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解冻时期的人:初探(续完)〔俄罗斯〕B.A.特罗扬诺夫斯基王燎译《生活的一课》(1955)就情节而言是最现代的,而且是揭露性的,然而同时它又明显地令人想起似曾相识的某种东西:不般配的婚姻。在年轻时,正在飞黄腾达的工程师谢尔盖·罗马什柯同未来的女教师...

  • 标签: 男主人公 影片 娜塔莎 女主人公 共产党员 共青团
  • 简介:香港的普及文化揭示了港人的生活状态,一种津津乐道于目常生活、物质消费以及赌博、赛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无疑和它的殖民地身份息息相关:资本主义制度在港的实行,殖民政府对港人政治主体意识的遏制,都促使它转而追求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满足,从而导致了如香港大学阿克巴·阿巴斯教授所言的畸形的文化,即政治上缺乏主体、经济上恶性发达的现象。

  • 标签: 香港大学 殖民时期 政治主体意识 资本主义制度 生活状态 物质消费
  • 简介:<正>在我的书柜里,一直珍藏着一本小小的签名册。它是"荣宝斋"特制的那种古式的纸摺子,上面用毛笔字写着这样一段话:"一九八○年四月五日,时值清明,我们在北海聚会。相约,发扬刻苦学艺的咬牙精神,为我们的民族电影事业做出贡献,志在攀登世界电影高峰。莫道海角天涯远,但肯扬鞭有到时。"后面有着二十多位当年的"青年"电影导演、编剧们的签名。这恐怕就是多年来常常为某些人所查询的"北海读书会"所留下的唯一

  • 标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经济建设改革大力推动之下,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渐开放。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的电影行业走向市场化变革的开始,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开放并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之中,好莱坞电影业一直在借助美国政府的政治力量,试图打开中国电影市场的大门。

  • 标签: 好莱坞电影业 中国策略 20世纪90年代 新时期 中国文化产业 中国电影市场
  • 简介:在中国电影史研究中,沦陷时期的电影大概至今仍是一个相对贫瘠的研究领域,不仅是指对沦陷时期的电影创作的研究,也包括对其电影理论的研究。本文尝试以上海沦陷区为中心,对其表演理论予以考察和评析,以此接近沦陷时期中国电影理论之全貌、观照彼时电影表演艺术之实况、呈现中国电影表演理论流变之趋向,尤其是其在特定时代语境下所呈现出的种种传承与变奏,旨在拓展沦陷区电影(理论)史、中国电影理论史乃至中国电影史的研究视域。

  • 标签: 沦陷时期 电影 电影理论 电影演员 电影表演
  • 简介:日据时期台湾电影的研究是一个艰难而紧迫的课题.日本殖民统治台湾时期的台湾影像资料和研究资料大多在日本.亚洲接触电影比较早的地区大都是殖民地.台湾是日本的第一个殖民地,日本殖民统治台湾后便把这种娱乐事业带到了台湾,台湾电影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殖民统治下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巨大影响.日据时期台湾的电影产业便在日本“总督府”的严格统制之下呈现了各种畸形的发展状况.无论是总督府政策方面、辩士行业或者影片发行和放映业,日本殖民当局的统制对台湾电影产业造成了殖民性的后果.然而台湾电影行业相关人士不断进行统制夹缝中的交涉,以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 标签: 台湾电影产业 日本统制 殖民 交涉
  • 简介:没有女性思想的独立、女性对自我意识的反省以及对男权社会客观现实的认识和把握,女性只为了理想和一厢情愿的梦想展开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结果只能是梦破魂散。电影《革命路》用一个回归家庭的美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经历为我们展示了男权松动时期女性解放历程中的社会现实壁垒以及女性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女性发展造成的影响。

  • 标签: 女性 突围 身份焦灼 男权统治
  • 简介:广东电视台《经贸透视》、《城际特快》栏目的开办,当初的设想,是希望“超越以前同类节目,跟上新闻节奏”,经过将近一年的实践,初步办成一个具有一定特色和权威性的、符合新闻要求的经济专题栏目:《城际特快》在京、沪、粤三地更是成为具有较高收视率的经济节目。

  • 标签: 专题栏目 广东电视台 经济节目 权威性 收视率 新闻
  • 简介:随着国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观众对经济类节目的需求在不断上升,老百姓对衣食住行等信息的关注在加大,因此,电视台的经济频道或者财经频道也就应运而生。2002年1月1日,北京电视台正式推出了财经频道,主打节目是老牌的《北京特快》以及日播节目《首都经济报道》;而围绕理财、证券、保险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则有《周末理财》、《证券无限》、《风险时刻》等一批栏目。从整个频道的节目编排和节目形态分布上,可以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财经频道。但是,

  • 标签: 北京电视台 《首都经济报道》 栏目设计 中国 品牌形象 节目制作
  • 简介:“双百”方针背景下的电影创作是新中国早期电影事业一次难得的“解绑”,由此,撕开电影蜕变的一角,洞见理想与现实间隙下的有限想象和内在联系。双百时期的农村题材电影尤其在剧本质量、主题表达上有明显的提高和转变,这得益于当时政治局势稳定、发展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所带来的社会整体的宽松氛围和对文艺提出的新“指示”,具体到电影层面则是通过调整题材规划、放宽思想把控、启用“旧人”等方式予以支持。但这样的“解绑”仍是有限的,农村题材电影之所以呈现为如此的样貌,归根究底是由“十七年电影”的本质和乡村社会的实际情况决定的。

  • 标签: “双百”时期 农村题材电影 主题表达 转变原因 内在动因
  • 简介:访谈时间:2015年3月11日下午访谈地点:上海电视台一楼咖啡厅黄新炎:我读了您的《纪录与人生》一书。2015年初,聂欣如老师知道我要研究上海纪录片发展的历史,把您的大作推荐给了我。因为该书出版2009年,已经有6年时间,我还是在孔夫子旧书网上淘到的。拿到书后,我如获至宝,仔细阅读,先后用红笔和黑笔做了两遍笔记,学习中碰到的一些问题请您当面赐教。

  • 标签: 访谈时间 努克 弗拉哈迪 泸沽湖 地方台 刘老师
  • 简介:时期以来,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农村经济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国农村的形势确实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影是最有大众性的艺术。今天,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联系电影剧作实际,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电影能更好地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满足八亿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如何使之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我认为,重新回顾一下新时期农村片的剧作历程,并从理论上进行一些探讨,还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电影剧作 精神文明建设 文化生活需求 社会主义农业 思想教育 牛百岁
  • 简介:20世纪40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与知识的爆炸性增加,一切都发生了变化.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的宇宙观,更新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普朗克的"量子论"揭示了物质结构的秘密,使人类对微观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对人的"潜意识"进行的探索,试图找到人类活动的内在动因.

  • 标签: 电影音乐 数字时代 传统时期 风格 制作技术 表现形式
  • 简介:时期以来,一批塑造海外华人形象的电视剧不断涌现。尤其是1993年《北京人在纽约》播出后的轰动效果,引发了海外题材电视剧的拍摄和播出热潮。随后,《新大陆》(1995)、《上海人在东京》(1996)、《纽约丽人》(2000)、《危险旅程》(2001)、《梦断天国》(2001)、《摩登家庭》(2002)、《别了,温哥华》(2003)、《小留学生》(2005)、《夫妻时差》(2007)、《温州人在巴黎》(2007)、《泪洒悉尼》(2008)、《穷爸爸富爸爸》(2009)、《蝴蝶》(2009)、《迷失洛杉矶》(2010)、《下南洋》(2011)、《绿卡梦》(2012)、《温州一家人》(2012)等海外题材电视剧先后播出,为海内外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这些电视剧通过塑造各类华人在海外的迷茫、拼搏和回归,提升了中国电视剧的跨国想象和海外华人的身份建构。

  • 标签: 中国电视剧 新时期 想象 《北京人在纽约》 《穷爸爸富爸爸》 海外华人
  • 简介:剧作是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剧作理论的发展,可为剧本创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总结和方向指引.20世纪30年代是中国电影的黄金时期,当时的电影理论基本上都是从国外翻译过来的,虽然也出现了侯曜的……

  • 标签: 中国 电影艺术 剧作理论 发展历程 艺术手法 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