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作”、“做”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字,可是在一些报刊以及志书、年鉴中,经常会有使用不当、出现错误的情况。例如:把“作贡献”误作“做贡献”;“作指示”误为“做指示”;“做准备”误作“作准备”等等。
简介:甲骨文"■(鬱)"過去多認爲是人名或方國名。本文對甲骨文"鬱"字用法做出了新的解釋,認爲甲骨文"鬱"表示一個與軍事行動有關的動詞,與古代的伏擊戰術有關。本文還對相關幾版疑難甲骨卜辭作了新的闡釋。
简介:一、逗号、顿号表示并列词语之间停顿的区别逗号和顿号都表示停顿,但逗号表示的停顿长,顿号表示的停顿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没用顿号,但当并列词语较长或其后有语气词时,为了表示稍长一点的停顿,也可用逗号。两者的使用可灵活掌握。
简介:从殷商甲骨卜辞到西周青铜器铭文,否定词不仅数量有所增长(增加了'无'和'亡'),而且用法也趋于复杂。弄清这些变化和发展,是汉语史研究应当解决的问题。否定词包括否定副词、否定性无定代词和动词,主要构成部分是否定副词。这些不同类的词词形相同(表现为字形相同),彼此意义联系紧密,所以一般在讨论否定副词时会兼及无定代词和动词。否定副词是一个封闭的类,可以逐一加以研讨。据笔者调査,西周铭文共有10个
简介:
简介:<正>"亡"字甲骨文中已见,关于其词性,各家一致肯定的是用为否定动词。如管燮初谓"叙述征伐、田猎及日常生活的动词大部分是外动词,如正、伐、敦、逐、获、擒、令、乎、又(有)、亡";[1]陈梦家谓"‘亡’义为‘无’或‘没有’,乃是动词";[2]张玉金在《甲骨文语法学》中将"亡"与"出、在、有、丧、死"等一起列入了"存现消失动词"下;[3]沈培说"现在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能证明卜辞中有的‘亡’已通用为副词‘毋’。这样,像‘多祖亡害我’的句子结构就应当是……动宾结构‘害我’作动词‘亡’的宾语"。[4]。
简介:“则”是古汉语中一个常用的虚词,然关于其词性、始见时间、具体用法等都还存在着下同程度的分歧。过去或认为连词“则”甲骨文中已见,但今天多数人已不同意这一看法。作为连词“则”应始见于两周金文中,其在两周金文中的用法代表了它早期的应用情况,对汉语史研究具有参考价值。两周金文中的虚词“则”均当视为承接连词,具体则有出现干具有顺承语义关系的语句中帮助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出现于假设复句中帮助表示事理上的承接、出现于具有对比关系的复句中帮助表示对待关系三种不同用法。
简介:“之”字是古代汉语中最常见的词汇之一,也是《庄子》书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词。它词性多样,用法灵活复杂。弄清“之”字的动词用法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翻译,对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及《庄子》一书的文本内容、语法特点、修辞手法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对通行的有关《庄子》一书的各种注本中,某些“之”字的用法及翻译提出质疑,以期见教于大方之家。同时提出用古人观念还原辨析古人的语言的研究方法。
简介:在年鉴编校工作中,按照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规范数字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环节。近年来,《镇江年鉴》重视规范数字用法的工作,使年鉴编校质量有所提高。本文就此问题谈一点体会。
简介:<正>一、说形甲骨文中有一个写作从辛从殳的字,辛字写成长三角形,是辛字构形的最早形态。①孙诒让释为“报”,又怀疑“为设之省”,②王襄“疑古酌字”,又疑为“凿”字,③郭沫若“疑是毁字”,④于省吾先生从孙诒让说释为“设”,认为字所从之辛乃言字初文,后变为从言,与兢字、燮字本从辛,后变为从言的
简介:中西戏剧不同的“悲剧”书写,体现了不同的“悲剧精神”;中西不同的“悲剧精神”产生不同的价值观。
简介:20世纪发端的1900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八十天环球游记》在中国翻译出版。它讲一个伦敦人,与别人打赌,要在80天内环游地球一周。时为1872年10月2日。当时飞机还没有出现,只能靠火车和轮船作交通工具,困难很多。这个伦敦人经过种种艰难曲折,依靠自己的毅力与智慧,终于实现了目的。整整一个世纪已经过去。现在80天作环球游,不仅不再是"科学幻想",而且早被现实远远
简介:“交代”主要有4个意思:1.把自己经管的事情交给接替的人。例如:(1)你把工作交代一下,明天就到团里报到。
简介:“及’’在上古有实词和虚词两种用法,本文考察上古汉语中“及”字的虚词用法,同时拿它与用法相近的另一个虚词“与”字进行比较。使用的语料来自《诗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论语》《孟子》《墨子》《韩非子》《商君书》《战国策》等11种先秦文献。
简介:民族融合不同于民族同化,应是两个民族各自丧失部分特征,获得部分新特征,而形成新的民族.民族融合有三种不同类型,即结合、一体化和同化.中华民族的融合有五种不同情况,华夏诸族融合为汉族;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汉族融入少数民族;起源相近、经济、语言、文化相近的少数民族的结合;不同起源、不同经济、文化、语言的各少数民族的融合.中华民族经过四次大融合,从春秋战国到秦是第一次,从两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是第二次,从辽金元到明是第三次,从清到现在是第四次.
简介:当我们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都那么简单,所负担的也是那么轻,可是,人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航向,它在前行中不断改变自己,转变方向,从而营造出不同的人生。
简介:唐宋人物所处时代有异,轶事的记载中面貌有所不同。唐人承前代志怪余风,又受传奇体的影响,记载中多真真假假的情况,宋代作者则以亲身见闻为主,很少羼入道听途说。唐人重国史,而国史又大量散入民间,一些作者纳入己作,因此时有同一题材的类同文字出现,宋人受司马光等修史观的影响,旧史与小说并重,惟求其真。唐人承贵族执政之余风,李德裕在功业文章上均有建树,其人又为牛李党争中的关键人物,相关轶事中时见彼此攻击造谣污蔑的不实之词。苏轼为文治格局中涌现的一位新型人物,潇洒随意,多方开拓,充分展示出宋代文士的风采。
简介:一、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关于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对亚非拉殖民地的作用和意义,无论从纵向或横向考察,都应该强调具体分析。殖民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从时间上看,不好说它是资本主义的孪生物,也不好说它们是'同步产生和发展'的。早期的殖民活动(包括1415年葡萄牙人占领北非休达城)应该说是资本主义的先驱。殖民主义的寿命要比资本主义的寿命短,当殖民主义退出历史舞台,资本主义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简介: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为争取与国民党合作抗日,声明愿为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而奋斗,取消苏维埃政府,取消红军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在特区内实行彻底的民主制度和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简介:《史记》所载战国历史曾取材于《战国策》,学者对此多无异义。赵生群先生则认为今本《史记》与《战国策》所载多有差异,如人名不同者即有20条之多,意在否定《史记》对战国历史的记载曾取材于《战国策》。然今考之,这20条中,包含有28对“不同”的人名,其中14对本是同一人,其余的14对人名虽异但也各有原因。可见,《史记》取材于《战国策》之说不能轻易否定。
“作”、“做”的用法
甲骨文“■(鬱)”的用法
易混标点符号用法比较
西周铭文否定词的几种用法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两周金文“亡”字用法初论
两周金文中连词“则”的用法研究
“之”字在《庄子》一书中的特殊用法
《镇江年鉴》执行数字用法规定杂谈
谈甲骨文“凿”字的一种用法
不同的“悲剧力量”——比较中西戏剧不同的悲剧美
地球成村,和而不同
“交代”与“交待”的不同
上古汉语虚词“及"字用法的考察——兼与虚词“与”比较
论民族融合的不同类型及中华民族融合的不同状况
一种转变,不同人生
唐宋人物轶事的不同风貌
具体分析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用
彭德怀和毛泽东对民主的不同看法
《史记》、《战国策》“人名不同”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