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据《北史·吐谷浑》记载,吐谷浑历史到夸吕时,自号可汗,居伏俟城,在青海湖西十五里。此后,伏俟城一直是吐谷浑的首都。“伏俟”,吐谷浑语,意即王者。伏俟城,意即王者之城。该城遗址,解放后已发现,在今共和县境内布哈河支流莱济河的冲积扇上,当地人称铁卜加古城。城南依石乃亥北山,北临莱济河,东距青海湖七公里左右。古城周围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伏俟城由内城和外廓城组成。用砾石叠砌成的外廓呈长方形,东西宽约
简介:史称汉光武帝非常重视谶纬,因《赤伏符》称帝,又据此任王梁为大司空,《赤伏符》也因光武帝而广为人知。以往的研究侧重於单纯考察《赤伏符》产生的时间和背景,对符文本身的解读不够,不利於准确把握符文产生的时间。本文结合西汉中後期的思想背景,分析《赤伏符》的内容和寓意,认为符文中的“龙斗野”是“帝王感生说”和《京氏易传》影响的产物;“四七之际”是象数与阴阳五行合流理论的反映;而“王良主卫作玄武”,则是由《左传》所述的史实,发展为占星学说,又结合五行四象一系列理论衍生的结果;并推测《赤伏符》可能产生於王涉劝说刘歆反叛王莽之时。
简介:
简介:半个多世纪前,美国女作家威尔斯在《续西行漫记》中写道:“红军中有两个才子,一个是廖承志,另一个就是朱光。”
简介:台伏票是近代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货币名称.它已成为研究近代福州地区商贸金融发展史重要的珍贵文物资料。
简介:你一定知道“砸缸救童”这个故事;你也许听过“典地葬妻”这段佳话;你可能读过《资治通鉴》这部巨著……那你定会想到一个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历史学家,中华民族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灿之星——司马光。
简介:多年前就知道熊光楷上将,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前副总参谋长。作为一位国际战略专家,他对美国问题和台湾问题发表的谈话,曾经在国际上引起广泛注意。这不仅因为熊光楷长期担任中国军队与美国国防部的对话代表,主管中国军方的对外关系,还是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的军方成员,更因为他是军事谋略专家,从国际战略的高度分析美国,研究台湾。
简介:真光中学创办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间,足有130年的历史了。学校就建筑在芳村区白鹤洞的蛇岗上,绿瓦红墙,巍峨耸立,环境优美,是广州市有名的重点中学。学校人材辈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陈香梅女士了。她祖籍广东南海,是真光中学1941届(芸荒社)的毕业生。19岁毕业于岭南大
简介:昔吾祖念次府君,起家艰难,十三岁能脱父冤狱,遂辍学营生以养亲。溪谷林麓之间,颠沛万状.至壮岁渐赢。然自五十以前,率百里徒步不肩舆。尝日:“非力弗能乘,念亲苦也。”伤以贫失学,课子孙为学敦甚。期望之殷,每形忧叹。尊师笃旧,乐善分灾,此吾祖所以崛起中微翼我后裔者也。前乙未、丙申间,家遭大难,陷贼十余口。渔仲府君,因心侧友,义不反兵,毁室复完,
简介:杨西光同志去世已整整20年了。每次想到在复旦的美好时光,每次想到复旦党组织对我的教育和培养,都会想到西光同志,特别是他在复旦当校长的那一段时期。他的政治敏感和政治风度,他的工作魄力和工作作风,他的音容笑貌,一一如在眼前。
简介:新出杜伏威墓志是研究杜伏威生平及隋唐之际政治的重要资料。志文所载其生平事迹可辨补传世史籍,并揭示出其是被高祖赐死,而唐廷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对其死因和死亡时间进行了刻意掩盖。贞观初,太宗平反并诏葬杜伏威,从诏葬细节及墓志制作来看,这也是一定限度内的平反。杜伏威的遭遇折射出唐初唐廷对各支归降势力心存戒备,难以完全信任的心态。
简介:盛光伟是民国时期颇负盛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古琴家,其书法篆刻艺术直到现在仍有较大影响。他为数不小的作品仍在藏家之间流传。但由于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去世,以致他的生平事迹和生卒年都已模糊,甚至他的籍贯也被弄错。上世纪90年代,我曾主编了一本《近现代百家书法赏析》,请鉴藏家张进撰写了一篇介绍盛光伟的文章收入该书。
简介:莆阳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历史上曾涌现过一批廉吏,如宋代陈俊卿、龚茂良、林光朝、陈文龙;明代彭韶、林俊、陈策、林润;清代彭鹏、江春霖,等等。本文试对宋代名臣、“南夫子”林光朝的勤政廉政事迹作一述评。
简介:南宋将军石文光,是增城铁溪人(铁溪在今荔城镇夏街村尾)。少年时候有勇有谋,体格魁梧,性好习武。得祖父传授武功,又得武术人士指点,精通武艺。
简介:《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页一三七九、《清人别集总目》页一五八三皆著录胡光莹《竹泉山房集》,而未详其生卒年,江庆柏先生《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亦未及此人。今按:光莹生卒年实可考。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其集钞本卷首有胡光莹传一篇,出《宜春县志》,称光莹“乙丑终于闽邸,年七十二”。
伏俟王城
汉《赤伏符》释义
骆恒光篆刻
“红军才子”朱光
许光磊作品
近代福州的台伏票
涑水先生司马光
光之旅:瑞士卢森
“将军学者”熊光楷
直光中学和陈香梅
摩尼光佛考
李光地《诚子孙》
西光同志在复旦
鞠伏强山水画作品
新出杜伏威墓志考论
读盛光伟日记(上)
音乐家任光之死
“南夫子”林光朝述评
增城一将石文光
胡光莹生卒年考