蹈的结合,鼓作为民间鼓舞的核心物,由于不同的样式、不同的背带方式以及在舞中不同的位置,构成"鼓"与"舞"不同的鼓舞关系,呈现出不同的民间鼓舞形式。本文选取安徽怀远地区的花鼓灯、山东商河地区的鼓子秧歌和陕西横山地区的老腰鼓三个典型鼓舞进行对比分析,尝试通过"鼓"与"舞"的关系辨析,归纳出鼓舞表现形式的关系模式。
简介:对于舞蹈,意境是编创者借以表达思想感情的手段。如果人们把艺术当作摆脱现实生活琐碎、无聊、俗气和无所作为的一个途径,那么,他们则可以在艺术中求得一种英雄式的崇高、悲烈、沉静和升腾。在体验这一系列的情感过程中,意境恰好成为一种阶梯。舞蹈行为的导出,是与舞蹈环境密切相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民间年节的历史发展脉络,从仪式角度解释秧歌与年节的关系,说明河北秧歌所呈现出的乡土习俗,进而说明河北民间秧歌年节文化本质,提出保护和传承发展河北民间秧歌,尤应注重民间舞蹈本体意识,并在原生态民间秧歌文化基础上进行创新。
简介:青春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次高峰,各组织、器官、系统逐渐完成其生长发育,直到最后定型下来。性器官又是人体中发育最迟的器官,月经初潮出现的迟早,标志青春期发育的早晚。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观察,
简介:
简介:舞蹈以人体为媒质,是身体语言的表述和表达;如何将日常状态的生活表达、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抑或是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社会阶层构成的差异以及文化个性之所指,抽象、提纯、升华为艺术化的人体表情、姿势、动作,并生成为一种特殊的肢体动作链——舞蹈语言,形成一个走向舞台的审美客体,向观众传达出某种情感、思想、精神、意境,使观众获得审美体验,产生忘我的联想,从而实现客体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过程,就是舞蹈语言的叙述。
简介:去保利之前,捡拾一番舞蹈史的碎片,是为观剧的通畅与尽兴。有一段专门咏《铜雀伎》的篇章写道:歌声呜咽,喝不尽无限怨屈恨,舞袖沉沉,凝聚着满怀愁绪……悲凉跟随我上了华灯初放的北二环,即使被裹携到舞蹈界惯常的剧院大Party中,也没见显著缓解。
简介: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十五”规划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宏观调控和未来评估,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制定了宏伟蓝图。舞蹈艺术作为精神生产的一个品种,它与物质生产自然是不尽相同的。但舞蹈艺术又并非完全是不可捉摸、不可追寻、不可探究的神秘之物。它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从过去延传至今,再流向未来。它是流动的、发展的,特别是二十世纪最后的十年,其势更加迅猛。
简介:2003年6月12、13、14日,广东舞蹈学校为我们呈现了《黄孩子》、《东方奇葩》、《山花烂漫》三台毕业晚会。这是该校与中山大学合办的首届艺术与管理专业大专生毕业专场晚会。三场晚会,风格各异,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显现了在新的合作形式中,出现的新学科、新动向及新思考。
简介:《紫禁城的公主》诞生了,我由衷地为她喝彩,为她庆贺。这一清纯可爱的公主,与近年来诞生的许多优秀舞剧人物形象相比,毫不逊色。而且我以为,她更有其独特的魅力,经过不断地成长,她必将更加明媚照人,赢得越来越多的观众的心。
简介:关注近期舞蹈现象,我们首先应该肯定繁荣和发展是主流。这并非套话,而是以以下基本状况为据:
简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彩排的受伤,让她锴失了成为唯一在开幕式上独舞表演的历史机遇,也让她至今仍不得不与轮椅为伴。2009年11月,刘岩完成了受伤后的第一次演出。在“舞动无界”的舞台上《最深的夜,最亮的灯》堪称一支心灵之舞,坐在轮椅上的刘岩用她全部的热忱完成了令人震撼的表演。
简介:在华夏舞蹈的历史长河中,汉代乐舞以其千姿百态、雄浑夸张和充满幻想的艺术风貌,向世人展示了汉代强盛的国力以及汉民族灿烂文化的泱泱风采。与先秦乐舞的静穆和盛唐乐舞的华丽辉煌不同,汉代乐舞所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大多是雄健有力、昂扬自信,生机勃勃,焕发着实现了大一统政治局面之后中华民族万象更新的大时代气魄。它以极大的包容精神将不同民族、地域的艺术形式及风格熔于一炉,构成了汉代庞杂的乐舞体系。
简介:从广义上讲,未成年人都属于儿童。但是,就儿童而言,却包含有三个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那就是年龄偏小的幼儿群体(约3至6岁);年龄适中的小学生群体(约7至12岁);年龄偏大的初中及部分高中生群体(约13至17)。如果说,儿童舞蹈是全体儿童的专利,那么,这三个年龄段的所有儿童都应分亨到儿童舞蹈为他们营造的欢乐。然而,相当长时间以来,儿童舞蹈舞台却很少见到大龄儿童的身影,他们几乎成了儿童舞蹈的绝缘体,长久被搁置在一个遗忘的角落。
简介:黄河的意象对于中国人而言,一向是神圣而崇高的。它兼具母亲般温厚的胸怀与父辈般坚强的脊梁。钢琴协奏曲《黄河》无疑是表现黄河意象的艺术典范,它也因此多次被不同的舞种所选中进行舞蹈的诠释,而黄河的意象也在这种反复的诠释中不断被强化。应该说,在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和芭蕾舞几大舞种对《黄河》的诠释中,延续的是黄河的经典意象,尤其是黄河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气节与力量感。
简介:唐满城是北京舞蹈学院著名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我国著名舞蹈教育家,中国古典舞学科创始人之一,因病于2004年7月12日逝世,倒在了他所热爱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工作岗位上,唐满城教授的领导,同事,学生闻讯后,纷纷写下了满怀深情的文字寄托哀思,有的是对学术成就的总结,有的是对生活细节的回忆,有的是对高尚人格的崇敬……。本刊从中节选数段,以飨读者。在北京舞蹈学院校庆50周年之际,让我们缅怀唐满城教授的高风亮节,继承前辈们爱国胶校爱舞蹈的优良传统,为把北京舞蹈学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舞蹈高等学府而共同努力。
简介:以上是我为纪念从艺近50年写的独自的前四句话。我突然非常想告诉大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大群可爱的同胞。他们长期在热恋着舞蹈。那么痴迷那么执着。就像有一位记者在今年6月1日刊登的一篇题为《“舞之灵”姚珠珠》专访开场白中这样写到的:“见到姚珠珠,总会联想到水。也许是大凡特别优秀的人都有一种水一般的特质,他们像水一样汲取事物的性灵来丰润自己,又像水一样把各自的精神和风采传播到所经过的地方。”
简介:我们关于舞蹈化的想象,既成文献中主要是各种“蓝天白云”性的提示,所以“舞蹈想象”的特质起码在学术上远未达到从感性向理性转化,从意会向言传提升,从零散向条理发展的建构目的。虽然用风格性舞蹈硬性演绎人情世故的作品接连不断,但是至少从舞蹈教育的角度上看,我们在这一绝对核心项目的研究上,却仍旧停留在“个人感悟”的层次,仍旧重复着“以基训磨演员,用比赛推演员,拿作品练演员”的老套子。作品当然是离不开的,但是谁又能够有梅兰芳先生的机缘,
简介:自伊莎多拉·邓肯裸足开始自由之舞时,现代舞就踏上了力图摆脱各种可见的、假想的精神约束和语言框定的旅程,千帆尽过却回首发现走过的路原来并非那么的不同。尤其是密集性地流入东方古代文明的典范——中国大陆的半百年光阴里,南下与北上的广袤之旅,在现代性与国际化的反复纠缠中,突然拨云见雾寻求渊深的国学文化,在巨大文化磁场的感召下,以西方的方式完美演绎东方的生命哲学,并发现世界从来不分东方与西方,反而把实现母体文化的回归当成最透彻的醒悟时,
简介:舞蹈大师吴晓邦已经逝世八年了,他是1995年7月8日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的,享年89岁,他的去世是中国文艺界和舞蹈界一大损失,但他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舞蹈艺术文化的遗产,这笔遗产就是博大精深的吴晓邦舞蹈艺术思想,它不仅是中国的舞蹈文化宝库,也是世界舞蹈文化的遗产。
民间鼓舞的“鼓”“舞”关系模式分析
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
民间年节仪式与河北秧歌关系分析
谈谈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舞蹈训练、成才的关系
舞蹈的形式是主要的
无声的言说有形的解读——浅谈舞蹈语言的叙述
我的“斯奴”我的“飞蓬”我们的《铜雀伎》
假说:舞蹈的未来与未来的舞蹈
舞蹈的黄孩子是最有活力的
可爱的形象 可贵的探索——在香港喜看舞剧《紫禁城的公主》
繁荣中的忧思——舞蹈创作现状的思考
刘岩点亮“最深的夜,最亮的灯”
汉代舞蹈的审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不该遗忘的角落——儿童舞蹈活动的缺憾
黄河的力量
永恒的瞬间
心灵的交流
舞蹈的想象
孤独是必要的——现代舞的文化修葺
舞蹈大师最珍贵的遗产吴晓邦的艺术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