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试图通过考索“学”、“艺”,“创”三个关键词,使我们清晰地明确一所高等艺术院校应该具有的基本要素。即:通过建“学”而建校:通过树“艺”而立“人”;反之又通过立人树艺而建学。而这个过程则被要求充满“创造”,它意味着使世上本无有的东西生发;它使世上本已有的东西出新。“创造”精神应浸透在建学,树艺、立人的每一环节,这是一所艺术院校质量好坏、水平高低、层次深浅的试金石。然而,作为代表一个授业,解惑,传道的文化场所的创作又不能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处处体现其所建之“学”。这便是北京舞蹈学院的教育家艺术家的创造与其它领域艺术家不同的重要分水岭,亦是这里的教育家与艺术家不断面,临的建“学”重点和难点。在建学与创艺构成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建立起舞蹈艺术院校发展的正确的方针与评价体系,这是笔者在校庆11台晚会中获得的感悟与发现——北京舞蹈学院的舞蹈教育家与艺术家们在50年实践中形成的某种精神“觉”“悟”,这亦是本文对其重要意义彰显的基本出发点。
简介:第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评奖的初、复评将于六月初开始,数十个报名参评作品的录像带正静候评委们的严格审视。其中究竟谁能脱颖而出进入最终的决赛?前往宁波角逐“金荷花”的12部作品能否代表当前我国舞剧、舞蹈诗创作的一流水平?最后捧得“金荷花”的那部舞剧或舞蹈诗是不是“众望所归”?这些都是容易引发议论的话题。应该说规模如此之大的舞剧、舞蹈诗评奖活动,不仅是中国舞蹈半个世纪以来鲜见的盛事,也是世界舞坛上的创举。它表明了舞剧、舞蹈诗创作在中国的活跃以及中国编导家们从未止息的热情。但是,活跃与热情并非等同于全部优秀,当几十部类型不同、风格迥异、语言纷繁的舞剧、舞蹈诗同时放在一起评判,当各个舞种的舞剧作品交叉混杂从而使可比性有所降低,当水平接近或优缺点同样突出的作品纷至沓来一字排开———这个时候公正而准确地去断定孰优孰劣,似乎也不是一件太过容易的事情。国际舞蹈比赛(如芭蕾)的惯例是设有规定剧目,所有的演员都跳规定的舞蹈,竟技水准一目了然。作品比赛也往往局限于某一舞种(如现代舞),在同一类别中评议,较易分出高下。即使像首届“荷花奖”舞蹈评奖那样综合性的评奖活动,因为分成五个舞种的评委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