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戏剧《苍蝇》墩材于埃斯厚罗斯的《俄瑞斯提斯》三部曲。阿耳戈斯的阿伽门农王被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和她的情人、网伽门农的族兄埃癸斯托斯谋杀,他的儿子俄瑞斯忒斯逃离故乡,十五年后回国,在姐姐厄勒克特拉的帮助下复了仇。这本是个反映新与旧冲突的血族复仇剧,萨特对它做了改造,突出了与人的斗争,赋予了存在主义的新的意义。

  • 标签: 《苍蝇》 萨特 神话 俄瑞斯忒斯 存在主义 三部曲
  • 简介:<正>一上古神话中的女娲与帝女中国上古神话表明,根据女神的神品与神格,可将华夏女神分为两类:天神与地祗。根据山东嘉祥武氏祠汉代画像石刻和四川新津宝子山汉代石棺画像,女娲系人面蛇身。这与许多古文献记载是一致的。《抱朴子·释滞》更进一步指出:“女蜗地出。”这些似乎妨碍她成为一个天神。其实,她身上的动物特征只是证明了她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她的神迹清楚表明她是道道地地的天神。她“断鳖足”、“杀黑龙”;“止淫水”、“炼石补天”。最能体现她天神品格与本领的还是她的造人。有女娲与诸神共同造人说,更有她独自抟土造人说。《说文》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这一神话流传甚广,可是她本人的出身却如基督教中的上帝一样,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存在。因而她显示了一个绝对存在的天神品格。所以,《楚辞·天问》云:“女蜗有体,孰制匠之?”毫无疑问,这样一个开天辟地、创造人类、拯救沧桑的女神,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它反映了当时女性是社会主宰力量这一

  • 标签: 人神恋 神话原型 上古神话 九歌 中国戏剧 天神
  • 简介:魏晋时期,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开始建立,其标志就是“”的概念得以主动地应用于绘画品评与创作。东晋顾恺之、南朝宋宗炳先后提出“传神”、“畅”两个最具影响的观念,这不仅使绘画理论高度得以飞升,而且,东方独特的审美追求也在此时正式开始形成,并日益成熟。“”在中国绘画理论中就以极高的频率出现了,如:“骨”、“风神”、“神骏”、“神品”、“神格”、“神气”、“神韵”等。

  • 标签: 中国绘画理论 “传神” “畅神” 魏晋时期 审美追求 “神韵”
  • 简介:旧时舞台两侧有对联日:“天地小舞台,舞台大天地”。对联虽通俗得很。却道出了戏剧的真谛。戏剧是什么?戏剧便是演绎天地人物的。舞台虽小,却容纳得下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人世沧桑,悲欢离合。而要将这些眼前或者历史上发生的故事,演绎得真实可信。靠的又是什么?

  • 标签: 舞台 天地 编织 戏剧 对联 演绎
  • 简介:伶人所謂喜廟和老郎廟都是戲廟,'老郎'係由現實中的話本藝人神格化爲戲,前後經歷過三次重要的變化。第一次轉變爲二郎;第二次轉變爲唐玄宗,在唐玄宗符號下隱藏的是易代之際,伶工對崇禎父子的同情和深沉的故國之思;第三次轉變爲翼宿星君。秦腔莊王會即老郎會,不可據字面曲解,以1807年爲界,分秦腔爲前後兩期。

  • 标签: 老郎 老郎廟 喜神廟 莊王會 秦腔 二黄
  • 简介:本文以日本神乐为研究对象,探究作为日本民间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祭祀文化或祭祀表演,乐的源起、种类、功能、现状、传承及其对日本民众日常生活和精神建构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日本神乐 祭祀 民间表演艺术 传承
  • 简介:经过近三年的打磨,《盐的女儿》(曾名《盐井传奇》)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了首届四川艺术节上。在中华民族为实现强国梦而奋斗的时期,适时而生的五幕歌剧《盐的女儿》(由廖时香编剧,韩万斋作曲,毛庭齐任总导演,张斧任执行导演),以盐都自贡为背景,以盐妹子和盐场工人梅泽郎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他们和盐场工人同心协力十年找井锉井,终获成功的动人传说,

  • 标签: 盐神 强国梦 韩万斋 盐都 三年 十年
  • 简介:传统戏曲生存艰难,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即是戏曲自身没有及时完成向现代审美的转化。现在有些人以为传统戏曲就是夸张的脸谱,就是小嗓子演唱的声腔,就是杂耍,完全忽略了戏曲形式之内的生活内容和精神内涵,忽略了戏曲首先是用来与人沟通与人交流的文学艺术形式。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戏曲曾经在一种共识之下积极发展,那就是"传统戏曲的现代化"与"地方戏曲的都市化"。现代化不是要颠覆传统藐视经典,都市化更不是要阳

  • 标签: 戏曲形式 传统戏曲 文学艺术形式 地方戏曲 中国戏曲艺术 地方剧种
  • 简介:歌剧《盐的女儿》出自四川自贡,2015年10月到成都参加了首届四川省艺术节。我未到过自贡,对自贡的了解,过去仅限于在北京看过自贡灯会,听说过自贡恐龙,还认识一位从自贡川剧团起家的魏明伦。对自贡的歌剧创作和演出,一直不知详情。编辑《中国歌剧史》一书中的剧目表时,列入了自贡市歌舞剧团创作和演出过的几部歌剧,还是依赖了曾在那里工作多年的韩万斋老师提供的资料。万斋先生今年75岁了。

  • 标签: 盐神 自贡灯会 韩万斋 魏明伦 四川自贡 贡川
  • 简介:傩,早即见于《周礼》和《诗经》,而“傩戏”的出现则是在一,二千年以后了。那么傩与傩戏到底是什么关系?傩戏的真实意义是什么?究竟它是宗教仪式、还是戏剧形式,或者是这两者相结合的形式;它可否断言是所谓的“戏剧的活化石”呢?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很好地解决,下面谨谈谈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傩与戏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联系,故而在傩文化的研究中,大都少不了对傩戏的源流沿革、发展脉络的探讨。力图将傩以至于傩戏放在中国戏曲史上重重的写下一笔,其颇有代表性的论述则是称傩戏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如果从字面上来解释,就是说“傩戏”是中国戏曲的早期形式、中国戏曲的一个源头。这些论点从近年来所发表、出版的一些文章和书籍上时有所见。比如在《傩堂戏民俗价值浅议》(见《南风》1988.4.)中有“古朴原始戏剧的胚芽”之说(还可参见《世俗的祭礼》中“傩祭”条);而较为详尽地论述这种看法的当

  • 标签: 傩戏 中国戏曲史 傩堂戏 早期形式 傩文化 傩祭
  • 简介:在纪念关肃霜逝世一周年的题词中,张庚、郭汉城二同志称关肃霜为“菊坛一代巨匠”,这是很高的也是很准确的评价。她从事京剧艺术四十余年,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过多方面的贡献,曹禺同志的题词说她“品德高洁,艺达境”,概括了她一生的为人处世与艺术事业所实现的价值。

  • 标签: 关肃霜 京剧表演艺术 神境 艺术事业 谢瑶环 郭汉城
  • 简介:《十三世达赖喇嘛》这部大型话剧的一度创作,明显可见剧作家孙德民的创作意图,即通过对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的精心刻划,表现主人公在英、俄侵略者面前,大彻大悟的觉醒,及求得中国之真正和平统一的崇高愿望,从而体现主人公及藏族僧俗民众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 标签: 《十三世达赖喇嘛》 二度创作 话剧 主人公 孙德民 剧作家
  • 简介:越剧新版《梁山伯与祝英台》自搬演至今已有十年多的时间,演出初期因剧目的创新而饱受争议,但仍未能妨碍这部戏在新时期年轻观众中传播。这部戏不仅在流派、情节结构、唱词等多方面进行了创新,也为老戏新改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影视和新媒体的冲击,戏曲本身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戏曲的美学意味、空灵、写意和神韵等等似乎被抛弃和扼杀。戏曲技术手段的运用方面,越来越多地借助实物、高科技

  • 标签: 会景 体物神 再议越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