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63年3月27日,昆汀·塔伦蒂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的挪克斯维尔,屁汀的父母都是电影爱好者,父亲还曾经一度立志成为专业的演员,就连昆汀这个名字也来源于影星伯特·雷诺在《枪之烟火》所扮演的角色,不过,昆汀·塔伦蒂诺并没有像大多数导演一样通过电影学院接受系统的电影教育。18岁中学毕业后,他在曼哈顿海滩的一家录像带租赁店里找到一份工作。打工赚钱的同时。昆汀和好友可以在那里整日地观看和讨论各种不同的影片,在此期间,他通过大量观看和仔细研究逐渐领会并掌握了众多电影知识和技法。

  • 标签: 电影大师 美国 品质 影像 田纳西州 电影教育
  • 简介:近年来,在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中,联合创作成风。少则两、三人,多则五、六人,署起名来一大串,好不热闹。这种联合创作,无论从我所见所闻的情况,还是从我的切身体会来看,其结果往往弊多于利。本来嘛,对于一些在电影创作上还不那么成熟的中青年作者来说,或者找一、两个创作上谈得拢、能力上各有千秋的同志合在一起创作个剧本,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或者找一个创作经验比较丰

  • 标签: 电影创作 生活本质 业余作者 夜雨 有生活 风格特色
  • 简介:凭借柏林电影节“金银双熊”两项大奖,《白日焰火》让普通观众看到了独立电影这一华语影像地图中缺失的一角,其后又以过亿票房,低调而有力地展示了独立电影平衡艺术商业的可能性。本期对话特别邀请两位独立电影的业内人士,聊聊他们参与、制作和推广独立电影的经历,并希望从他们的个人经验这扇小窗,一窥中国独立电影生存现状。

  • 标签: 独立电影 中国 柏林电影节 影像地图 个人经验 生存现状
  • 简介:为期一周的"日本独立电影学术会"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为我们送上了一桌丰盛的日本独立电影大餐.学术会选择了80年代在日本兴起至今的、在独立电影潮流中有影响的导演,其作品也都是代表他们创作现状的90年代后半期拍摄的影片,因而对于我们研究日本独立电影创作和日本电影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电影文化 独立制片 电影学 电影创作 导演 影片
  • 简介:"我们两个刚结婚没多久,我先生就说希望彼此不要太黏着对方。他觉得如果一个人把自己所有的感情依赖在另一个人身上是危险的,如果有一天失去了这个人,会让自己不好过。他这么说不是因为不爱,是非常爱。"

  • 标签: 张艾嘉 专访 个人
  • 简介:论渊源.“独立电影”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40年代晚期的美国“地下电影”。“地下电影”形成于40年代,兴起于50年代,成熟于60年代。1960年夏季号的美国《电影文化》杂志,发表了该刊编辑,电影评论家,独立制片人卓纳斯·麦卡斯的文章《新一代的电影》。在这篇文章是,麦卡斯宣布新一代的电影人已经崛起,并将其称为“独立电影制作者”,并于9月30日首次发表宣言提出“电影完全是一种个人表现,因此电影的拍摄,应拒绝制片人,发行商和投资者的干涉”,“拒绝电影审查制度”,“寻求新的电影筹资方法”,“打破高成本电影神话,提倡低成本制作”,“摧毁不合理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建立自己的合作发行放映中心”,“创立举办自己的电影节”等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伍迪·艾伦、马丁·西科塞斯,大卫·林奇、斯派克·李,斯蒂芬·索德伯格,科恩兄弟、格斯·范·桑特、奥利弗·斯通,吉姆·贾木许,昆汀·塔伦蒂诺等新一代导演的闪亮登场,“独立电影”终于获得了知识界的广泛认同,但同时,它也加快了向商业电影靠近的步伐。但无论是昔日“独立”,还是今日受主流商业所“招安”,那些曾经在电影体制之外浴血奋战的前辈们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 标签: 独立电影 美国 电影发行放映 独立制片人 低成本制作 大师
  • 简介:一比起广大看电影的人,做电影的人少之又少。尤其是从前,做电影的人基本都在—个系统内部,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说彼此认识,至少十分面熟。这些人大抵都受过电影方面的专业训练,拥有比一般人多得多的专业知识,他们互相形成了—个小圈子,运用这个圈子中的行话,也传播着其中的各种佳话。因为当时计划经济的电影体制,他们衣食无忧,甚至比起旁人还要优越—些。这些人制作出来的影片首先是面对国家、向国家有所交代,

  • 标签: 电影批评 专业训练 专业知识 电影体制 计划经济 圈子
  • 简介:《老无所依》在奥斯卡大热,可导演科恩兄弟却显得很低调。领奖台上,乔尔·科恩(哥哥)淡淡地表示,"我们这次所做的,以往所做的,其实也并没有什么不同。对于那些一直以来支持我们在自己的角落里尽情玩乐的人们,我们由衷地表示感谢。"的确是这样,科恩兄弟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王国"里,20年,他们称得上是美国独立电影最重要的旗手。尽管如此,他们始终希望能走出一条有别于吉姆·贾木许和理查德·林克莱特的道路。而且他们以为,以欧洲艺术电影的眼光包装美国独立电影,在精英阶层和电影节等小范围发行独立电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希望恢复过去30年

  • 标签: 兄弟独立王国 探秘科恩 科恩兄弟
  • 简介: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独立纪录片一直是影视创作中最活跃的疆域之一,也是当下中国丰富蓬勃且硕果累累的一项文化实践。尤其是自DV诞生以来的近十余年,独立创作生长态势旺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制作队伍,出现一个相对稳定且不断扩大的作者群,涌现出大批优秀作品,频频斩获各类国际纪录片大奖,中国独立纪录片已经成为许多国际影展中最被期待、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将围绕国际影展,梳理中国独立纪录片的海外传播状况。

  • 标签: 独立纪录片 中国 国际 90年代以来 影视创作 文化实践
  • 简介:研讨会时间:2001年6月20日地点:北京电影学院小会议室主持人:王志敏(北京电影学院理论室教授)参加人员:郝建(北京电影学院理论室副教授)张献民(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杨琳(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张东钢(北京电影学院理论室讲师)罗异(电影制片人)张元(电影导演)黑泽清(日本电影导演)仙头武则(日本独立电影制片人)今村(日本独立电影制片人)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 独立制片 电影导演 制片人 纪要 地主
  • 简介:2001年6月中下旬,北京电影学院举办了一个活动.活动的发起者和活动内容本身都让北京的电影圈子感到某种震动、惶惑不安.这就是由一群该院日本留学生独立策划、操办的"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学术研讨会".对于这场活动,北京媒体给予了较多的报道,但圈内人士的说法褒贬不一,既有从中得到启发的,也有对90年代日本电影大感失望的,更有始终没搞清楚"独立电影"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的.而事实上这次活动的意义可能远远超乎现有的评价.

  • 标签: 北京电影学院 活动 惶惑 独立 学术研讨会 年代
  • 简介:一切都因为他想在这个新年前夕的午夜得到一个吻而开始。威尔逊已经29岁了,刚到洛杉矶一年,在一家录像店当店员,从电影伍迪·艾伦式的开头,我们知道,他过得挺沮丧,人们说他是一个孤独的人,似乎沉溺在来洛杉矶之前女友分手的无限悲伤中。是的,这一年他一直

  • 标签:
  • 简介:二十年后,当我们强调中国独立纪录片重要性的时候,也许还不能完全意识到它具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恐怕要在更遥远的未来逐渐展示出来。二十年后,当我们强调中国独立纪录片重要性的时候,也许还不能完全意识到它具有的意义,这个意义,恐怕要在更遥远的未来逐渐展示出来。不久前在香港,当我向一位导演询问香港纪录片在国际影展上的表现时,她举例说,如果一个香港人、一个台湾人和一个大陆人,分别拍了一个相同题材的纪录片,同时投稿到国际影展,对方一定会把香港和台湾作品搁置一边,"外国人现在只看大陆导演的作品。"中国独立纪录片,正在国际上具有某种重

  • 标签: 纪录片创作 独立电影 作品 摄像机 导演 真实电影
  • 简介:玛吉·伦齐进入独立电影制作行业的起点是作家/导演/编辑约翰·塞尔斯合作他们的第一部电影《西卡柯七人的归来》(ReturnoftheSecaucusSeven,1980)。两人均就读过西北马萨诸塞州伯克郡威廉斯镇的精英文理学院威廉斯学院,塞尔斯毕业于1972年,伦齐毕业于1973年,他们也是在1973年因一个共同的朋友相识。

  • 标签: 独立制片人 妥协 电影制作 文理学院 马萨诸塞州 威廉斯
  • 简介:在北京电影学院召开的日本独立电影学术研讨会已经闭幕.我看了其中的一部分影片,它们是:、、、、、、<2/双>和<2H>以及半部.也就是说,在展出的14部影片中,观摩了其中的"八又二分之一"部.其它几部均因为给学生上课而耽误了,据说有几部很好的影片,尤其是那部叫做的影片,几乎所有看过的师生都赞不绝口,称其为本届之冠,很可惜被我错过了.因此,我只能谈谈对看过的这些影片的印象,不知道是不是会有管中窥豹、盲人摸象的偏见发生.

  • 标签: 影片 北京电影学院 独立制片 影像 猴子 学术研讨会
  • 简介:本文关注的是香港导演邱礼涛在其独立电影中进行的一种实验性的跨界文化实践。他将文化研究商业类型电影相结合,通过文化研究方法将关于边缘者的知识以大众可以接受的方式传播,从而改善边缘者的生存处境及大众的意识形态。本文以邱礼涛的两部作品《等候董建华发落》和《性工作者十日谈》为例,探讨他在融合文化研究商业类型时所使用的文本操作策略,尤其是他对商业类型电影叙事惯例的移用转化。邱礼涛在其独立電影中所展开的文化实践一方面证实了边缘者大众、文化研究大众传播之间沟通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这种沟通融合的困难。由于文化研究商业电影在终极诉求上的差异,使得两者在融合时必然面临一方的牺牲或双方的妥协。

  • 标签: 邱礼涛 独立电影 文化研究 类型电影 跨界
  • 简介: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奥斯卡的分庭抗礼和由此带来的审美疲劳之外,一批小的电影节正凭借其扶植边缘国家和独立制片的特色脱颖而出,成为那些实验性和多元化观念的绽放平台,很多都无缘在影院或大的电影节上亮相,看来颇为陌生,但无疑也集涌着新的浪潮。本刊特派记者亲临近日举行的圣塞巴斯蒂安、釜山和曼谷电影节,观察和体验这些小城市电影节聪明的突围之路。

  • 标签: 电影节 新浪潮 导演 香港电影 东南亚 独立制片
  • 简介:根据《综艺》杂志1993年的利润表,投资回报率显示,1993年最赢利的电影不是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豪华的恐龙巨片《侏罗纪公园》(回报率为13.79:1),而是李安执导的温和的跨文化社会喜剧《喜宴》(回报率为23.6:1)。这部影片在财务上的成功(全球毛利为3000万美元)还伴有广泛的影界好评,包括一项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和来自西斯凯和艾伯特(SiskelandEbert)的极具商业重要性的“两个大拇指向上”(“twothumbsup”’)。

  • 标签: 《喜宴》 独立电影 文化身份 边缘化 投资回报率 《侏罗纪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