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刘少奇主席日理万机.无论是在北京或是在成都都很少看川剧。不过有两件事,我仍记忆犹新。
简介:
简介:近日,宋大声同志来访,将他撰写的煌煌大作《马少波师品》手稿放到我的书案上,欣喜之情油然而生,自然是先睹为快。
简介:具有六百年历史的昆剧艺术,发展到二十世纪初,已经奄奄一息。全国各地已无专业的演出活动。江南曲圣俞粟庐在1923年的家书中写道:
简介:在我的记忆里.四川人民出版社并无校长的编制.而李致任总编辑时确有这个“头衔”.则出自大院孩子们的封赠,其实是对他的昵称,可能喊来亲切顺口,后来成人之间交往有的也这样称呼了。
简介:传字辈的新乐府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是仙霓社的时代。仙霓社是怎样成立的呢?新乐府解散后,传字辈大部分人回到苏州,他们除了唱戏,别无长技。但无有行头,戏也唱不成。一晃就是半年。长此以往怎么得了!十几位师兄弟天天聚在观前街三万昌茶馆里商量对策。
简介:4激荡黄浦江1952年11月,黄浦江泛起了春潮,一股疯狂的黄梅戏热席卷了上海,使繁华的上海滩一夜之间万人空巷,观看黄梅戏演出。
简介:后来,她与王少舫一家人租住在一起.请了个保姆打扫做饭,自己则潜心演唱。许多人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拜严凤英为师。很少有人能说动她,她不轻易收徒,看重的是女孩有没有悟性、有没有好嗓子。这天,严凤英正与人打牌,班主带来一个小姑娘,想拜她为师。严凤英深深吸一口烟,嘴唇轻轻一吐.烟雾散开,朦胧着她白皙的脸庞。看了看小姑娘,觉得长得俊俏灵活,问她:“叫什么名字呀?”
简介:安徽望江人青年作家华东师大中文本科出版作品十余部多次获奖长篇小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诗情人生》为中学馆配图书目录倡导的“绿色校园文学”概念被广泛采用
简介:2010年10月11日,“绿水青山带笑颜”纪念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王少舫诞辰90周年艺术品鉴会在安徽省电台演播大厅举行。来自上海、江苏等全国各地的300多名黄梅戏爱好者济济一堂,共同追忆王少舫卓越的艺术人生。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长臧世凯为纪念活动送来了祝贺花篮,并说:“王少舫同严凤英一样,是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是成就斐然的一代黄梅戏宗师。”
简介:2008年12月初,我受京剧票友之邀,去了听戏的票房——唐人山先生的家,这里是银川市名票荟萃之地。何以知之?大客厅的墙上悬挂的“《京剧戏迷乐》金色风采”奖牌可为佐证。这奖牌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颁发的,可谓名闻遐迩了。我在这里有幸认识了京剧前辈刘元鹏先生。刘老先生是富连成社第六科的学生。1937年,7岁的刘元鹏入富连成社学唱老生。元鹏之名,系富连成社管事、教授萧长华所起。
简介:杂技是一门没有国界的艺术,我国有许多优秀的杂技团体和杂技演员,经常出国演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对外演出当中,一些杂技演员由于缺乏礼仪知识,无意中会遇到一些尴尬,甚至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为此,本刊特开辟了《礼仪与修养》栏目,向大家介绍一些国际交往中的礼仪知识。同时也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经历,撰文谈谈相关体会。
简介:《太阳·雪·人》和观众见面了,而且就我观看的几场,观众没有中途退席的,演出过程中有笑声、有掌声,就我听到的十几位观众自述,鼻子还酸酸的,竟也有泪水盈盈——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近几年来,我虽在北京和外省排了一些戏,但面对上海观众、上海人艺,面对第一次合作的作者及其新剧本,对我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简介:在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兰州优秀青年演员张小琴终于如愿以偿。成为兰州秦苑“摘梅”第一人。兰州市秦剧团演员第一个戴此桂冠者。面对这种荣耀。张小琴欣喜之余眼睛湿润了,说“来的真不容易,我还是从头开始吧”。
简介:王兆乾(1928-2006),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黄梅戏研究会总干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理事、中国傩戏研究会副会长、国际传统音乐学会会员、国家一级编剧。
简介:面对着与我们二人台同一量级的地方戏曲艺术——东北二人转的强劲崛起和有力普及,作为东路二人台重点流布区域的文艺工作者不得不认真地思索,现在的二人台与二人转的差距究竟在哪里?两相比较之下,作为新生代二人转的超级领军人物赵本山的出现,具有什么样的标志意义、象征意义和启示意义?紧迫而无情的事实是,我们必须把二人台艺术人才的培养问题,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简介:2012年4月,国家大剧院以一部自己制作的瓦格纳“漂泊的荷兰人》拉开第四届歌剧节的帷幕。早在歌剧节开幕前一个月,这部意大利名导强卡洛·德·莫纳科所称的“前所未有”的宏大制作便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国际大牌和明星团队组成的强大演出阵容更赚足观众的眼球。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华班”的B组阵容似乎向中国的瓦格纳迷昭示:中国自己的瓦格纳制作已经近在眼前了。
简介:萧长华一、承前启后、自成一家的丑行表演艺术大师萧长华先生少年时期搭“三庆班”学艺、登台,工丑行,他天资聪颖,条件优秀,又得名师教诲,并长期观摩前辈的舞台实践,在良好的熏陶下,潜心探索丑行艺术的新境界,并在舞台实践中不断成功,深得“三庆班”时任班主小生大家王楞仙的赏识。
简介:孙正阳孙正阳是一位全面的、杰出的丑行艺术家!1960年前后,上海京剧院几乎每年部有出国公演,而出国前都要来京进行汇报演出,接受中央领导审查,因此我们总有机会去看“上京”的好戏。
亲切关怀 真情历历(三)——老一辈革命家与川剧
我这一辈子(花脸)
今马又一人
昆剧传字辈史话——苏州昆剧传习所的缘起
一个人的记忆
昆剧传字辈史话(伍) 仙霓社的艰苦奋斗
严凤英一家人
三代黄梅人共忆“董永第一人”王少舫
梨园名辈 声歌流誉——略说著名京剧老生刘元鹏
涉外礼仪知识讲座(一) 敬人与自律
一个人的婚礼(音乐剧)
一次熟悉而又陌生的创作——《太阳·雪·人》导演札记
兰州秦苑“摘梅”第一人——张小琴印象
傩文化发掘第一人 黄梅戏改革先行者
关于二人台艺术人才培养问题的一些思考
为何没有了纵身一跃?——国家大剧院《漂泊的荷兰人》观感
千人千面 个性第一——忆前辈丑行名家的艺术成就(十三)
千人千面 个性第一——忆前辈丑行名家的艺术成就(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